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事”升职,居然靠这个......

 

编辑 | 「公务员必读」编辑部加「公务员必读」主编微信号:公务哥(ID:bidujun)交流、咨询、成长、修...



“一个草根,在热带雨林里野蛮生长。”
文/汉时关


关于标题,我本拟为“科员的四年漂流记”,但,在下笔的这一刻,我还选择用“干事”代替“科员”。毕竟“科员”代表的是层级,而“干事”更能体现四年的奋斗,何况,对于行政机关而言,“干事”更是一个来自70、80年代的的词,透着时光里还未完全冷却的温度,就像《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一文中的主角,有一些莫名的情怀。(但最后还是被小编我改了标题哈哈哈哈)

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村口;再从村口到机关门,这四年时光,当时看起来波涛汹涌的路,回头看也是风平浪静。没有职级的提拔,惟有能力的提升,于来路拾花,共煮一壶酒,酌君共享。

01


“你还是要考出去”——19年才提拔的副乡长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来乡镇。当我被组织部的车送到A乡的时候,我就后悔了,与A乡干部热情欢迎相比,分给我的宿舍却是冰凉的。

“上墙滴水、下地爬虫,左窗蚊飞、右洞进风,内有惶惶一人,外有茫茫前路”。第一夜,我躺在新床上,一直吐着烟圈,在去上洗手间的路上,“蛇,有蛇!”我看到一条蛇,它和我一样,惊慌失措起来,而这时候旁边房门一下打开,大背心大裤衩的大叔拿着火钳,一刺一挑,把蛇夹住,得意的对我说:“这下晚上可以煮蛇肉面了”。而我已分不清是叹气还是讪笑了。

在乡镇工作,对我最大的打击不是工作,不是同事关系,而是——相亲——本以为作为公务员的,应该很抢手,毕竟新闻都说丈母娘喜欢公务员。但是,当我第一次相亲是,就遇到了大挫。那是一位年轻的护士,在相亲的前段,我们聊得非常投机,

但是她问我:“听阿姨说你在乡镇上班,是去镀金的吗?”

“不是,我分配在乡镇。”

“那你几年会调到城里来?”她问。

“不知道,调的话很难,只能考。”我默默地回答。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也曾多次想过辞职,但还是没有勇气,因为父母的殷切期望,和舍不得的铁饭碗,成了桎梏,但我还是给自己一个小小的目标——两年,两年出不去我就辞职。

慢慢与大家处熟了,聊天就开阔起来。第一句话和大多数故事一样:“小伙子家里干什么的?处朋友没?”,再到后来的天南地北。聊着聊着,就遇到贵人了。

李君是A乡的副乡长,他给了我三个帮助。

第一个帮助是告诉我,两年的服务期不是死规定,如果有关系,或者文字能力出色,很容易出去,并举例了我的前几任年轻人,都是一年就被选调、借调去县里了。

“赵君,来了才一个月,他亲戚就把他借调到市里,一年后就转编去市机关了”;

“钱君,因为文笔出色,半年时间,被组织部看中,借去写材料,而今已经是副科了”;

“孙妹子,被县政府看中,也是三个月时间就去机关写材料了”。

李副乡长点着烟,或明或暗的火光后面,是一双看透世事的双眼。

“而我一直在乡镇苦熬,苦于没有天线,熬了19年,才解决副科副乡长,走又舍不得,提又没希望,害了副科病,所以,小伙子,你还是要趁着年轻,赶紧考出去”。

“那您当时为什么不参加选拔考试?”我问道。

“那个年代,哪有什么公开招考,这是近几年才有的”李副乡长叹气道,“所以你们遇上了好时代”。

第二个帮助是指导我,让我在乡镇工作不吃力。由于不是本地人,也不熟悉工作套路,工作起来非常吃力,常常是这边不讨好,那边又得罪,于是他起了恻隐之心,本不是分管我的李副乡长,带着我干工作。

在办公室,他告诉我哪些工作是哪些人管,哪些可以推,哪些必须要做;在村里,他带着我和村干部讲段子,提升认可度;在田里,他带着我分辨哪些灌浆、哪些倒伏,哪片田是哪个水库“管”着的。摸爬滚打中的年轻人,亦步亦趋对工作熟稔起来。

至今仍然回味那段时光,所以,在现在的机关,当新来的小辈请教我时,我也善意地解答,毕竟,我曾受惠于前辈。

第三个帮助是照顾我,让我搬进他家里住。如果有乡镇经历的人一定知道,防干部走读、驻乡要求。李乡长的老婆在县里工作,也住在县里,而他一个人经常住在乡里早年分给他的房子里,于是处得投缘后,他让我搬进他家,让我睡得踏实。

而后,我常常一个人回到住处,他则是打牌到12点才回,安静的房间里,让我有了能够安心学习的地方。

也正是在他家的书桌上, 我有了第一次提升。既然没有关系,就只能考,我在那段时间里,一笔一画,抄《人民日报》的文章、抄《史记》原文、抄《B县通讯》佳作,日子就像是在高三备考一样,中央的思想不敢说领会到了,但不少历史典故、B县县情和经济工作报告确确实实掌握到位了。

一年后, B县县委办招考文秘。由于年限不够,我和审查的人说我只是来试一试,看看题型,得到的是那位同志轻笑,但还是让我顺利参考,而我取得笔试第一名,并超第二名17分的成绩。当时县委办的人担心我在两年服务期内不适宜选调,我调回县里的机会可能黄掉了,让我很是焦急,但也没有关系可用,整日唉声叹气。

最后,是文字出生的县委办常务副主任为我拍板,先借调,一年后再给编,“破格”录用我。

02


“文章是熬出来的”。——19年文字生涯的副主任




B县县委办常务副主任姓乔,我们都尊称他为乔夫子。他原是学“材料化工”的,而今也是在搞“材料”。从县委政研室科员、副主任、主任、县委办副主任,走了19年的文字道路,还挂着常务副主任、分管政研室的名头,和政研室的大伙坐在同一个大办公室。

进县委办第一天,他问我们这批新来的,“文章是什么?”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我昨天晚上正好在看三曹文章,顺口而出。顺口的一句话,我就后悔了,这个作风明显轻浮,枪打出头鸟啊,我在心里忐忑不已。但我那时候肯定想不到,这位乔夫子,成了我职业生涯真正的老师,第二个贵人。

他既有名士风度,也是位段子手。

作为县委办常务副主任,本可以轻松自在的他,还舍不得丢掉材料,经常与我们一起改材料到凌晨十二点。

不是那种我们撰写、修改,他在那喝茶看报那种共事,而是提笔逐字逐句修改,并在修改完后,让我们一人读一段,审查是否有语句不通、表意歧义等。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让我们敬佩不已。

对待下属,也是育苗育人,让我们折服也心福。在政研工作上,他不仅给我讲心得经验,也指导我们改字用句,经他的点拨,文章大上档次,妙语如珠,文采飞扬。

“夫子,为什么你的标题如此漂亮?而我们想半天想不到,你一下就想到了”。在加班的时候我问他。

“文章是熬出来的,要夯实基础,就把每篇佳作都背下来”,他在点拨我时,说道:“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到了,背到了,才是你的,掌握才能运用,要掌握就要靠死记硬背,我的词句看起来新鲜,其实都是19年的积累,冷饭热炒罢了”。

他毫无保留地给了我历年来整理的佳作,并告诉我,“我给了政研室每位同志这个文档,至于学不学,背不背,看你们个人选择,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他也常常和我们讲段子,为紧张的气氛增添活泼,如:

“喝墨水、费脑水、流汗水、吐苦水、没有水”。

“血压高,血脂高,职位不高;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炎;业绩不突出,地位不突出,腰间盘突出”。

“疏远了老子,冷落了妻子,耽误了孩子,用坏了脑子,累坏了身子”。

“幕后一身汗,台前靠边站;鞍前不越位,马后不掉队”。

“写文章就像搞女人,不仅要有硬本事,也要有软方法;不仅能深入进去,也要能拔得出来;不仅要给足干货,也要挤出水分;不仅能上的上,也能下的下,才能让领导满意。”

经常让我们哄堂大笑,整个办公室的氛围真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也许我比较笨,扎扎实实将他送给我的文稿,一篇篇背诵熟读,在一年后的市委办招考中,我又侥幸取得笔试第一的成绩,在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在县委大院里,他和我天南海北地胡侃——“作为文秘,最大的成功是以文辅政”。

03


“也许你在市委办一辈子,书记都不会认识你”。——10年的市委办“老”科长




也许和笔墨有缘,在市委办还是从事文字工作。而老周科长,是我的主管领导。

老周是典型的机关形象。正儿八经的眼镜,正儿八经的西装,正儿八经的官话,正儿八经的爱好,快五十岁的老周,已经当了十五年的科长,他的办公桌上,是他三十二岁的照片,那时候老周还是小周,职务还是代科长,透过相片,那个年轻人的英气也难以掩盖。

“你们是幸运的,在这个机关,是全市的精英,也许十年后,你们中就有局长、县长、市长”。老周推了推他的眼镜,接过另一个小伙子的烟,“所以你们要好好表现,说不定哪天我还要在你们手上拿退休金”。

在市委机关,自然不同于县、乡层级。工作流程更加规范,集中体现在文件上签字的名字多了;交流的语言也更统一,都是普通话、官话;食堂的伙食也更好了,毕竟十八大后,公务接待也在食堂。

但是,规矩也更多了。比如说,走路。

刚进市委办,有一次为了呈送一份文件,我担心秘书长办公室又有人进去汇报工作,就火急火燎地从四楼跑到三楼,跑到秘书长门口,正好被老周瞧见,他瞪了我一眼,让我不知所措。

“年轻干部怎么这么浮躁,你看机关里哪位同志跑来跑去?”送文件回来,老周把我叫到他办公室提醒道:“要稳重,要持重,要庄重。”

“好的,科长,下次我一定注意”。其实我心里已经很郁闷了。

但是老周也有不讲官话的时候。特别是加班期间,凌晨1点左右,给他一支烟,他就不时流露出真情。

“看到你,我就想起了当年”。他靠在皮椅上,悠然道:“我也是二十三四进的市委办,从信息、综调,再到政研,三十岁就主持科室工作,那个时候也是自信满满”。我为他续了茶水后,也点起了一支烟。“但,也许你在市委办一辈子,书记都不会认识你”。他喝了口茶,继续道:“我们现在都是吏,至于能不能当官,那是造化”。

04


结语


浅浅写了近4000字,也算是回顾四年时光,其中还有许多酸甜苦辣,不值得为外人道,但有三个经验,也许于君有益。

经验之一:慎重的第一次。你的第一份正经“工种”一定要慎重。有的人从事组织人事,也许就一辈子扎根在组工岗位上;有的人从事文字,也许以后都会贴上“笔杆子”这个又好又坏的标签;有的人从事纪检监督,也许就一直在纪检战线奋斗。

经验之二:莫谈国事,更莫谈人事。莫谈国事,就是说在机关工作,不要非议、乱议、妄议国策,普通干部不是中央智库,也不是大参大秘,图一时口快,可能惹一生麻烦。而人事问题,永远是机关的大问题,与人为善,不争口舌,谨身自好,当个自在的老实人,可能是草根干部最好的生存路径,毕竟,你不知道同事的爸爸是李刚还是王刚,而守门的大爷可能就是秘书长的亲戚。

经验之三:平台不仅是机会,也是责任。大机关自然是好,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奉献。常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机关也一样,在县委,发文影响全县;在市委,发文影响全市;在省委,发文影响全省。也许你一个疏忽,下级机关会忙得晕头转向,大家都是为共产主义事业打工的,何必呢不是?

经验之四:关注一个好公众号。当一名优秀的公务员要敢想敢做敢说,既能写的一手好材料,又能解的了复杂纠纷,还能玩得转互联网。这些知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得靠学习。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或者看几篇高质量公众号的文章,会受益颇多。像我就关注了南说北讲,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
END.


    关注 公务员必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