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杯酒吧,总统先生

 

被剥夺的仪式,就像1917年一声巨响的革命一样。都是一瞬,只是一瞬。...

苏联解体25周年特别篇之二
《喝杯酒吧,总统先生》

前言

苏联解体25周年特别篇,共分为三部分,这是第二部分。

特别篇以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和其他当事人的记录为蓝本,记录从解体演说前后种种不为人知的细节。

本文无意探讨任何原因与影响,也不会评价历史本身的是非曲直,只求能够从「小我」的角度传达出剧变时刻的幕后一瞬。

不懂事儿的苏联人

苏联官员完全不解其中意,还反问美国人,为啥圣诞节的时候要向前东德领导人昂内克(Honecker)问好。



1991年7月31日,新闻发布会上的美苏两国领导人


这是戈尔巴乔夫名正言顺待在克里姆林宫总统办公室的最后一天,他打算按照之前跟叶利钦商谈的结果,走完整个流程:

晚上7点整,然后发表告别演说,然后签署辞职协议,最后移交核武器控制权。

对戈尔巴乔夫而言,向苏联全国乃至全世界直播演说,是个非常尴尬和耻辱的事情,他想尽快弄完,越简短越好。所以在12月23号开完会后,他就提议,在平安夜(12月24日)把这件事儿应付过去。可是时任苏联广电总局的头头提醒戈氏,这是观众们阖家欢乐的日子,不应该选在这天。

但谁都明白,这阖家欢乐的平安夜,是基督教徒的节日,俄罗斯东正教徒的圣诞节可是在1月7号。所以,很明显,这是在替美国观众考虑。但为什么,此时要牵扯到美国观众的感受呢?

因为在苏联的最后几天,ABC和CNN的记者被允许进入了克里姆林宫拍摄,他们成为了唯一有能力去向全世界直播苏联解体的新闻机构——如果没有美国媒体,也许苏联解体就不会有世界范围内的直播,也不会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如此戏剧性的一笔了。

两家美国重量级媒体都派出了各自的明星阵容,在克里姆林宫内外捕捉着20世纪剧变时刻的点滴细节。而苏联媒体们的缺席和哑火,在此时的对比之下,则充满了讽刺。

在自己的首都开一个「政治角斗场」,然后邀请外国人来围观,让外国媒体像报道真人秀一样来报道濒临内战边缘的权力斗争大戏,这实在是红色帝国最后颜面无存的一种悲剧象征。

圣诞节直播开始前的一个小插曲,也让苏联人的自大与无知展现在国际视野中。一位克里姆林宫高官,出于礼貌向美国的制作方致以圣诞节问候,用英语说了句「圣诞快乐」。这完全是一番好心,但不成想,美国团队的人并没有回敬,反而说了句,「对不起,我们是犹太人,不过圣诞节,你应该说『光明节快乐(Happy Hanukkah)』」。

苏联官员完全不解其中意,还反问美国人,为啥圣诞节的时候要向前东德领导人昂内克(Honecker)问好。

直到有懂事儿的人解释了一大通,才让苏联高官明白,「光明节」就是「Hanukkah」,只是听起来像Honecker,而已。

死在聚光灯下的帝国

这一刻,美国人主宰了一切。气数已尽的红色帝国早已倒塌在聚光灯下,电视讯号通过卫星进入千家万户。在莫斯科时间七点钟的餐桌旁,在不同时区的白天黑夜里,看腻了连绵不断的肥皂剧的人们,调台看着国际新闻作为收视调剂。



跟老布什通话中的戈尔巴乔夫


下午快五点的时候,当戈尔巴乔夫的团队准备在演讲前跟美国总统乔治·布什通通气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选错了日子。因为当天美国大使馆闭馆休息,俄罗斯外交部又被叶利钦控制着,直接打到戴维营找总统也打不通。

这种在关键时刻手忙脚、乱四处不顺的碰壁感,就像苏联后期的整个社会的状态一样,充满了荒唐和无奈。就像那个笑话里讲的,想一枪把戈尔巴乔夫崩了的苏联人和排队买伏特加的人一眼多,鬼才知道是能先喝上酒,还是先崩了戈老头。

5点多钟的时候,戈尔巴乔夫终于跟老布什总统通上了电话。他们互相致以问候,并且以朋友的口吻想称。戈氏说自己最终决定了辞职和解体的日期,就在今天,圣诞节。他对决定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没有纠结和迟疑,因为双方都明白,这个决定作出前已经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老布什还回忆起几年前戈氏来到戴维营时,他穿过的那双马靴,依然保存良好。

两个曾经互相憎恨与抗衡的超级霸主,在一种举若有似无的友谊情怀之下,讨论着另一方的灰飞烟灭。此番场景,让身旁戈氏的团队也感到万分叵测和诡异。

电话的两头,莫斯科这边,美国ABC的记者们正在直播戈氏的电话聊天,工作人员跑前跑后,调试设备,现场调度;美国那边,老总统谈笑风生,心中暗暗窃喜地和平迎来两极争霸的胜利。


为解体直播紧张工作中的CNN团队
这一刻,美国人主宰了一切。气数已尽的红色帝国早已倒塌在聚光灯下,电视讯号通过卫星进入千家万户,在莫斯科时间七点钟的餐桌旁,在不同时区的白天黑夜里,看腻了连绵不断的肥皂剧的人们,调台看着国际新闻作为收视调剂。

电视机前面的苏联观众


电视屏幕上,一个戴着眼镜,已经谢顶,头上有胎记的长者坐在电视机前,庄严肃穆的神情中透出无可奈何。

在消费主义洗礼下的1991年,在旧千年进入消逝倒计时的1991年,在科技让软弱的人们坐在沙发前也可以观看海湾战争的1991年,在娱乐至死的命题混合着薯片铺满沙发的1991年,在20世纪的理想主义宏大叙事真正从地球上被否定的1991年。

也许是命运使然,戈尔巴乔夫手里的笔不好使了,他临时接过来一支CNN总裁Tom Johnson递上的Mont Blanc签字笔。这支即将签署苏联总统辞职协议的笔,是总裁先生结婚25周年的礼物。

它不是美国制造的,却来自美国人之手。
它来自于一个一战时起源于德国的牌子,一个曾经败给苏联的国家。


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一支笔,现收藏于美国华盛顿新闻主题博物馆「The Newseum」
那一刻,69年的红色帝国就好像被卖给美国商人一样,也许当年美国人也是这么从沙俄手里买来阿拉斯加的。

1991年12月25日的莫斯科时间晚上7点,戈尔巴乔夫声音有些颤抖地开口了。

最后的晚餐


解体后的政治局会议室 (胡桃木房间)


可是并没有多少苏联人会为戈尔巴乔夫的辞职而惋惜,也更没人会觉得他英明地终结了冷战,瓦解了极权,带来了自由和民主。在他任期内的那些年,人民已经受够了他的声音,直线下滑的生活贯穿了他水平喋喋不休的那些年,真的,够了。即便是那些稍有些同情他的人,也并不希望他留任。

对于戈尔巴乔夫个人来说,他的悲剧性命运建立在他的远见与成就之上,他用尽心血去试图让世界和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好,他这么做了但是如此的代价就是牺牲自己——因为他可以改变大局,却永远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一个秉持着民主之心的人,最终却没有经历过一场全民选举;在国外,他受到褒奖和敬仰,还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的认可,但是在国内,却被人民所嫌厌。

戈尔巴乔夫的辞职演说,让电视机前观看的叶利钦大发雷霆。通篇都没有提到叶利钦和新俄罗斯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没有展现出戈氏自己作为失败者的自我怜悯,也没有悔过或者道歉之类的气馁劲儿。

听到这些,叶利钦决定不会去克里姆林宫跟戈尔巴乔夫见面了(要见也要在中立的第三方场合,比如跟外国使团会面的地方),至于核武器控制权交接,让手下的将军去做吧,而他现在要打一通电话,撕毁之前23号会议达成的共识,来发泄心中怒火。

叶利钦下令,本来定于12月31日举行的苏联红旗降旗仪式,立马改在电视讲话结束之后执行。


直播成功后,在克里姆林宫前合影的美国新闻团队
7点12分,当戈尔巴乔夫从直播镜头前退下来的时候,他被告知,自己只有1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完成苏联最后的告别仪式。

「奇耻大辱啊,颜面尽失啊,晚节不保啊。」戈尔巴乔夫心想,愤怒和绝望在他心中涌起。

本来打算好好地为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和统治了69年的苏维埃帝国缅怀一下,让全世界能够有纪念意义地,向这个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庞然大物缓缓送别。可是现在,什么都没了。历史上能记住的,只有他刚才简短的十几分钟的讲话,和毫无准备下的红旗降落。

被剥夺的仪式,就像1917年一声巨响的革命一样。都是一瞬,只是一瞬。

在这一切都结束了之后,疲惫的戈尔巴乔夫走进会议室,这里只有他的亲信团队,一共五个人。

胡桃木房间里,这些苏联最后的老家伙们开了一瓶白兰地,不为庆祝,也不为悲伤,像长出一口气一样,喝口酒。

电话没有像预想那样频繁响起,好像全世界都在沉默地接受这一刻。没有问候或致意,安静的政治局会议室,安静的克里姆林宫,只有酒杯和冷餐的轻微碰撞声。

所有坚信改革力量的人,都憧憬着明天,但明天更多的不是希望,而是忧虑。巨大的使命完成了,所有的痛苦和煎熬也被分担了,和戈尔巴乔夫坚持到最后的人们,怀着庄严而肃穆的悲伤一直待到26日凌晨,才纷纷离开克里姆林宫。

苏联的最后一夜,就这么结束了,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未完待续)

特别篇之一:《哭泣吧,总统先生》

参考书目:
《The Last Empire: The Final Days of the Soviet Union》
《Memoirs Gorbachev》



    关注 苏俄转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