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破发

 

定增的参与各方中,唯一值得关注的是大股东:- 大股东的认购没到半数以上,充其量算是“托底”,忽略!- 全额认...



绝对没那么简单,这些看起来是已发行的定增,好多不一定有对赌协议,就算有大股东可能想其他办法补偿,要考虑定增参与者,当时的竞价情况,发行时的大盘环境等很多因素,这种单纯看表格炒股的常常是亏钱。

主任,大股东参与定增的,如果是国企的话是不是也可以排除掉,不是自己的钱大股东不心疼,像王府井这样的几年前40多定向增发,现在才20。

符合下面几种情况的不要理
1、股市整体高位时高价增发的
2、增发项目注水的
3、增发机构为关联对象的
4、增发后跨界重组的
5、蛇吞象式重组增发的
6、大股东不参与的

这种相当于IPO式的重组,增发价就是新股上市价,你觉得水分有多少?

所谓增发价只是桌面价~小心为妙

定增的参与各方中,唯一值得关注的是大股东:
- 大股东的认购没到半数以上,充其量算是“托底”,忽略!
- 全额认购,瞪大眼睛,这才是垃圾中的稀有品。
- 现价超出大股东全额认购价太多,晚了,不是机会,放弃!
- 大股东持股比例极底,为争夺控股权出手,不惜成本增持,歇了!小散又不能像他一样,买得到壳。
- 大股东玩命质押,出手自救,韭菜还是远离,一边看热闹就好,没必要成为“事故”中的“故事”。

对于赚不赚钱先不说,俺只想问下,楼主你能找出某会已核准通过,拿到定增批文后反悔的定吗?另外俺想说一句,很多定增你得看位置了,并非楼主说的就定论,大股东有时候并不见得一定有用。就拿000925众合机电,01年在19块左右定增的,然后跌到7块,就算上去年的股灾,现在的定增还是赚钱的,唉。。。。

很有思路的文章。
虽然IPO15年直接融资1500多亿,可因为新股大都暴涨2倍以上二级市场投资者成本应在5000亿左右,其中3000多亿被各类打新资金拿走。
15年增发募资1.2万亿多,其中近7000亿为现金增发,被各类机构买走,解禁后估计平均赚20%,普遍被卖给二级市场.

对于公司筹措资金的手法,发债配股都可以接受,最讨厌增发,摊薄每股收益增加市值损害2级市场股东利益。

自己没有估值的能力,所以觉得:增发价格怎么也等于或低于他们自己认为的企业价值,所以这个价格让人有安全感,结果不然,机构也不是总赚钱,不然机构越长越得长成巨无霸,地球被挤爆了

全额认购,瞪大眼睛,这才是垃圾中的稀有品。
很显然,楼主的数据统计不全面。不客气的说,楼主完全说反了。
牛市里,大股东全额认购,是股价的有利托盘因素,熊市里,大股东全额认购的定增,对套利者而言要尽量回避,很简单,大股东自己买,完全没有拉升股价的动力,反正锁定3年,大股东看的长远,溢价参加定增又如何?霸王硬上弓的例子太多,今年最牛的大股东亏损30%一样完成定增的,对套利者而言完全瞎眼了。
大股东完全不参与的定增,对套利者而言反而更简单,只需判断成和不成的问题,此时要成市价必定高于增发价,所以成了,折价自然就会变成你的利润;不成,别人不玩了,如果你介入的折价足够高,也赔不了几个钱。

不质押,哪里来的钱参与全额认购?股价下跌,质押的钱少了,所以推出回购来维持股价

------------------------------------------------------------

近来很多人向我“点菜”,想看定增破发股。一般有这种需求的都已是“进阶股民”。首先得懂什么叫定增,二是了解参与定增的一般都是机构,三是有了一套抄机构底的选股逻辑。略懂这么多,显然已不是“新鲜韭菜”。

大厨迟迟不上菜,明眼人应该能看出个端倪,这菜搞不好“有毒”。

清空你的认知,听骑行客从头说起:

“增发”就是上市公司再融资,与“IPO首发”相对应。

“定向”指的是认购对象特定,“一般散户”没机会。

整个2015年,IPO从市场抽走的资金是1500亿,散户大约贡献了一半,750亿。而增发从市场吸走的血汗是1.21万亿,超出整整一个数量级。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那边在快刀放血,难道还把脖子往那伸?

散户为什么会有抄定增底的冲动?
源自于对安全边际、机构、庄家的错误认知。

定增参与的一般都是大机构,会对上市公司产生影响力,甚至“合谋坐庄”操纵股价,有他们垫背,小散安全。

散户在市场里面对每天飘忽不定的股价,总觉得像在大海里的一叶孤舟,总想找一搜美军航母做靠山,指哪儿打哪儿,从此吃香的喝辣的,再不受人欺负,威风不已。

遗憾的是,全世界美军航母只有十来艘。A股的各路机构多如牛毛,充其量也就是成千上万的海盗船,跟他们混,同伙反目,异军厮杀,官兵整肃,死得比自己玩更难看。

这世上本没有主力,倒下的小散多了,于是就流传着一个关于主力的传说。

主力是谁?没人见过。

每日龙虎榜上的那些“游资”?带头大哥都进去了,剩下的全是些“朝不保夕”的草寇。

掌管数百亿资金的公墓?他们的收益放在哪儿,那么多年了,真没比散户好。2000多支公墓基金,挑中好的比选对股票还难。

私募?股灾三波,清盘了大半,然后每年都会不断有新的大神拿着一年翻四倍的收益率冒出来,这样综艺选秀金榜题名的“流星”实在离主力二字相去甚远。

社保、证金、国家队?收益如社保最好十五年来年化8.85%显然不是散户愿意上的“船”,去年救市开始临时拼凑的“国家别动队”主帅半年后“下课”,王的女人还在,王早已倒下。

主力?让主力见鬼去吧!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不拿自己钱搞的人不要盲从。
拿自己钱瞎搞的人要能辨识。

做好这三点,散户在股市的小船便能经受住狂风暴雨,说不翻就不翻。

2015年中间高,两头低,前涨后跌,定增的金额虽然大,有赔的也有赚的。我们把时钟拨回2010年。巨潮中的增发相关公告共有2300多条,前200多条当中,搜索“上市”的公告共有30多条(代表增发完成),一般上市公告会有一个详版,一个摘要,相当于2010年完成增发的上市公司约为150家(约= 2300 / 200 * 30 / 2)。

这150家增发的认购机构到了2011和2012年全部妥妥地“水下”。这样的机构有什么值得看头。

有人会说,那时是牛市,增发被套正常,现在是熊市,寻找近期完成的定增破发股,“安全边际足”。

如果你判断对了熊市,本身“安全边际就很足”,又有何必要拉个分不清牛熊的机构“垫背”?

既然定增已完成的并不“安全”,那些仍在审批途中的又如何呢?不是有种说法,大股东为了保增发,会把股价拉到询价底价之上?

国家队尚且不能救市成功,何况是区区大股东?再说了,大股东有钱保股价,还不如直接参与定增得了。这些明显不合逻辑的事情能够流传这么广,可见在投资判断上更多的人喜欢用耳朵,而不是眼睛和头脑。

试举两例:

1、 新华医疗(600587)

2015年11月4日抛出定增预案:


尽管国资主管部门已批,材料也到了证监会那里~


经历熔断后,股价长期低于计划定增价,挥挥手不干了:


2016年4月30日,抛出新的定增预案,价格全变了:


定价改询价,调低10%,大股东认购的资金,加码了几千万。

审批中的定增就算到了证监会那里,都是可以变的。

2 、凯乐科技(600260)

2015年5月6日发布定增预案:


大股东、风投、个人全都混在里头,12.42元的定价,像是牛市来打劫的……


只是这如意算盘落空了,股灾以来,股价直愣愣地从20多块跌到了不到8块。于是,反悔了:


2016年4月15日的公告是这么写的:


就直接招吧,偷鸡不成,当然不能“蚀把米”,撤!

然而,钱还是缺的,增发还是要的,为避免再次流产,这次就不定价,询价把,2016年5月4日,“我又回来了”,公告是这么说的:


眼花缭乱吧?归根结底,但凡定增,上市公司都是缺钱的。能趁火打个劫,大股东、局内人、战略投资者、机构都不会放过机会。一看苗头不对,只要没到交割,发过的公告都不作数。

抄底,别再盯着臆想中的“主力、大户”的出价,他们套牢并不代表你能解套。

定增破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已经出资的,面对巨大的浮亏,一声不吭,默默承受;
还没掏钱的,即使丧失颜面,也要火速逃离。

定增的参与各方中,唯一值得关注的是大股东:
- 大股东的认购没到半数以上,充其量算是“托底”,忽略!
- 全额认购,瞪大眼睛,这才是垃圾中的稀有品。
- 现价超出大股东全额认购价太多,晚了,不是机会,放弃!
- 大股东持股比例极底,为争夺控股权出手,不惜成本增持,歇了!小散又不能像他一样,买得到壳。
- 大股东玩命质押,出手自救,韭菜还是远离,一边看热闹就好,没必要成为“事故”中的“故事”。


    关注 Amuse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