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观光故居一期修缮工程收官

 

历时5个月,钟观光故居一期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历时5个月,钟观光故居一期修缮工程终于完美竣工!

钟观光故居位于北仑区柴桥街道大溟村姚江岸29号、32号至38号,占地1824平方米,由祖传屋四合院和小洋楼组成,集合了清代晚期传统民居和带有西洋风格的民国建筑风格,钟观光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和晚年。

据家谱记载,祖传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小洋楼建于20世纪初,位于四合院西北侧,坐西北朝东南,平面略呈三合院式,主体建筑是一座带有西洋风格、面阔五间、五柱五檩楼屋。

一期修缮工程于去年9月20日开始动工,在今年2月初全面竣工,主要修缮项目为小洋楼及祖传屋四合院的保养维护和环境整治。

由区文体局、规划局、柴桥街道、工程设计、工程监理、施工单位、文保所专家等组成的验收组在现场未发现影响使用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问题,符合《文物保护法》规定的:“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施工整体合格,通过验收。

▼修缮前


▼修缮中










▼修缮后








接下来,
就让我们来了解下钟观光先生吧~


钟观光(1869~1940年),植物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是国内第一个用近代科学方法进行广泛植物采集调查的人。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植物调查和古代史籍中有关植物的考证工作,撰写出一批史籍考订的植物学著作和手稿。在北京大学创建的植物标本室,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植物标本室之一,随后又在浙江大学创建我国早期的植物标本室和植物园。为推动我国近代植物学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钟观光,字宪鬯(chàng),1869年1月1日生于浙江省镇海县柴桥镇的一个小染坊家庭,其父钟青原颇为贤达,有德行于乡里。钟观光幼时进私塾读书,勤勉好学。并以所学敦品厉行,毫不苟逊。

钟观光于新旧学问均有研究,系植物界继往开来之人,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刘慎谔和郝景盛等人曾称他为“旧时代最后一人,新时代最初一人”。

1930年5月,钟观光教授首次在普陀山发现了普陀鹅耳枥,后由林学家郑万钧教授于1932年正式命名。



在普陀山慧济寺西侧的山坡上生长着一株称作普陀鹅耳枥的树木。这种树木在整个地球上只生长在普陀山,而且目前只剩下一株,可见,它该有多么珍贵!因此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普陀山的古树名木首推“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这株当世珍贵树种生在佛顶山慧济寺的后门西侧,树高13.5米,树枝骈出双分。岛上僧尼和群众称它为“夫妻树”。1930年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到普陀山进行植物调查时发现。1932年,经著名植物学家郑万均先生鉴定,认为确是一新树种,树龄200年以上,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棵,并定名为普陀鹅耳枥,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钟观光一生廉洁,只有奉献不知营求,撙节所余兴办教育。他没有进过高等学堂,也没有留洋深造,但他为了振兴中华,刻苦学习,自学成才。他治学严谨,多年来不避艰辛危险,从事植物学采集、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他总是谦虚谨慎,认真钻研,对新发现的植物总要反复查证,由于历史的客观条件和资料所限,他一生中所写的文章很多,但正式发表的文章相对于他所做的工作来说并不多。

钟观光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和研究植物学而奋力拼搏了一生,对我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除修缮中 外转自港口博物馆


    关注 阿拉柴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