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

 

总有一条蜿蜒在童话镇里梦幻的河,分隔了理想分隔现实,又在前方的山口汇合。...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在1935年将《补天》 《奔月》 《理水》 《采薇》 《铸剑》 《出关》 《非攻》 《起死》八篇小说汇编而成的,以神话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妙趣横生、细节丰满。

故事里的许多情境颇有周星驰电影的味道,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也不觉得过时。

每个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我读完之后,印象最深的有两点:“有趣”“日常”

有趣,是因为在鲁迅先生的笔下,神话故事里的英雄不再是只有高大上的光辉一面,而更多的是具有作为普通人面对生活的窘迫,这样的反差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比如嫦娥吃腻了乌鸦炸酱面,墨子淋了一场雨鼻子塞了十天,庄子让人起死回生却反遭碰瓷,实在是有趣。

日常,在我看来是与英雄的光辉时刻相对的。

后裔射日、大禹治水、伯夷叔齐不食周黍,在以往的印象中这些都是有天大能耐或是高尚气节的人。

但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后裔做得最多的是为了老婆一日三餐不再吃难吃的乌鸦炸酱面而奔波,伯夷叔齐是两个在养老堂念叨着烙饼的小老头子,大禹平时也是为了治水不修边幅的抠脚大汉形象,这样日常化的细节,让人觉得很接地气。

总体来看,每个故事里都透露着浓浓的讽刺意味。英雄的穷途末路、救世者的悲凉、小民的无知,很多东西即使过了这么多年,现在看来也不过时。

当然其中也暗含着对于文化的探讨,不过我暂时理解不来,我只是读完觉得很有意思。

我最喜欢的三篇,分别是《奔月》 《理水》 《非攻》,以下是简要的梳(ju)(tou),非战斗人员请注意及时撤离。
奔月
这是一个关于英雄落魄的故事。

昔年拯救苍生的大丈夫后羿,如今是唯唯诺诺的失败者,为了一日三餐能让老婆嫦娥不再吃那腻味了的乌鸦炸酱面而奔波。

追忆往昔,他箭法高强,射封豕长蛇,大口吃肉。现在却只能射些乌鸦麻雀,忍受妻子的责骂。

“哼!”嫦娥将柳眉一扬,忽然站起来,风似的往外走,嘴里咕噜着,“又是乌鸦的炸酱面,又是乌鸦的炸酱面!你去问问去,谁家是一年到头只吃乌鸦肉的炸酱面的?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竟嫁到这里来,整年的就吃乌鸦的炸酱面!”

更讽刺的是,他的丰功伟绩,被逢蒙这样的小人拿来欺世盗名;在不小心射杀了别人家的老母鸡之后,还要窘迫地讨价还价希望能少赔偿几个炊饼;仆人们都知道后羿已经英雄迟暮,嘴上依然还是阿谀奉承。

最后,嫦娥奔月而去,独留后羿面对这悲凉的生活。
理水


这是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舜爷治理天下的时候,洪水滔天。鲧治水不利被充军到羽山,由他的儿子禹接班治水。

讽刺的是,在大禹为百姓生死而奔波的同时,迂腐的学者忙于研究论证的是“禹究竟是一条虫,还是一个人”的问题,考察洪水灾情的专员敷衍了事,汇报灾情的代表也只报喜不报忧。

大禹如何治水的细节被巧妙地隐藏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同人的视角。

禹太太泼妇骂街一般的斥责:

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走过自己家的门口,看也不进来看一下,就奔你的丧!做官做官,做官有什么好处,仔细像你的老子,做到充军,还掉在池子里变大王八!这没良心的杀千刀!

官员们眼中大禹抠脚大汉一般的形象: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大约是大模大样,或者生了鹤膝风罢,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治水团队刚毅果决的民族脊梁形象: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严,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最后,大禹治水成功。普通百姓是无法知道这群治水的抠脚大汉顶住了多少风险和压力的,在普通人的心中,这简直就是神话:

百姓的檐前,路旁的树下,大家都在谈他的故事;最多的是他怎样夜里化为黄熊,用嘴和爪子,一拱一拱的疏通了九河,以及怎样请了天兵天将,捉住兴风作浪的妖怪无支祁,镇在龟山的脚下。
非攻


这个小故事其实是对高中课文《墨子 公输》的生动扩充,当年学文言文的时候,老师要是能先推荐看一看鲁迅先生的这篇《非攻》,那就有意思多了。

故事的主线很明朗:

楚国欲伐宋国,墨子想要制止战争,便出使楚国,与主战派公输盘玩了一把桌游,证明了楚国要攻下宋国是不可能的,随后趁机用自己的智慧说服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念头。

印象最深的,其一是墨子苦行僧的形象: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没有人民的变换得飞快。

其二是在宋国做官,危机来临时,想要大义赴死的曹公子:

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其三是墨子对曹公子这种行为的态度:

“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

故事的最后也很具有讽刺意味,墨子不露声色地帮助宋国化解了危机,然而归途却比来时更加尴尬:

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进都城,又遇到了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了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所以还是《墨子 公输》里的结尾点评到位,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结语:

读完之后再编帖子回顾,越觉得在有趣之外,更佩服鲁迅先生说的那一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配乐:

开篇的音乐是暗杠的《童话镇》,因为我觉得这首歌和这本书有一点点遥远的相似性。

童话的美好,神话的传奇;

童话故事暗含的悲伤,神话故事背后的讽刺;

“总有一条蜿蜒在童话镇里梦幻的河,分隔了理想分隔现实,又在前方的山口汇合”这种看山还是山的态度,和大禹、墨子他们明知世人多不解,依然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态度。

虽然这么解释有些牵强,但这一点遥远的相似性,我很喜欢。


    关注 希尔瓦娜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