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常用的MIT被欧盟禁用  会让多少厂家受惊?

 

创新要走在标准之前。...

创新要走在标准之前。
文/李鳌
据国家质检总局的消息,4月5日,欧盟委员会化妆品组委会投票通过了关于禁止在驻留类化妆品中使用防腐剂异噻唑啉酮的提案。而在4月1日,欧盟委员会还针对冲洗类化妆品中甲基异噻唑啉酮(MIT)的限制剂量修订开展了公众咨询,提议将现有的100ppm的限量调整至15ppm。

因此,如果欧盟的这两项提案都通过的话,那在欧盟范围内,MIT将只允许用于冲洗类化妆品,并且最大容许剂量更为严苛。而在驻留类化妆品(使用后不需清洗的化妆品)之中,它将被禁止使用。

据上海中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青矾介绍,异噻唑啉酮是一种强大的合成杀菌剂和防腐剂,有三种类型,在个人护理行业常用的是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和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IT),苯并异噻唑啉酮不常用到,而这三种防腐剂都在这次提案的范围之内。



▍甲基异噻唑啉酮(MIT)除了作为防腐剂应用于日化领域,也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非氧化性杀生剂。广泛运用于油田、造纸、农药、切削油、皮革、油墨、染料、制革等行业。

在我国,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常与CIT(甲基氯异噻唑啉酮)以1:3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作为复合防腐剂,称之为卡松,被广泛用于各种化妆品中。

青眼就此查询了与其有关的相关报道,其在致敏性和细胞危害上都有过报道。2013年,卡松被美国接触性皮炎协会(ACDS)评为“2013年度接触性过敏原”。 2014年3月27日,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SCCS)发布了意见:“目前的数据证明,100 ppm(0.01%)的MIT在化妆品中添加对于消费者是不安全的。 对于驻留型的化妆品(包括湿纸巾)没有安全的浓度是可以被充分证明的。对于冲洗型的化妆品,15 ppm (0.0015%)比例的MIT被认为是安全浓度。”

据粗略统计,目前国内化妆品市场上,产品中含有MIT的化妆品共有44565款,除了冲洗型化妆品,也有乳霜、面霜、精华乳等很多驻留类产品含有相关成分。



▍中国化妆品市场中,异噻唑啉酮相关防腐剂使用频次:苯并异噻唑啉酮22次、甲基异噻唑啉酮44565次、甲基氯异噻唑啉酮15692次。

在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对卡松有很严格的规定: “卡松禁止在驻留类化妆品(非冲洗的产品:如护肤膏霜、乳液、护肤凝胶等)中使用,并且卡松不能和甲基异噻唑啉酮同时使用。“可是对于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只有浓度上的限制,为100ppm(0.01%)。

如果该政策在欧盟落地,那么按照中国标准生产出来的,含有欧盟禁用的异噻唑啉酮成分的驻留类化妆品和MIT含量超出15ppm(0.0015%)的冲洗类化妆品,将无法进入到欧盟范围。但是由于中国的化妆品标准没有变化,所以对进口产品来说,目前不会有任何影响。

化妆品技术专家、原广东省疾控中心理化研究所所长杜达安表示,对于化妆品中的防腐剂,禁用或者是不禁用,都是出于产品安全性的考虑。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据李青矾透露,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厂家都做了准备,目前已经有了一些不含MIT成分的产品配方。并且,随着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国内消费者对于产品安全性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以国内化妆品行业生产规范来看,标准也是在不断提高的,相关政策以及行业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可以做这样一个对比,从2007年的《化妆品卫生规范》到现在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对铅含量的限制从“≤40 mg /kg”到“≤10 mg /kg”、 砷含量限制从“≤ 10 mg /kg”到“≤2 mg /kg”、 禁用组分由1208种到1288种、理化检验方法从28项到73项……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对于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只有浓度上的限制,为100ppm(0.01%);对卡松浓度限制为0.0015,并且仅允许在淋洗类产品中使用,不能与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同时使用。

那么,在消费者越来越“挑剔”、标准越来越严格的现在,是锐意创新,把产品做到极致,开发消费者一种新的需求为上策?还是被消费者需求与行业标准倒逼,再进行技术升级为好?

答案不言自明。

任何国家标准和规范对于一家化妆品企业来说是底线,也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而化妆品企业自身设定的产品标准,应该走在行业标准和消费者需求升级之前,这才是“工匠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 
不一样的视角


    关注 国妆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