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育人才 陇原戏曲谱新篇——兰州文理学院戏曲专业办学纪实(一)】兰州文理学院艺术中专部戏曲专业复办历程

 

编者按:兰州文理学院艺术中专部戏曲专业自2014年复办至今,已走过两年多的时光。两年来,学校在教学、科研...



编者按:

兰州文理学院艺术中专部戏曲专业自2014年复办至今,已走过两年多的时光。两年来,学校在教学、科研、剧目开发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更好地帮助广大师生了解我校戏曲专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兰州文理学院报》微信版——《雁苑》特制作戏曲专题,以飨读者。

  

兰州文理学院艺术中专部戏曲专业复办历程
陇剧是甘肃省独有的戏曲艺术,1958年搬上舞台, 1959年大型古典戏曲《枫洛池》的编演,使陇东道情从实践上具备了较完整的舞台艺术规模,成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1959年年底定名为陇剧,并成立了甘肃省陇剧团。2006年,陇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腔,植根于西北广袤的土地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之中,体现着黄土高原的文化气质,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民俗风情,是中国西北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很长一段时间内,陇剧与秦腔在我省舞台演出的市场份额中占有相当的比重。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与冲击,戏曲市场渐渐显出疲软的状态,戏曲的发展进入低谷。在这种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原甘肃省艺术学校(现兰州文理学院艺术中专部)戏曲专业于2004年停止招生。

2014年,为了响应甘肃省“文化大省”、“戏曲大省”建设的号召,解决甘肃省戏曲后备人才短缺的问题,兰州文理学院恢复戏曲招生,首次招收戏曲专业(秦陇班)学生,并为该批学生全部免除学费,使甘肃省在戏曲人才培养工作中断十余年后得以重新启动。
图为校领导在节日期间看望戏曲专业学生
图为我校戏曲专业学生进行训练
图为艺术中专部完成2014级戏曲表演专业新生基本功甄别工作


兰州文理学院在戏曲办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原省艺校(现兰州文理学院艺术中专部)曾经为甘肃省戏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首届“甘肃戏剧八骏”评选活动中,原省艺校校友张小琴、马少敏、佟红梅、窦凤霞四位戏剧表演艺术家入选,占半壁江山。20多年前,针对我省戏剧专业创作人员学历水平普遍较低的实际,原甘肃联合大学(兰州文理学院前身)与甘肃省文化厅联合举办戏剧创作专修班,学校先后聘请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兰州大学等单位的教授、专家、戏曲评论家来校授课,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余秋雨先生是被邀请者之一。
图为余秋雨先生2011年重返我校
图为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我校校友张小琴
图为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现甘肃省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我校校友马少敏
图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国际艺术节“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奖获得者、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我校校友佟红梅
图为甘肃省陇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剧传承人、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我校校友窦凤霞


在新时期,结合当前实际,兰州文理学院在戏曲办学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

在戏曲专业复办的准备工作中,经过在省内各地进行大规模调研,我校与秦剧团、陇剧团进行广泛论证,与专业教师开展调研研讨,决定和秦剧团、陇剧团合作开办戏曲专业,通过校团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培养戏曲演员,培养戏曲研究者。2014年5月16日,艺术中专部与甘肃省陇剧院、甘肃省秦剧院签订了《戏曲人才培养与传统剧目保护框架协议》。
图为我校与甘肃省陇剧院、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办学签约仪式暨戏曲人才培养座谈会现场


2014年7月25日上午,由兰州文理学院主办,兰州文理学院艺术中专部和省陇剧院承办的陇剧艺术发展传承暨陇剧艺术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兰州举行。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出席会议并讲话。

连辑指出,走“院团+院校”合作的路子传承发展陇剧,符合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我省戏剧大省建设找到有力抓手,要在尊重陇剧自由创作、艺术发展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规划地进行重大题材、重要剧目的创排,打造突出甘肃地方特色的精品陇剧和扛鼎之作;要针对陇剧小剧种走出去、学术研究和整理等问题,早着手、早研究、早解决,促使陇剧更好发展。连辑强调,兰州文理学院要着力在教材编写、师资队伍、教程设计上下功夫,以演促教,彻底解决陇剧艺术在演员培养、唱腔板式、音乐创作、剧本创作、编剧导演等方面的人才断档问题,为陇剧更好发展贡献力量。

同年9月,第一批戏曲专业学生入校,由此拉开了我校戏曲专业招生、教学、科研、剧目开发等系列工作的帷幕。兰州文理学院成为甘肃省唯一一所举办戏曲专业的高校,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2014年12月5日,为提升艺术中专部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课堂教学、教材完善、剧目开发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能力,更好地利用艺术中专部和专业院团体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艺术创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艺术中专部与定西市百花演艺有限公司、镇原县艺隆演艺有限公司签订了“戏曲人才培养与舞台剧目协同创新”协议书。
图为艺术中专部与相关院团签订戏曲人才培养与舞台剧目开发协议
为提升我校的戏曲办学能力,我校与甘肃省陇剧院、甘肃省秦剧院、西峰市陇剧研究院、镇原县艺隆演艺(陇剧团)、定西百花演义公司协同合作,牵头申报了省级“戏曲人才培养与舞台剧目开发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1月27日,甘肃省教育厅专家组来我校“戏曲人才培养与舞台剧目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进行考察评估。我校“戏曲人才培养与舞台剧目开发协同创新中心”是第二批10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的一个。
图为我校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戏曲人才培养与舞台剧目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获得授牌


协同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做了大量工作:开发了《戏曲专业系列教材(秦腔名家名段示范数字化有声教材)》包括教学示范精选唱段、配像及理论概括等内容,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套全面系统介绍秦腔表演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材。全书按照生、旦、净、丑的行当分册、囊括270多段乐谱、32个小时的录音录像,共120万字左右。创编大型神话陇剧《马踏飞燕》被教育厅列为2016年省级协同开发项目。
图为科技处与艺术中专部签订《戏曲专业(秦腔)系列教材》开发合同
图为《马踏飞燕》剧本论证会现场
图为《马踏飞燕》剧照


2015年1月,学校成功招收戏曲表演成人类本科专业,对提升甘肃省戏曲人才的文化、学历层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学校对戏曲专业的建设给予了极大地支持,为改善戏曲办学的硬件条件,专门为戏曲人才的培养修建了实验剧场,改造了功厅,建设了戏曲资料室,添置了戏曲服装道具、教具。由于戏曲人才培养的工作已中断十年,专业教师奇缺,为此学校专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并引进专业人才,聘请专家、学者指导戏曲教学工作。
图为我校聘请特聘教授
图为我校戏曲专业学生在实验剧场表演
图为我校教师指导戏曲专业学生训练
2015年,艺术中专部成功举办了戏曲专场演出,我校第一批戏曲专业学生表演的《打焦赞》《苏武牧羊》《柴桑关》等剧目,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同年,我校艺术中专部成为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理事单位。
图为我校戏曲专业学生进行专场表演
2016年,兰州文理学院艺术中专部被甘肃省文化厅命名为“甘肃省戏曲人才培养基地。”

戏曲专业创办以来,戏曲专业的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屡创佳绩。2015年在“甘肃省少儿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戏曲类金奖;2016年“第二届甘肃校园戏剧节”获三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第二十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我校戏曲专业学生张添茗获得“金花”称号。
图为张添茗同学表演《苏武牧羊》
图为张添茗同学在获奖现场
兰州文理学院在戏曲办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在甘肃省提出建设戏剧大省战略的大好机遇下,全面落实建设一批服务文化大省建设的学科专业、培养一批服务文化大省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形成一批服务文化大省建设的理论成果任务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兰州文理学院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以合格本科学校建设为重心,积极打造以文化传媒旅游艺术为主体的办学特色,强化办学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向文化传媒旅游艺术类院校转型发展的有力举措。

2016年11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加快戏剧大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将在2018年前,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戏剧创作、生产、推介、传播、演出体系,并在兰州文理学院等高等院校成立戏曲大师工作室。

今后,兰州文理学院将在教学、科研、剧目开发等方面继续进行新的探索。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推动甘肃戏曲事业发展与勃兴的征途上贡献我们的力量。

策         划:兰州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

指导教师:叶萌

文字提供:兰州文理学院艺术中专部

文字整理:兰州文理学院大学生记者团

摄        影:叶 萌  任 磊 王书蕾 贾志晶

(部分图片由艺术中专部提供)

文字校对:车 茸

图片编辑:王书蕾

新媒体编校: 刘思宇


    关注 雁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