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元:“播种梦想”十二载 推动规范化、同质化教育

 

专家简介

姜建元

教授、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主任,中国医学会骨科学会分会常委,...





专家简介
姜建元  教授、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主任,中国医学会骨科学会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科专家委员会教程工作组组长,上海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擅长于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颈椎病、颈椎外伤和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椎管肿瘤等疾病的诊治上有相当的造诣。



访问伊始,笔者就深感这是一位激情澎湃的医生,他的心中燃着一团火,正是这团热情的火在过去的十二年中不断燎原,促使他和自己的团队在培养年轻医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就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主任姜建元教授。在已经走过的十二个春秋,他率领着华山骨科的所有成员,和复旦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原上海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一起创建了“脊柱应用解剖与手术技术学习班”,至今已培训医生七八千人,且得到了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


源起:时代变迁,学医环境发生了大转变



姜教授说自己初出茅庐之时,整个学习环境和现在大相径庭。2000年前获得国外前沿医学知识的机会非常难,学习最新知识主要是跟着老师查房获得的,但那个年代也有如今医学生无法赶上的好机会,由于当时医生还是稀缺人才,所以即便是年轻医生临床操作的机会还是相当多的,有更多机会上手术台进行实际操作,这对于一个年轻的骨科医生来说是相当棒的成长机会。但到了2000年,姜教授则感觉整个学医环境发生了大转变,步入21世纪后,国家对外开放程度更高了,医生出国的机会越来越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外国的医学知识也更便捷地传入国内,学生学习前沿知识成为轻而易举的事儿,但是随着医生制度的规范化,以及病患择医时对医生资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致年轻医生的临床操作机会则相应地减少了,实际上这导致年轻医生在实际操作上的成长比以前困难得多了。然而姜教授深知,外科医生最重要的就是动手能力,因此当时深感骨科医生的培养方式也要顺应时代做转变。


而且姜教授自称自己是一个“愤青”,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在临床中他也经常看到因医生技术欠佳而致手术不完美的例子,因此他要求自己一定要把手术做得精致。这些年他更加意识到单单自己手术做得漂亮毕竟也只是一己之力,无法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如果整个骨科团队,甚至于中国所有的骨科医生水平都能得到提高,那么就可以让更多的患者获益,即便是偏远的地方也不用再千里迢迢到大城市求医,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了。就是在这么一点点社会责任感的驱动下,从2004年开始,姜教授不再把精力局限在自己做手术中,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骨科医生的培训上。


起步:创建学习班


        
(解剖教学示教)

姜教授说,自己是幸运的,有复旦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原上海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的大力支持,才能将医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班落实到实处。2004年10月15日“脊柱应用解剖与手术技术学习班”正式创班。与大学医学教育中的“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不同,“应用解剖”更贴近于临床应用,能让骨科医生清楚地了解到手术视野周围的重要组织、手术的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令高风险的脊柱手术尽可能缩小危险系数,让患者所承受的损伤降至最小。

每一届学习班开班前,他总是带领同事,白天上班晚上备课,对讲课的每一张幻灯片仔细研究,示教的每个病例认真准备,很多学员表示,这个学习班并不讲授连篇累牍的论文,多数播放的手术是实时演播。只有手术台上最真实的场景,才能教会学生处理临床遇到的突发难点。而在学习班的全过程,他始终留守,随时解答学员的问题。

白驹过隙,学习班至今已经坚持了12年,每年培训约六七百人,一年培训班逾20个班次,规模大一点的3天,小一点的1天,从早八点到晚八点,先理论课、后解剖课,几乎占据了华山骨科团队每年一半的周末。虽然有时他和同伴感觉有点累,但大家从未想过放弃,每次培训班结束后还要听取学员的反馈意见,听取学员的需求,为下次培训班做准备。这12年中大家都看到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所有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也更推动着大家继续前行。


成果:“回头客”骤增,患者确实受益



酒香不怕巷子深,姜教授说,培训班开展后效果逐渐就显现出来了,最初是自己联系请别人来参加培训班,但在培训班开展了一段时间后,来听课的更多的是“回头客”,学员都是自己主动请缨来学习。唐山有一家医院的脊柱外科的所有医生都来培训班学习了一遍,而且表示等一二年后还要再来学第二遍。当然最重要的成果在于确实让患者受益了。在某次学习班结束后,一位广东的学员返乡后发来短信:“姜教授,参加了您主办的培训班,我已在医院开展了第一例高位颈前路手术,目前患者恢复情况良好。”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希冀:推动规范化、同质化教育



正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创建培训班的初期,姜教授就建立了“规范化”的目标。他介绍华山骨科倡导的是“要做规范、做标准”,让所有的患者都能得到最规范、最好的、最恰当的治疗,治疗方法不太保守,也不会太急进。落实到每一个患者身上,到底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到底是开放式手术还是微创手术,不是医生个人说了算,而是“规范”说了算。只有如此,才能避免过度治疗,及不恰当的治疗;才能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除此之外,他认为应该在全国推进同质化教育。在当前实际状况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全国各地的教育水平有高有低,但对于医生培养来说,应该是全国培养质量都在同一水平线上,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样的,不能因医生培养水平的高低差别而让患者“买单”。

2016年12月30日姜教授正式就任上海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他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能尽自己绵薄之力推进规范化、同质化的医学教育。另外,姜教授还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遗体捐赠的队伍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医学生们有机会实实在在地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年轻医生才能快速成长,最终造福于患者。





    关注 健康财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