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上塘——改革春雷第一声

 

上塘,北隔新汴河与车门乡相望,东与魏营镇接壤,南与天岗湖乡相连,西与安徽省五河县、泗县毗邻,是泗洪县西南边陲的中心城镇。...





上塘何以得此名?据说徐偃王统率36国诸侯起兵反周,兵马在此休整,为了解决数万兵马饮水问题,便在此挖了个大塘。后来,在塘北侧有人居住,并逐渐形成集市贸易。这个小集市略低于塘埂,便叫上塘集,即现在的上塘镇。北隔新汴河与车门乡相望,东与魏营镇接壤,南与天岗湖乡相连,西与安徽省五河县、泗县毗邻,是泗洪县西南边陲的中心城镇。
春到上塘


春到上塘(新)


春到上塘(旧)


30年前,江苏农村改革的春雷——分田到户从上塘公社垫湖大队响起。据说,当初垫湖搞分田到户一事传出后,省、市、县派大批工作组吃住上塘,他们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工作组的质疑,认为是在搞资本主义。但是,尝到“大包干”甜头的垫湖人再也不愿过穷日子,他们冒着风险,顶住巨大的压力,走自己的路。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切实可行的,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长篇通讯《春到上塘》,高度赞扬了上塘人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广大农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这样描写当时情景:“不久前,我们来到上塘镇,街面上熙熙攘攘,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出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我们走村串户,只见地里场头,到处晒着山芋干、玉米、豆子。跑了五个生产队的二十多户人家,除了一户外,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有些社员家里,连堂屋、睡房的地上都堆满了粮食。”至此,从垫湖到上塘,从上塘到泗洪县,从泗洪县到当时的淮阴市,从淮阴市到江苏省乃至全国春潮澎湃,激活满池春水。垫湖村已建成为宿迁市首批康居示范村。
上塘与龙井


上塘镇西北角有一口龙井,井口用一色的大青石砌成,井台用一块大青石镌成,高有尺余。井壁上镌砌了三个栩栩如生的龙头,从上到下,层装在井壁上,终日不断地喷吐泉水。年长日久,提水的绳子在井口内壁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沟槽。井有多深呢?无人知晓。只听当地流传这样的民谣,“上塘龙井深又深,一头水桶一头绳”。龙井的井筒,建造得上小下大,上小不过穿心三尺,下大却有三丈见方。井壁上还镌砌了三个栩栩如生的龙头,从上到下,层装在井壁上,终日不断地喷吐泉水。据说,龙井从未枯竭过,不论年成多旱,龙头总是泉水不断。这就是龙井名称的由来。几百年来,这里还流传着龙井一个有趣的传说呢。

相传,龙井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留下的。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登上皇帝宝座不久,就逐渐变得昏庸起来。苛捐杂税、勒索百姓,滥杀功臣,他的残暴行为被玉帝知道后,掐指一算,原来朱元璋和马娘娘是自己身边的金童玉女,趁自己打盹时偷下天庭的,不是真龙天子,怎能治理天下!于是玉帝决定重派真龙天子下凡。

谁知此事被刘伯温知道了。那刘伯温曾巧得四卷天书,能前算800年,后算1000年,上算36层天,下算72层地。为了报答朱元璋知遇之恩,使大明江山子孙万代,他便明察暗访探真龙,云游天下破王气。一日,刘伯温用罢早膳,再出皇都金陵,忽见西北角红云滚滚,紫雾迷漫,不禁大吃一惊。心想,此乃真龙之兆,天子之气。他不敢怠慢,急下山峰,拉开腿跟踪追来。一直追下400里,突然,龙没有了,只见红云紫雾笼罩在前面一个地方。他急急赶上前一看,啊!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呀,北是高岗,岗高依天,树木葱茂能遮日;南有天岗湖,湖水苍碧,碧水连天映明月。好一个依山傍水的宝地呀!刘伯温看罢称不奇已,暗道:此正卧龙之地,龙必卧于此,此地不久必出真龙天子。他翻开天书细对照,确定方位,举步觅龙迹,果见一条龙,头枕北,尾迤南,卧于青岗碧湖间。

当天夜里,刘伯温便作起法来,手挥宝锹,南面掘土镇龙尾,北面插锹切龙脉。他辛苦一夜。次日一早,红云散,紫雾消,刘伯温才拔起铁锨,扬长而去。早起干活的人.还看见那铁锹口上红红的血迹呢。因刘伯温锹插得太深,拔出后留下一口井来。这口井因害龙而得,故称“龙井”。至今,上塘人还在饮用着龙井里的水呢。
上塘贡米




名叫“青杆粘子”,米粒长腰腰的,青梗梗的,透明润亮,摆在碧玉中间,似雕塑家琢出的碧玉工艺品,煮成粥,像三月桃花浸染,白里透红。传说周代苌弘屈死,徐偃王很感不平,就把苌弘洒在地上的血连土带回徐国,把它埋在龙嘴口上,后来这地方种稻子,米就变为碧玉色,米汤则是桃红色的。清代乾隆年间,在南京评选贡品时,泗州秀才李建成受命送上上塘集的青杆粘子米,评选结果,上塘青杆粘子米煮熟供专家品赏,以色、香、味俱佳而夺得第一名,首推“贡品”。

关于泗洪马拉松

泗洪国际马拉松赛事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更多内容,敬请期待


    关注 泗洪马拉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