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是单身,但你不是狗

 

别人并不会太在意你是否单身,但是刻意而重复的调侃,不会显得幽默,只让人觉得你烦。...



不知何时,“单身狗”这个词开始流行。

没有对象的青年男女,开始称自己“单身狗”,有时也用于单身之间互称。

单身们平时不会出没,但是每到各种情人节,他们会大面积准时出现在微博、朋友圈、QQ空间等各种社交平台。

情人节是情侣们安静约会的美好节日。在这一天,情侣们聚在一起,谈谈情说说爱,吃吃饭逛逛街,然后说说话自自拍,回忆一下过去展望一下将来,然后发个朋友圈,这一天也就过去了(等等好像缺少了什么重要环节)。

但是现在,“情人节”不仅是情侣的专属,还是单身者的狂欢。 

2月14号或者5月20号的天还没亮,朋友圈里的单身者就又全体出动啦刷屏了,他们以“单身狗”自称,不断重复这这样的话语:

“又到了虐狗节,我今天一定躲起来以免被那些情侣虐到。”

“啊啊啊我要关朋友圈啊,单身狗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求大家下手轻点,单身狗伤不起啊!”

情人节这天很少看到太多情侣秀恩爱,反而朋友圈是一片单身者的哀嚎。

有个朋友跟我说,本来想发一下跟女朋友的甜蜜一天,但是怕大家觉得自己在“虐狗”,想了想决定不发。

用“狗”来自嘲似乎很正当。“我们就是调侃自己一下找个乐子嘛。” 单身者们这样说道。

而且“XX狗”也毕竟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呀。

收入颇高的飞行员喜欢叫自己为“飞行狗”;

自诩有品位的设计师喜欢称自己为“设计狗”;

收入和福利都不错的程序员称自己为“编程狗”。

但是仔细分析,凡是自己嘲讽为狗的,既是对于压力的和无奈的化解,也带有一种微妙的优越感。

在其他人看来,自称为“狗”隐含了一种“矫情”。这种矫情是对于同行业内更弱势群体的心理压制。

比如“设计狗”既是对于行业经常加班工作的嘲讽,同时也隐含了一部分收入较高的设计师对于收入较低的设计师的某种优越感。

“单身狗”分两种。一种属于“主动单身”,他们可能处在感情暧昧期,也可能处于两段感情的中断期,但并不是在感情方面没有选择。

另一种属于“被动单身“,说白了就是因为自身的原因,没有人喜欢。

用“单身狗”自称,当然体现了单身者对于自身情感状况的不满。但是如果存在一个“情感歧视链”的话,那可能是情侣歧视单身,而“主动单身”嘲笑“被动单身”。这个词包含了单身者内心想掩藏自卑和焦虑,也包含了“主动单身”想在“被动单身”者身上找寻的某种优越感,或者可以说沾沾自喜。

在一个单身者称自己为“狗”的社会情境中,“谈恋爱”突兀地变成一种承载社会不公的“强势行为”。无辜的情侣突然变成了祸害人的物种,变成了伟大的单身者们想要斗倒的感情方面的“地主”。

因为宿舍的哥们还是单身,有女朋友的男生可能选择不谈及感情问题,尽管情感是一件很值得分享的事情。

因为同班的闺蜜还是单身,所以有男朋友的女孩子可能放弃发某条跟男友有关的微博。

对于心态健康的人来说,“单身”和“谈恋爱”本身就是两种很正常的感情状态,不存在谁高谁低。有的人虽然不满足于自己的单身状态,但只要把心态放好,总能摆脱单身状态。单身不至于是“狗”,也不是“贵族”,单身就是一种状态,没必要大惊小怪。

一旦单身者被自己或社会定义为“单身狗”,他们必然有意无意地变成“弱者”的地位,全社会放弃自己的生活来顾及他们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单身也成了某种“政治正确”。

单身者的自嘲,开始听的时候挺有意思,也挺积极。但是听多了,就很腻烦,就很矫情,就很无聊。事实上,任何自嘲都需要有个“度”,一旦脱离合适的程度,自嘲就不再是豁达和乐观,而是刻意的矫情和抱怨。

一个梗讲一遍会让人会心一笑,但是一直讲就会索然无味,甚至尴尬。

比如我们拿郭德纲跟林志颖的脸作对比,同样的年龄,一个像30岁,一个像50岁。看客微微一笑,郭德纲有时候也接两句自嘲一下。皆大欢喜。

但林志颖此后又不断亲自开这个玩笑,不断在各种场合讲这个梗,那就不但无聊,还很刻薄了。林志颖后来还推出了自己的“逆生长”胶原蛋白饮品,那就非常不好玩了。

对于“单身狗”这个梗,也是同样的原理。

一个“被动单身”的人,走在路上看到一对举止甜蜜的情侣,确实会感受到一种伤害,这时自嘲在无形中化解了很多尴尬,使自己摆脱了良心的煎熬,但是很多时候人就是需要这种煎熬,来督促自己前进。

一个人总是重复自己“单身”,给人的感觉也就一个字:烦。

仔细想一想,你肯定也烦那些不断给你发求点赞信息的人吧,你肯定也特烦那些照片中不经意间露出一个名牌logo的心机婊吧,你肯定也特烦那些每次都说自己考砸了最后考试分数特别高的学霸吧。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不要老是渲染“单身”这件事了。

“好了好了我们都知道你是单身了,可是你单身跟我有毛关系啊,怎么矫情起来还没完没了了呢!”

那一个因为不招异性喜欢而单身的人,应该如何得体地面对自己的单身呢?

我拿“身高”这件事举例来说吧:一个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身高劣势呢?

你肯定会说,肯定要体现自己身高之外的价值,就像《权力的游戏》里的小恶魔,身高问题比大多数人严重得多,但是小恶魔有责任有担当,在剧里圈粉无数。

但是,小恶魔有没有经常通过自嘲身高来缓解自己焦虑的心情呢?没有。

从潘长江老师开始说起。潘老师是一位成功的喜剧表演艺术家,潘老师常常自嘲自己的身高,从经典小品《过河》,到接受媒体的访谈,潘老师常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自嘲自己的身高,甚至别人没问到也会主动来调侃。

潘老师现在有了一定的娱乐圈地位,是很多晚辈敬仰的对象。如果这时候的潘老师还是总拿自己的身高开玩笑,不但显得小家子气,也会让晚辈不知所措。

我听过那些饱受苦难摧残的残疾人乐观和调侃来面对自身境况的故事。正常人面对残障人士,可能不知道如何得体地预期交流,可能会感觉尴尬。而这些战胜了苦难的残障人士通过调侃自己,缓和了尴尬的气氛,也让其他人放松下来,这是情商高的体现。

但是如果一直重复自己的缺陷,即使是以一种开玩笑的态度,那也会显得缀余且尴尬。

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真的不在乎,那就不去提起好了,不断的提到某件事,恰恰是放不下的体现。

另外,有些没有素质和教养的人,确实是抱着很大的恶意在挖苦别人改变不了的缺陷。他们的目的,就是故意刺伤别人,得到自己那猥琐的快感。面对这种人,我们还要云淡风轻地主动示弱和调侃吗?

这一点我想到了郭敬明的做法。我们不论郭敬明的文学水平与抄袭情况。郭敬明有时候会拿自己的身高开开玩笑。但是面对带有明显恶意的身高调侃甚至攻击,郭敬明曾这样回应过:

”我个子不高,但不至于残疾。这是我爹娘给的,我不抱怨,他们给了我太多,连命都是。就算残疾你也没资格嘲笑。这个世界有很多盲人聋哑人残障者,你身体健康,应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而不是嘲笑别人的缺陷。你不是世上最高的人。“

所以,如果在身高方面没有优势,那就忽略身高好了。

如果你是单身,不管你满不满意这种状态,做好其他事,或者追求爱情,但忽略“单身”这件事。

自称“单身狗”,确实能化解尴尬。

但是单身这件事,也没什么可尴尬的。

别人并不会太在意你是否单身,但是刻意而重复的调侃,不会显得幽默有趣,只让人觉得你索然无味。


    关注 范米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