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倒春寒来袭

 

立春过后倒春寒来袭

核心提示:3日是24节气中立春的日子,专家提醒,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疾病、脑血...

立春过后倒春寒来袭
    核心提示:3日是24节气中立春的日子,专家提醒,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疾病、脑血管疾病等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更应警惕倒春寒来袭,这期间容易导致血栓加速形成,甚至引起中风。


“倒春寒”带来的疾病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杨清武教授介绍,在“倒春寒”天气中,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致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加速了血栓的形成。同时,由于初春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流减慢。专家提醒,中风发生时往往都有一些早期征兆,如有短暂性视力障碍,常常哈欠连绵等。凡是出现这些征兆者,都必须引起重视,及早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再做脑血管造影。


倒春寒的预防方法
1.倒春寒的饮食
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2.适当“春捂”
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多喝水,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4.适当的户外运动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文章摘自—新浪健康
青囊行者序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养生长全”,这是诸多杏林学子选择踏上岐黄之路的初衷,或是后愿。

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自己完整的学术体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以及著作。有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是在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为中医。青囊,则是中医的代称之一,传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赠与他。华佗死后,狱吏受青囊恩惠开始习医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便称中医为青囊。

三生有幸,学中医。其实,人生很多时候,就贵在于那一线机缘,因为机缘,走上了学习中医的道路,因为机缘,在路上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同行者。我感到万分欣慰,因为在这条路上遇到了引导我们步步向前的导师,遇到了齐心并进的伙伴。我们决心携手开拓,去跋涉,去探索,寻一口橘井,求一眼心泉,我们是青囊行者,肩负着青囊之学和青囊之术的传承使命,我们将在医路上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以此来诠释行者坚持跋涉的意义。

求知过程中的一些触发点,往往会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导师的引导,就是指引我们寻求触发点的灯塔,因此我们在探索过程中还有一份光荣的使命就是传承,传承对于各种事物延续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医发展而言。传承历史的珍宝,传承导师的精粹。

能够在大学里参与到一个团队中来,大家一起钻研、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是一份意义深远的际遇。有人说,想要成长,最好的途径就是到团队里去学习。团队的力量,绝对是远远大于个人力量的累加。我们都倍感荣幸,能够在习医人生的脱稚阶段组建了一个团队————“青囊行者”,并且得到了“菜豆”老师的悉心引导。菜豆老师在习医行医的道路上一心覃研医道,勤勤勉勉,身为青囊之学与术虔诚的传承者,她自称“青囊行者”,作为她带领的团队的学生,我们也都加入行者的行列,成为青囊行者,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将踏上杏林征程,带着满腔热忱和求知欲,去领略杏林路上的风光无限;去品味青囊行途中的心甘酸苦咸。

不管终点会停在何处,或是要途径多少坎坷,我们都将勇往直前,做无畏的青囊行者,去探索发现中医奥妙,去传承中医的大医精诚,止于至善。我们从零的起点开始,慢慢的积累、沉淀,希望我们一起经历的青囊故事,以片刻组成永恒。

我们将以文字的形式,留下我们成长的痕迹,以便日后,重温来时的路,感铭一路时光。

未来的时光,我们立志苦心志,劳筋骨,以接大任————承岐黄之光,传青囊之学未来与青囊行有关的日子,谨献给青囊行者:菜豆老师、刘启鸿同学、李晓明同学、张凯玲同学、焦飞玲同学、李婉琴同学、游柳秀同学、吴平平同学、陈丽同学、段海燕同学、江妹同学,以及后续加入青囊行热爱中医的你们。

青囊行者:不负杏林梦,不悔青囊行!


青囊行者

青囊是中医的象征,青囊行者即是肩负岐黄使命的行者。我们怀揣着同一个杏林梦,齐心开拓青囊行。承岐黄之光,传青囊之学。

指导老师:菜豆

编辑:潘宇辰


    关注 青囊行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