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中国式巨婴

 

喝完茶,叙完旧,做了一回爸妈眼中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后,我们依然能或独挡一面,或饱经风霜。...



我们不是中国式巨婴
2017年初,似乎是一夜之间,“中国式巨婴”这个词,俘虏了整个朋友圈。它出自心理学家任志红的一本《中国式巨婴》,我也是之前在逻辑思维里,听罗永浩说起的这本书。说实话,打从一开始听到这个词,我就有点莫名其妙的不太认同,不太喜欢。原因在于,它让我第一时间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莫言先生的《酒国》里面的那个孩子。

这部小说颇有后现代主义的色彩。书中有一个无辜的孩子,他带着非常独特的生命体征,却是一群“酒鬼”各怀鬼胎的目的,他们想把他给煮了,用时髦一点的词说,就是“烹饪”。而“中国式巨婴”的称谓,总给我一种一棍子打晕一群人的错觉,巨婴应该只是某些人的心理,某些事的归因,但却不适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定义。

这就好像,我们常说,南方人细腻小心眼,北方人热情粗犷。其实,用地域而论人的性格,这只是古代人粗放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宽泛的一些印象。如今的我们,如果真的要是在跟别人交往中,直接一股脑地来刻板印象,根据喜好来交朋友,则可能给自己挖了个坑。

我们都是在改革春风吹大地之后,成长起来的八零后,曾是王朔笔下所不屑的无所适从,媲美美国垮掉的一代的八零后。我们经历的社会大环境,和我们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我们和60后,70后相比,的确少了几分磨练中得到的成熟。然而,一个人成长的本身,仍然是裹挟了各种不可预料的事实和经历,所以八零后也不可能完全没有担当。



作为曾经的杭漂,十几年的光阴挥手已经在身后,一起闯荡的朋友,一起经历的那些事情,共同见证了彼此的成长,身体从青年走向壮年,心理也在时间的磨砺中,不断地竖起壁垒,并不断强韧。就在我的身边,并不缺乏一直在成长的八零后,成熟,勇敢,有担当。

巨婴的心理在于,当这个世界不安全的时候,退回母亲温暖的怀抱,找到心理诉求,因为在这里,一哭则百应;因为在这里,自己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来到城市的这个行为,决定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无所选的选择,面对激烈的资源竞争,没有谁,能够仰天长啸“妈妈,来帮我!”因为,只要选择生,则不得不面对艰难,每天睁开眼睛,就得对自己说“起来,去战斗”。

我们的好朋友,J和Y是高中时期的同学,毕业后来杭州工作。同样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除了结婚的时候,父母帮忙出了一部分的首付,其余的都是自己月供,他们俩,一个供职于大型的汽车企业做销售,一个在我们从前的学校教书,家境相对还是比较优越的,但初到杭州,一样住合租的房,一样自己闯荡,一样经历事业的波波折折。Y是家中的独子,但动手能力十分强,家中各种机械工具都不在话下,灯管坏了能自己修,水池坏了能自己补,各种问题都能自己动手解决,等到孩子出身后,工作之余,他主动承担起各种带孩子的任务,从洗尿片,换尿不湿,到读绘本,哄睡觉,各种技能都自学成才,让J成了众姐妹们都羡慕嫉妒的漂亮的辣妈,难怪他们家的小朋友称自己的爸爸是“Y超人”!

而作为家中的女主人,有这样一个贤外助,却并不恃宠而骄。J很懂得用心操持自己的生活和家庭。J生完孩子以后没几个月开始上班,Y的父母从老家过来帮忙,但J非常懂得给老人家自我的时间,自己哪怕只有一分钟的休息时间,也会主动接过带孩子的任务,有时候去看她,她是一手拿着手机在接电话(那时她已经从学校出来,做了销售),一手摇着摇篮里的孩子,表情丰富地在逗孩子玩。她让两位老人家去棋牌室打牌,去街上逛街,去跟周围的邻居聊天,带老人家出去旅行,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得十分妥当,安稳,有序。

当周围的人都带着艳羡的目光,看着他们开着名牌的车,把孩子打扮得像个高雅的公主的时候,我非常钦佩他们俩默契的配合,和为生活所做的努力。所有的美好,其实从来都不是轻易而来,它们是生活在其中的你我,对生活的无所保留的付出,挣脱了本可以享受来自原生家庭的优势和依赖,挣脱了原本可以坐享其成的光鲜。

J有时候会约我一起聚一聚。有时候,我们带着孩子,有时候,只是我们俩。我们坐在咖啡馆的高脚凳上,絮絮叨叨,都是生活的日常,孩子有时候在我们身边跑来跑去,她们娘儿俩的微笑,颇有些相似,自信从容。她完全不是书中说的那种“无法面对失控场面”的巨婴,而是一个真正有驾驭生活的信心,从不抱怨生活的奇女子。

当然,我们也要聊起异乡拼搏的辛酸。无论是坚强干练的J,还是能干的新时代好奶爸的Y, 我们从内心里,像婴儿一般,渴望安稳,渴望安全感,渴望内心有所依仗。这样的心思,偶尔会跳出来,像团火花,幼小又带着微微的诱惑。



这有点像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里面写道的,约翰和自己的好朋友之间的友谊,他们各自都有一种自私,但这种自私是一种纯洁的,非功利性的自私,带着孩童的天真和善良。

我们渴望安全的初衷,也同样,来自人性中最初的懵懂和最初的期待。只有在安定的气氛里,我们才能够让最初的自我,完全舒展开来,然后去收获幸福感。

世界那么大,但全世界的中国人,此刻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回家。回家,不仅是物理意义的运动,更像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运动,从一个动荡不安的,充满未知的外界,向曾经熟悉的,曾经给予自己安稳的内心的家,运动。

脑海里便想起那句歌词“只盼归田卸甲,才能捧回你沏的茶”。喝完茶,叙完旧,做了一回爸妈眼中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后,不管是不是愿意,我们都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或独挡一面,或饱经风霜。谢谢阅读!你的转发是对我的最大的支持!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期待每周都能与你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心得体会,用心,用力!


    关注 锦的文艺范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