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花剌子模古城址游记

 

游记...





作为丝路古国和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保留着许多历史古城,从享有“露天博物馆”美名的希瓦(Khiva)到“史诗和童话之城”布哈拉(Bukhara),再到“传说之城”撒马尔罕(Samarqand),它们自西向东点缀着乌兹别克斯坦。

在众多古城中,花剌子模城址如同它的国名(塞种人的语言里将其解释为“太阳土地”)一样充满着神秘,人们对其知之甚少,有的至今都还沉睡在荒漠之中,没有当地考古学者当向导,一般人是很难找到的。



2016年6月24日和25日两天,我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亚考古队的一员有幸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宁夏文物古研究所等单位学者一行十余人,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中乌丝绸之路考古与历史学术研讨会”结束后,对乌兹别克斯坦西南边境乌尔根奇市(Urganch)附近的花剌子模古城址群进行了实地探访。

考察团24日夜晚到达乌尔根奇市。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前往古城址群,陪同考察的是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学者。我们冒着40℃的高温,坐着一辆拥挤中巴就向城址进发了。6月的乌尔根奇,虽然车内开着空调,大家依然感到闷热无比。在此期间,陪同的乌兹别克学者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花剌子模城址考古的情况,由于过去对该地区城址及其考古材料几乎没有接触过,大家都认真聆听,似乎忘记了一路上的闷热与颠簸。窗外的风光多半时候是单调的荒凉与炽热,要么是板结的盐碱地,要么是远处起伏的山峦与近端连绵的沙丘,路边或远处偶尔也看到成片的绿色植被与大树,那里就是有人居住的村落和人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到达了离大路不是太远的一处人家的院子,院里绿树成荫,没等大家喘口气,向导就径直带我们向院后走去,穿过院子,眼前一片开阔,荒无人迹、凄凉、炙烤的沙漠呈现在面前,大家更多的却是兴奋,阔步进入沙漠探访神秘的古代城址。



这里就是 Akshakhankala 古城,距离乌尔根奇市约80公里。城址几乎被沙漠湮没,据陪同的乌兹别克学者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悉尼大学考古系主任艾莉森•拜兹(Alison Betts)带领的考古队曾在这片沙漠进行了长达 15年的考古发掘工作。该城址建于公元前4世纪到1世纪,平面方形,面积 0.2平方公里左右。考古工作者在城里发现了公元前2世纪到3世纪的壁画。结束 Akshakhankala城址的考察后,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又马不停蹄地驱车赶往 Kizilkala 城堡与Toprakkala 古城。这两座古城距 Akshakhankala 城址都不是太远。



Kizilkala 古城堡,又称“红色城堡”,距 Akshakhankala 古城约 5 公里。这是一座要塞,主要是用于军事防御。城墙是双层的,宽8米,高15米。它曾于1~7世纪起到镇守边关的作用,虽然规模不算太大(65х65 米)。我们到达时,城堡正在进行加固保护,在考察的过程中,还遇到了几位外国的探访者。







Toprakkala 古城是花刺子模古城和村落遗址中比较著名的一座。苏联学者从1945~1951 年曾进行了六年的发掘。该城址建于公元 1~4 世纪,是一座完整的城市,城垣平面呈长方形,长 500米,宽 350 米。城墙上有许多望楼和箭孔。城内主街贯穿南北,两侧以横街隔成10 个街区,供贵族居住。城西北角紧靠祆教寺庙有 80 米见方的高台基,上建王宫。王宫内的朝觐大殿有彩塑人像,包括国王、后妃、侍役和卫士等。在Toprakkala 发现有各种谷物和果核的遗存,也有皮革和耕撤的眼饰以及弓箭等武器。当然,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写在皮革和木板上的古代花刺子模文字。25 日下午,在结束了对以上城址的考察和一阵太阳雨过后,我们开始了对世界文化遗产——希瓦(Khiva)古城进行了考察。希瓦是中亚保持最完整的丝路古城,有着“露天博物馆”的美誉,也曾是花剌子模汗国的都城。它是旅行队穿越伊朗沙漠行程中的最后一个驿站,控制着从伏尔加河到中亚的行商路线。



19 世纪前后,中亚两河流域(锡尔河与阿姆河)从东到西的三个汗国(浩罕、布哈拉、希瓦)皆受到沙皇俄国的入侵,希瓦汗国首当其冲,国王家族被迁居至俄罗斯,汗国昔日的辉煌不在,阿姆河畔,空留希瓦古城。

我们是从西门进入古城的,这里的巴扎(集市)倒是人气极旺,大小百货,一应俱全。最吸人眼球的是店肆门前的皮帽架,这不就是斯文•赫定在中亚探险时常戴的羊皮帽子么!北大的朱教授兴致更高,不惧炎热,接过乌兹别克女子手中的黑色小帽,扣到了头上,并与当地人合影留念。我也禁不住这种风情与兴致,也随手抓起一顶羊皮帽子扣在头上,“来!给我也照一张!”

这次对花剌子模城址群的探访是短暂的,但对“花剌子模”文明的感受却很深。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这里的古代城址充满了神秘,期待有一天,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可以解开花剌子模城址诸多之谜,唤醒这沉睡的古城与文明。

走进乌兹别克,感受丝路古国。这里的古代遗址,不仅反映了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和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体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发展,见证了古代中乌两国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宏伟蓝图规划以及丝路经济带亚欧各国间的交流不断深入与发展,自从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两千多年过去了,丝绸之路至今对人类文明的奉献及对历史进程的推进依然令世人惊叹和赞赏。

作者何岁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来源《大众考古》

【西域风情·推荐】伊朗民俗|马赞达兰省人家庆祝冬至夜شب یلدا (组图)/伊朗爱心人士为贫困户送粮食和书籍/塔吉克斯坦民间习俗/多斯达尼,你们知道怯里马赤吗?/节选 伊朗波斯文《史集》中一段话/阿富汗文化和习俗,必须知道/伊朗穆斯林葬礼,你见过吗?/我们不是阿拉伯人后裔!/别把回族说成华人穆斯林!!!/什么是戴斯达勒,坎肩,皮拉罕,你都知道吗?

【学术专栏·推荐】回族语言800年发展史简要回顾——从波斯语到“回族汉语”(1)/回族语言800年发展史简要回顾——从波斯语到“回族汉语”(2)/摘自《回回馆译语》里单词说明/节选《回回馆译语》里一些回回语词汇/蒙古的名称与蒙古之地/回族十三经教材都包括哪些?/中国回族和伊朗穆斯林双方伊斯兰文化的主要共同点

扫描二维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多斯达尼】
文章投稿·支持推荐·商务合作·
请发至邮箱:46656506@qq.com

亲爱的多斯达尼(回族话即波斯语,意思朋友们),做平台需要大量的熬夜,甚至要耽误很多事,实属不易,请大家耐心阅读。


    关注 沈阳回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