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伟知著】生涯规划之核:Vision

 

在社会生活里人们寻求一个可预期的制度、在日常生活中期望有一个可预期的对与错、关于生命期望有一个可设计可努力的归宿。自然,由此拓展之,就会发现职业生涯发展的最核心东西就是“期待有一个可欲的人生追求”。...



【见伟知著】专栏作者:谢伟

仁能达生涯创始人、国内首批生涯推动者

黑龙江省厅、江苏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等国内教育机构生涯教育专家顾问

兼清华、北大、北科大、北外、首师大等校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


接上期:社会资本提升策略(点击查看上期文章)

人生大部分的时候都在寻找一个“稳定的东西”以作参考。如果世界的东西南北方向总不定、如果天地总是不规律地交错、如果感觉不舒服却不知是啥病、如果你努力学习的真理没有一个常性、如果你发现以前学的许多东西都是被忽悠的……就如同《三体》里的阳光,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极寒,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会出现三个太阳而让大地烈火浪涛。

在社会生活里人们寻求一个可预期的制度、在日常生活中期望有一个可预期的对与错、关于生命期望有一个可设计可努力的归宿。自然,由此拓展之,就会发现职业生涯发展的最核心东西就是“期待有一个可欲的人生追求”。只能这个东西大致清晰了,人的努力才能时时勤拂拭而知道在拂拭什么,拂拭到什么状态。

人生如画,每天有心或无心地涂上几笔,但“未来”的某一天,你期望人生会是什么样的“画”呢?这幅“画”最后是被别人审看,而且可能会被挂起来看,也可能直接进碎纸机。记得有哲人说过,人是在死之后才有“价值”之说,因为“价值”是较之于他人的生命生涯而言的。秦桧同学自己过了不错的人生,但却为秦氏留下了将近一千年的骂名,而且还在继续。期望未来的人们看到你这幅画时,看到什么,这就是生涯的愿景问题。

我一直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此。除了这个,其它的一切都是“与时俱进”而只有适应的份。在前面曾说过Employability的概念,其中第一重要的就是careeridentity,此即生涯愿景;其次才是career adaptability,即与时俱进的适应性。孟子云“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就是identity。人与禽兽除了这个,其实就一样了。之前看到关于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的说法:说他一切准备就绪,却停下来了,1836年完成环球航行,搜集材料回到伦敦,直到1859年才出版了《物种起源》,而且他撰写这本书只用了1年时间。从搜集完素材,到动手撰写过去20多年,原来他在这些时光里,陷入了痛苦中:他发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适”者并不一定是更进步(细菌的适应能力更高级,它占人体重的10%)。也就是说他发现生物是一种无法主宰的进化过程,没有哪个物种可以主宰自己的进化路线,人类真有可能会哪一天突然被上帝给抹去都说不定。

但是因为人类幸运地进化到了思考‘identity’的地步,所以可能会产生“负熵”。才有可能超越一种“适”存的轮回。

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最核心所在就是这个东西了。其它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安慰。那么如何发现、设定自己的愿景呢?下次再谈。

愿景是什么,就是“看得见的未来”,它是由许多图像组成的,而不是由概念组成。比如现在问你,你的理想人生是什么?如果回答是“幸福、快乐地生活”、“钱多事小……”、“有意义的人生”、“无悔的人生”……这都不是愿景,只是概念。真正的愿景是一种生命归宿与寄托,愿意安静在死于 **人生状态的那种状态。张大千在54岁时举家西迁,游历西方绘画丛林,80岁(1978年)的时候给自己修大宅子摩耶精舍,它就是清楚自己未来可以安于何处,然后立行于当下!

人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无法确定那个“归宿”是什么,所以就落于五欲六尘而不自拔。现在人都很忙,但其实许多人其实都只是“装着很忙的样子”,这样让自己不至于落入空虚。忙者“心亡”,其实就是不能找到、确定那个归宿之所。如何找到自己的愿景归宿呢?下次分享。
谢伟老师微课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关注 仁能达生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