茶道装腔指南

 

如题...



我国第一个关于茶的传说里,茶叶并不是泡在水里喝下去的。

据《神农本草经》里记载,这个叫神农的二货,胡乱吃了很多的草,肚中不适,成了倒卧,躺在树下胡言乱语。

碰巧看见身边有一颗植物,上面的白花开的低调又无辜。当时的他就发扬了 “记吃不记打”的优良传统,那一刹那天地万物化作乌有,眼前只有这株草,张嘴便嚼了起来。谁知竟然容光焕发满血复活,自此称为茶。放到今天应该就是知乎上“作为一个作死小能手是怎样的体验”的高赞答案了。



中国俗语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这也不难理解。那时能用来装X的确实不多。玩遍了琴棋书画,腻味了斗鸡斗狗,总要有一点超凡脱俗的事儿来显出自己的品味。咋整?咱们就来论道谈茶。打个比方,当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显摆小孩报了奥数绘画弹琴跆拳道等各种学习班后,你此时沉默几秒,放出必杀技:犬子正跟京城一退休的古玩大师,摆弄点修文物的小玩意。。。

所以,茶这个最早只是和尚给白开水加点味的东东,一跃成为正宗国产的逼格符号,被上到朝廷,下到城乡结合部土豪的认可。

不喝茶的人总觉得自己跟茶没有什么交集,早餐摊儿上的茶叶蛋表示很受伤。
初级ber一般还没有明显的偏好某一种茶,但能对红茶绿茶黑茶如数家珍,知道用饱满来形容汤色,生津回甘来形容口感。但却在茶具上通常难有作为,马克杯保温杯解决一切。

我希望有一壶好茶,温润了年华,让我可以笑看人生,就像时间把悲剧变成喜剧



中级ber不需要去猜茶叶的时节与好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如同非洲的角马,追随大自然的脚步,四川峨眉、福建安溪,杭州狮峰,武夷山下,茶山里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林间的小路记得比小区停车场还清楚。手机永远不在服务区,跟当地的茶农一起下地喂蚊子,与寺里的方丈谈笑风生。后山上一定有一棵茶树是自己买下的,合影、留念,但不发朋友圈。回家时牛皮纸包好,麻绳系紧,再三叮嘱秘书好好安放。

这批群体最爱的就是诸如分辨绿茶的明前明后,布朗还是南糯的普洱等等等等。每当猜中,便如分辨出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一般,甚是得意。



高级ber已经逐渐触摸到了“道”的边缘。开始在泡茶中琢磨“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上师是必定要结交的,区别在于是龙泉寺还是东林寺的。作为每年国际“无我”茶会的常客,日常生活通常用“吃茶”这种充满禅性的语言,绝不庸俗地说出“喝茶”这种充满屌丝气息的词语。

家中一定是有专门的茶室,红木茶桌、孟宗竹茶盘、博古架、老铁壶缺一不可。茶具一定是区分使用,熟知绿茶需用玻璃杯,乌龙茶宜用紫砂壶,铁观音必须用盖碗……此外,香筒、香炉、盘珠绝不能含糊,心经也需得备上一套。出门在外,甭管是掏出普通的小纸包、古色古香的小木盒,还是贴身内衣里拿出的一塑料袋,旁人知道:那里头准是好茶,没错!

每当月朗星稀,高级ber俯瞰整座城市,远处的车水马龙幻作脑海中的交杯换盏,身边茶香袭来,不禁感叹:这座城市特别冷,孤独的人总是要喝茶。



至于顶级Ber,早已是江湖中的传说。他们通常穿一水的青色大马褂子,留着山羊胡子丸子头,随手拎一黑褐色半透明的大罐子。盘着核桃打着响嗝儿,一转眼就消失在人群中。

那罐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茶?谁也不知道。

其实不管怎么装,茶叶好不好,其中的味道都只有自己知道。真正爱茶之人,不是为了装逼,不是为了炫耀,而是积极追寻一种品质生活的态度。甭管是新朋还是老友,其中情谊,尽在此杯中升华。好茶不等人,趁着喝明前茶最好的时机,来上一杯竹叶青的绿茶,轻轻地闻,慢慢地品,这才是当下的正经事儿。
竹叶青春茶上市




点击阅读原文,感受这杯来自春天的绿茶。


    关注 小马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