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貔貅舞”将舞进“波罗诞”,大坦村民排练忙

 

黄埔区九龙镇大坦村的貔貅舞,大概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貔貅舞于2007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进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注【黄埔区文化馆】可了解更多文化艺术信息  
读者可以在本文最右下方进行评论


新版“貔貅舞”将舞进“波罗诞”

大坦村民排练忙


貔貅舞是源于客家民俗的一种舞蹈,其基础是客家人的尚武习俗。貔貅舞最初的目的在于锻炼体魄,增加宗族凝聚力,后来衍生出祈福驱邪的喜庆涵义,成为一种文娱表演,蕴含庆祝节日之意,亦有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升官发财,生活平安幸福的愿望和向往。

黄埔区九龙镇大坦村的貔貅舞,大概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貔貅舞于2007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进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月16日晚,黄埔区文化馆馆长丁啸、广东广播电视台知名导演覃燕萍一行前往九龙镇大坦村,实地观看为“第13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而创新编排的貔貅舞。

自去年10月份开始,区文化馆多次组织专家和编创人员到大坦村进行采风,与貔貅舞传承人交流讨论新版“貔貅舞”的创作编排工作。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覃导在貔貅舞原有的基础上,对阵型、动作和音乐都作了更精致的创新编排,参与表演者也扩大到60人,其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是从来都没有的。


在当晚排练现场,表演“貔貅舞”的村民们在覃导的指挥下,阵型走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整个节目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多头貔貅活灵活现,生动威猛。村民们也对新的编排表现出了极大大的热情,不顾晚上气温较低,也一直排练到了十点多,足足持续了近3个小时。

排练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围观,不时为参加表演者们的村民们鼓掌加油。他们对“貔貅舞”能登上“波罗诞”的大舞台感到非常的骄傲。有位老人家说“新编排的貔貅舞,比起传统的更具观赏性,希望村里的这些兄弟们能加把劲,把节目排好,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大坦村‘貔貅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宝贵的财富。”

好吧,让我们期待着新版“貔貅舞”在今年“广州民俗文化节”上的精彩展示。


文/卢伟鹏

摄影/岭南文艺-聪儿


黄埔区文化馆

微信号:huangpuquwhg





长按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艺术传播平台
您的关注和分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微信】huangpuquwhg 或搜索 黄埔区文化馆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关注 黄埔区文化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