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如何“致良知”?(下)

 

作者:施星辉  稻盛和夫的一生经历了两次生死考验,创立或重建了三家世界五百强公司。创立KDDI时,稻盛和...



作者:施星辉

  稻盛和夫的一生经历了两次生死考验,创立或重建了三家世界五百强公司。创立KDDI时,稻盛和夫还自不断追问的动机,担心自己私欲未化;到78岁出手拯救日航时,他已是“了无私心”,稻盛和夫的“致良知”工夫终于圆满了。

  编者的话:在此恭祝网友读者们元宵节快乐!团圆之时,也不忘笃学好古,读书三余。本文接着昨天《明心之路:从稻盛和夫的人生看心学落地(上)》

  我没有杰出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我必须具备超出常人的热情,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同时,掌握比常人更优秀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优秀的哲学、卓越的思想、高尚的人生观、正确的判断标准。为此,我努力学习孔子、孟子、阳明哲学等中国古代典籍,同时钻研佛陀教诲的宗教精华,努力把这些圣贤们的哲学根植于自己心中。——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
“根植于自己心中”,就是让自己的心融入圣人之道,在经营实践中实现“心”与“理”的合一。阳明心学中的“心即理”,对个人来说,始终是个实践课题。

自宋代朱熹确立格物之学以来,古代读书人一直面临一个难题:天下事物的道理、书本上的圣人道理,如何真正进入我们的内心,“此心”和“此理”成为一体,而不是两张皮。阳明先生年轻时,用一周时间连续观察竹子,希望把握其中的天理。不但没有结果,还生了一场病,只好气馁地暂时放弃。“龙场悟道”后,他才醒悟,天理本在人心之中,心外无理。

稻盛和夫倡导“以心为本的经营”,致力于建立和员工、客户“牢固的心与心的连接”。这种思想,显然受益于阳明心学。作为现代人,稻盛先生也是从“读书明理”和“事上磨练”两方面入手,以行促知、以知促行,最终实现知行合一的化境。

稻盛和夫

两次生死体验

  “患上结核,这是上苍给予我的一次珍贵的体验。”

1945年,13岁的稻盛报考鹿儿岛一中失败后,又感染了肺结核。当时肺结核无药可治,死亡率很高,稻盛的叔叔和婶婶就是得肺结核去世的,小叔叔也患上了肺结核。当时稻盛非常恐惧,生怕被感染,总是捏紧鼻子跑过小叔的房门口。他的哥哥却不以为然,父亲更是悉心护理小叔;结果父亲、哥哥安然无恙。反而时时刻意躲避的稻盛感染了。

正处战乱,缺医少药,他几乎奄奄一息,最后奇迹般地愈合了。卧病在床,卧床之际,读到了《生命的真相》这本书。书中对“灾难心相”的解释让他深刻反思,“灾难是自己招来的,因为自己的心底有块吸引灾难的磁石。要避免灾难就要先除去这块磁石,而不是对别人说抱怨的话。” 后来在《活法》中,“心相”成了一个主题词。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不幸得了胃癌,在手术的两个月后,他宣布从京瓷退休,正式皈依佛门。自皈依佛门后,稻盛和夫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慈善事业和到世界各地演讲。可以说,这一次生死体验,让他彻底放下一切,了无私心,人生的全部目标只是利他。

三项经营事业

  "作为人何谓正确"这种判断标准,是以人类与生俱来的良心为基础的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不要贪婪"、"不能欺骗"、"不许撒谎"、"必须正直"等等,任何人都在孩提时代接受过父母或老师在这方面的教育,是任何人都懂的作为一个人理应遵守的简单而纯朴的道理。——稻盛和夫

  稻盛在学业和工作上曾经连连遭遇挫折,中学考试落榜,大学毕业几乎失业,好不容易经人推荐入职,却是个要破产的企业。小时候立志相当医生,高考失利,被化学专业录取;毕业后的工作,又是自己不擅长的无机化学领域。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稻盛身上都找不到所谓成功者基因或大人物的先兆。他在慢慢和生活的抗争中,清晰了自己的方向,并突破了庸人的处境。正如,他特别推崇的《了凡四训》,从哀叹命运不公,到立命、改命,他一步步登上了常人无法企及的人生巅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志,心之所向。”王阳明先生十二岁曾有立志之问,“何为人生第一等事”;然后他自问自答,“读书做圣贤。”如果换成企业家的语境,那就是“创业做圣贤”。阳明先生也说,立志并不容易。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稻盛,经历了不同境界的飞跃。

稻盛和夫27岁和52岁的两次创业,起心动念完全不同。

从立志层次来说,第一次是职业之志,第二次是人生之志。因为自己有技术专利,加上和上司闹翻了,走上的创业道路,是很多创业者的常规道路。这样的创业,充其量只是一份“事业”;而KDDI创办时,稻盛曾经反复追问自己的创业动机,是为了抓住通讯产业的发展机遇,还是以造福国民为宗旨。经过内心的确认之后,他才决定开始,并以此善念感召了丰田、松下等大财团来合作。

如果说,创立KDDI的动机追问,反映了稻盛当时担心自己私欲未化,在做戒慎恐惧的慎独工夫;“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稻盛和夫
到78岁出山拯救日航,此时的稻盛,达到了“了无私心”的心境,类似阳明先生说的“久久成熟后,则不须著力,不待防检,而真性自不息矣”,“致良知”工夫已然到家;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因为心之所欲,自然符合天道,自然不用再担心什么了。

由此也可知,致良知工夫的阶段性,“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
孙子兵法


阳明先生点评《孙子兵法》时曾说,统兵之将要“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单留一片报国丹心,才能“料敌制胜”。

接手日航前,朋友曾以“晚节不保”来劝说稻盛,但稻盛不为所动,欣然从命。他向日本政府提出两个条件:1、零工资,2、只身赴任,不带团队。

自2010年2月1日上任,到2011年3月底共424天。仅用一年时间,创造了日本企业历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三个第一:利润世界第一,准点率世界第一,服务水平世界第一。因为宣告破产,日航的规模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二,销售额缩小到前一年的四分之三,却取得了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高额利润;是同行“全日空”利润的三倍,而前一年同期日航的亏损额约1800亿日元。

在总结重建日航的成功原因,稻盛和夫就说,“第一条,是零工资的奉献给了全体员工很大的精神鼓励。”正是“了无私心”的良知力量,唤醒了日航团队的良知,激活了人们生命的原力。以至于连日航的空姐们,为了减少飞机油耗,尽量少携带行李,口红都自带一根备用。

稻盛和夫

一个原点问题

  所有的哲学,本质上都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来展开,并且在实践中不断重新回到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突破上。这就是原点问题。

就稻盛哲学来说,经营哲学其实是人生哲学的具体实践,他归纳为一个原点问题,“作为人,何谓正确”。

所有的经营决策,都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对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权衡和取舍。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这个价值“基准”,直接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稻盛说,作为经营者,他思考的立场,不是“作为京瓷,何谓正确”,更不是“作为经营者的我个人,何谓正确”,而是普遍意义上的人,人生于天地之间的根本目的。这个目的能够被全体员工所共有。

  “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王阳明《大学问》

  1984年,稻盛把17亿日元的股份赠予1.2万名员工,他希望,“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公司永远是员工生活的保障。”因此,许多京瓷员工甚至选择身后葬于公司墓地,墓碑上写着:为那些永生不愿离开京瓷的人。

京瓷的经营理念: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企业以员工幸福为先,再推己及人,广泛回报社会、惠及大众。

  “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的确是阳明心学的鲜活见证。

《活法》、《经营十二条》、《阿米巴经营》皆为[日]稻盛和夫 著

 读书提示:稻盛先生著作丰富,以下书目由笔者推荐网友读者们阅读:1.《活法》一、二、三、四,这是出版的顺序,阅读顺序建议为:四、三、一、二,分别从他的人生、偶像、哲学和运用等四方面递进深入。2.《经营十二条》3.《阿米巴经营》。 

END -


是一种赞赏 | 分享传递友谊



关注静观世界二维码,您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关注 静观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