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说国产剧的良心活在过去

 

轻贱自己职业的人,早晚也会被人轻贱...



对Sir来说,今年一开年已经是国产剧大年

这个“大”,不是说数量多。

而是,分量重

本月初,除了国剧迷苦等已久的《大秦帝国之崛起》面世,它也将重播了——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国产剧良心和门脸”的《大明王朝1566》



十年过去,它还牢牢盘踞在豆瓣9.5的高度。



真正的好东西,永远解读不尽。

Sir今天这篇演员王劲松的文章,就从当事者的角度,解答为何我们今天很难再拍出一部《大明王朝》。

王劲松老师是《大明王朝》大太监杨金水的扮演者


文 /王劲松

毒舌电影已获权转载

2005年底,《大明》剧组成立。

开机于2006春节过后,盛夏杀青开始后期制作,2007年1月在湖南独播。那些个事和人都历历在目,不是我记忆力好,而是——

那种专注那种认真,现在很难再有,所以不会忘记。

首先要说三个人,摄影指导池小宁老师、扮演何茂才的演员王戎老师、扮演吕芳的演员徐光明老师,因为今天他们都不在了,离我们而去,这个剧的重播是对逝去者最大的缅怀和慰藉。



剧组成立在北四环外大屯路东头的一家出租公寓里,租的套房,每天人来人往。

有一条规定,演员必须试戏

给你一场戏,说一下背景和人物关系,准备一会,开始录像拍摄,最终选的角色绝大多数都经过这个环节,也就是公平的择优录用。我因为住得近,去过好几次,有时候也配合着试戏的演员搭词,走位置。

签约是在春节前,大家回家过节前都拿到了剧本和导演的一句话。剧本是给演员提前准备的,那句话是怕演员回家吃胖了,叮嘱过节注意饮食。

开机前的工作是忙碌的,每天试妆也是极其认真细致的,一天也就试一两个人。头套是反复试的,要求发际线由疏至密,自然而不呆板。这一点,迄今我看见的古装戏头套,都没有比《大明》做得更好。



道具不是现场才有,库房是随时为演员开放的,你可以进去看、去选、去要求、去挑剔,只要你把东西用在戏上,道具组不会嫌麻烦。

服装的要求是所有的宦官人员以及家眷,衣服必须是滚边的、精致的;颜色和图案以及质地必须是符合那个年代的。
剧组的工作间贴满了试妆照片,用的是最大尺寸的印相纸,满满的四壁,导演带着大家看效果,提意见,做调整。

开机前,第一次见到刘和平老师,浓郁的湖南口音,浓郁的文人情怀。



他首先要求演员放弃一个习惯——看资料看相关书籍。很多的书在对一段历史和同一个人物上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在创作的时候我们必须统一认识,所以要求不要再读剧本以外的文字。

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怎么办?问刘老师。

他经常出现在剧组,一杯茶、一支烟,解读一切悬疑、一切困惑。记得杨金水的疯,是真是假,几分真几分假,我请教了整整一个下午,那种解读是让人信服的,也是受用至今的。

演员都不贵,但也没听说谁串戏,而且签的时间都是全程,没有游玩胡闹的,没有约酒约饭的,都住在剧组。平时很安静,收工了宾馆也安静,过道静悄悄,因为都在安静的准备剧本。

每天晚上,导演是要带着演员读剧本的,第二天有戏的演员必须参加。通读要拍摄的内容,各说各的台词,导演提要求,演员说想法,部分提前准备。



很晚的时候,制片部门会准备宵夜,热粥和油炸过金黄喷香的馒头片,很少有人去吃,大家都咽着口水默默离去,因为要控制体重控制油炸食品,他们离去时都会翻我白眼,因为我在狼吞虎咽。



拍摄是安静的,安静得吓人。

所有人进入摄影棚都会踮着脚尖走路,因为大家都是这样,能大声说话的只有在演戏的演员。有一次,忘记了是谁来摄影棚探班,总觉得不对,找错了,后来将信将疑地推开了摄影棚的大门,惊呆了,近两百人的团队,各个部门在工作着,竟然没有动静,没有声音。

因为那时候工作是神圣的,大家在维护的其实是职业尊严。

说到演戏,有次记者问我,《大明》中哪一场是最深刻的、演得最好的?

我略想,告诉记者,我在里面戏不很多,100场左右。你随便问哪场,我都可以回答你我怎么想的、怎么准备的、怎么演的。还是那句话,不是记忆力好,是那种创作不敢忘,也不可能忘。




剧组没有不通读剧本的人,甚至我们的部门,所有工作人员都对每一场要拍的都一清二楚。

有个笑话,是某临时演员在现场紧张,可能是没见过这么认真的队伍,结果拍摄时老是忘记台词,站在他身边给他托板的灯光组师傅终于忍不住了,就用湖南话(湖南人不会普通话)给他提词,提得竟然一字不差。

所以,很多的演员在现场是不拿剧本的,你也看不见剧本上有没有画杠杠,因为该画的都画在心里了

现场有一次看见倪大红,朝服披挂,头顶相冠,一脸老迈(当年他40多,扮演80多的严嵩),换机位调光位了,他仍然长跪不起,没有人去打扰,大家都安静地绕着他走。

一个灯杆不小心碰着了他的帽翅,帽子被碰得略歪斜,他竟然一言不发,以一个80多岁老年人的状态,缓缓举手扶正帽子,复又长跪而下。这一幕使得我今天面对他仍然不减当年敬佩之意!



要说的太多,也太杂,仅以此为开始吧。

通篇读下来,有一句话Sir印象最深:

因为那时候工作是神圣的,大家在维护的其实是职业尊严。再看看今天的影视工作者,什么时候开始这么没(不)尊(要)严(脸)了?

导演“懒”。

据一个业内演员称,他接触过一个导演,似乎是圈内出了名的“懒导”,同时拍两部剧……基本上拍了三个月的戏,我只在片场见到他十天,其他时间,都不知道他人在哪里(《时光网》)。



演技“抠”。



《孤芳不自赏》



《奇星记之鲜衣怒马少年时》

轻贱自己职业的人,早晚也会被人轻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 毒舌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