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大师”谈摄影幕后

 

时常有人问起“你的摄影是什么风格?”回答一般会是“剧本的风格” 。...



时常有人问起“你的摄影是什么风格?”回答一般会是“剧本的风格” 。



《伪装大师》讲的是一伙诈骗犯的故事。不同于硬碰硬的犯罪片,骗子的世界会更多去体现计谋,桥段设计也散发着幽默,会更加“有格调”——这和读剧本时的感受也是一样的,脑海中像过了一部盖里奇风格的电影,只不过内容是剧本中的故事。那是一种充满英式复古的气质。以此为依据,在确立全片摄影调性时便立下了两条规则:

1、摄影机的运动方面要尽量做到丰富:以此呼应全片轻快的风格。但一定要注意的是镜头运动要与整场戏的调度、氛围相关,甚至在焦段的选择上要留心不能在运动过程中让观众感受到镜头畸变。务必要留心去避免一些公式性的镜头,如开场永远用一个大升降广角端慢慢落下,那样会降低整个影像的格调。

2、注意对过于浓烈气氛的克制。行骗最重要一点是让人觉得“可信”,而作为呼应,影像上也应尽量做到这一点,如果画面太过张扬会让人看着就像个局,让观众有“这也能上当?”的感受可不行。具体来讲片中基本很少去采用色光去建制画面,包括月光也尽量是去用灰白的颜色去打,这样一来画面会呈现更加沉稳,带点“复古”的气质。



摄影机的选择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计划18天成片90分钟的网络大电影对全组人无论精力体力都是很大的考验,在和导演聊起分镜时除了大量运动镜头外还要确保的一点的是镜头量、角度要取够。角色众多,常是三、四人以上的调度,五五位正反打的套餐,管饱不管好。这便对摄影机的轻量化提出了要求,Alexa虽好,但即便是Mini也意味着双机转场要多搬两组钢腿、要装配比机身还沉的云台。还好,友情提供的两套C300 Mark II解了燃眉之急。

其实说来作为曾经经典机型的C300没有一统中端江湖应该主要是因为它升格上的短板,而现在的第二代产品可以在42210bit采样下拍100格(25p,裁切)升格了,足以应对剧情片对慢动作的要求,就在导演还为选这台机器犹豫的时候,一句“《阿黛尔的生活》是用C300拍摄的。”打消了他的顾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灯具的更新甚至赶超摄影,M灯普及后以ARRI S60为代表的一系列LED面光源也开始席卷剧组,这次拍摄虽然没用到S60,但合作多年的灯光师曹要宾带来两部配有控光网的OSRAM DMX Led帮了大忙。大家都知道美剧拍摄时所有灯光设备都是吊在天花板的,这样可以保证演员调度不受灯具干扰;但往往不知道的是他们吊在天花板上的灯是连接在一个调光台子上可以随意调节的。新带来的灯具配有无线发射器,可以用手机调节亮暗甚至冷暖,这让一些主场景日夜变换时省下了重新架梯子甚至搭高台的宝贵时间。还有特意提到的控光网也十分重要,影像的品质正是靠这些细节区分开的。



上图取自一个长镜头,完成这种宇宙光(多角度不穿帮)的镜头灯具基本只能吊在天花板上的,而主场景是个废弃厂房,如果没有可遥控的灯具上天花板调灯就需要搭高台,调完再拆掉撤下,时间半小时起,实在耽误不起。



非PL卡口的机身在北京器材租赁市场很难找到合适的电影变焦头,不过这次拍摄用到了两颗佳能电影变焦CN-E30-105mm T2.8和CN-E30-300mm T2.95-3.7。因为拍摄时间太过紧张,这两颗头装上后很少再换别的,非常实用,这种机动性为完成这部片子做出了很大贡献。还是实事求是地讲,在网络大电影这块电影变焦镜头值得考量的只有重量、最大光孔这两项参数,至于画质之类的传到网络上后相信没人能和解像力更好的定焦头所拍的画面做出区分。



这次拍摄还有幸拿到了两只ATOMOS SHOGUN录机,虽然由于硬盘容量不足支撑高强度的拍摄只把它们当作监视器监看使用,但显示效果拔群,参与拍摄的两位焦点纷纷表示有朝一日一定攒钱入手一套,从此日外作业再不用一手跟焦一手挡光。另外这次拿到的C300 Mark II在回放时并不能嵌套Lut播放,因此导演监视器看到的回看画面都是灰的,时常影响判断;而ATOMOS则可随时嵌套、取消挂载Lut,可以说是一大便利,致使很多时候演员甚至导演会不约而同围到这台小监视器前观看回放。

调色环节实则是一部影片影像控制部分的重中之重,常给制片人讲的一个道理是花二十万租设备租灯但到调色这边却用后期公司同剪辑一起打包的调色,那样出来效果不如花十万在设备和灯,但留三万去请有一定段位的专业调色师。这次有幸再次同相识多年的调色师光耀合作,对整个影片走复古的风格一拍即合,因此全片在调色时加了偏棕的调子,将看起来假定性较强的蓝色色光变成青白色,尽量对与整体色调不和谐的色彩做消色处理。当然消色也不能太过,如果复古复成了黑白、老照片似的棕色,那样看九十分钟下来也一定会倍感单调乏味,在整体的色彩感受下去保留一些微妙的色彩区别与变化才是更适合这个片子的质感。

(调色样张)




(后期调色照)




拍网大的心得写下去往往会变成怎么拍更快的心得,但整个片子在画面上还是一直保持着在之前既定原则下的追求,如外景会尽量去洒水,内景会给放烟、等烟散匀留出时间。无论搭景还是选景都会与很棒的美术师黄小新做好方案,保持一个整体的调性。



摄影机本身实力也不容小觑,下图在一个实景棚拍摄,外面没有景片,当时想窗户打曝就好了,但回看C-log2下的素材时竟在曝掉的窗户上看到了玻璃纹理的细节,所谓内行看门道,可以说一部摄影机好坏的门道就在这一点点细节上吧。



之前有讲过的规则之一是对浓烈气氛的克制,除了在调性上的考虑外其实还有个好处便是之后稍在需要强化的氛围中做点设计观众就能明显感受到。有一场主场景的戏涉及剧情内容因正片还未播出不便展示,但这一场拍卖会的戏特意搞得很与众不同,也是全片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究竟为何这样做,还是希望大家能在正片中找到答案。



注:图文皆来源于创作团队。

----------


    关注 摄像人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