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上海人谈恋爱像“热水瓶”

 

全中国最懂情调的上海人过去是怎么过情人节的...





严格来说,过去上海人是不过情人节的。没有这个概念。而且,绝大多数上海人恋爱结婚,还是秉持着“有情饮水饱”的原则。

不过,堪称全中国最懂情调的上海人,又总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着各种“情人节”。比如——

L
O
V
E
70年前,上海人谈恋爱讲礼仪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谈恋爱讲究的是礼仪,连学校的礼仪课,都会有许多教程教你如何约会女孩子。比如:要提前一周定好约会时间,然后一定要包接包送,并且要在接时见过女孩子家长,得到女孩子家长首肯,然后一定要在午夜十二点前将女孩送回家,最好要与女孩父母当面道晚安。

那时最时兴的,是约星期四晚上看电影,因为老上海的首轮影院通常每周四就换新影片。邀女朋友共进晚餐纯粹是吃环境、吃情调,故而西餐馆的浪漫氛围是最合适的。

送女朋友礼物,往往只在她生日,也不会送昂贵首饰:最多送一副手套或一只手提包,当然包装要漂亮,东西要上品,千万不能送大减价货。


写情书如今已是一道消逝了的风景。那时候,老克勒会用英文写情书,将许多当面不敢说的甜言蜜语诉诸笔端,次日战战兢兢地将信塞入邮筒,塞进后又后悔,怕写得太轻薄,女朋友会低看了自己,如此心神不宁几天,直到信箱里看见信封上她娟秀熟悉的字迹……那时就靠着情书,营养着对女友的思恋,直到下一次约会……
L
O
V
E
3、40年前,上海人谈恋爱荡马路


上个世纪7、80年代,要知道一个人是否在谈恋爱,只要让他(她)脱了鞋,看看脚板上有没有老茧,就清楚了。因为上海人谈恋爱,大多就是逛马路。从恋爱到结婚的时间有多长,他们走的路就有多长。如今有些中老年人回忆起来,当年他们谈恋爱所走过的路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

那时,这样的恋爱方式叫“数电线杆”或“压马路”,而且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大家都乐此不疲。

受欢迎的马路分两种,一种是淮海路、南京路这样热闹的马路,边荡边看看路边商店里的橱窗,时间很快就打发掉了。另外一种是复兴西路、衡山路这种幽静的马路,走着走着,两个身影就靠到一起去了。
马路荡法荡法,到了外滩,就是一个标志性建筑——情人墙。

当时外滩的江堰边上有一道一米多的墙,很朴素的一道墙,墙外就是黄浦江。八十年代的年轻人谈恋爱没地方,就只能靠在墙边两个人说说话。这样一男一女一男一女,人越挤越多,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据说后面还有人等位的,如果前面两个人走了,后面立刻有人挤进去!
 
L
O
V
E
老底子,上海人谈恋爱像“热水瓶”




热水瓶是啥?就是里面的水是热的,而外壳却是冷的。老底子上海人谈恋爱,就像热水瓶,而且一种保温性能很好的热水瓶,含蓄、矜持、克制。

那时候上海人约会,外滩、复兴公园、人民公园是首选,还有人选上海图书馆。
那时候上海人也写情书,写之前会酝酿很久,写的时候又会改了又改,甚至有的人像读书时候写作文一样,先打好草稿,修改到满意为止,然后再誊写一遍再寄出。

不过情书里面,“我爱你”之类的大胆表白是绝对看不到的。前面的称呼都是“某某某同志“,信上面大段大段的是谈工作谈学习谈理想,而对情感方面却是惜墨如金。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关注 上海美一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