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就好,不是吗?

 

读书也好、教育也好,其实未必就需要有非常远大的理想。有趣就好,可以吗?...



文/ 任远

今天朋友圈中被复旦附中一位为叫做武亦姝的学生参加中国诗词大赛的视频而刷屏。我看了一下,其实诗词主要以初高中语文为基础,也显然反映出学生们对古典诗词的丰富阅读和大量记忆。但是,单单用这个节目,要说表现出学生有多么深厚的古典文化的修养,我倒觉得未必。

但我喜欢的是那小女孩的清澈纯净,喜欢的是她谈到诗词含义的那种娓娓道来、充满欣喜的神态。自然而不做作,游弋于诗词的乐趣而不为背诵和比赛所累。对于古典的诗词,能有这样的心绪和态度,神游与千年之外,体会古代名人的喜怒悲愁和笔下的细腻斟酌,我想这就是读诗的趣味所在了。

这个节目本身就是一个铜臭的商业活动,我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但节目和舆论的讨论中,还是折射出我们教育的一些问题。我们的教育强调反复的背诵记忆,似乎背下的东西越多,一个人的才学就更高,那么背诵二千首诗词肯定比背诵几百首更加有才得多了。当然背诵和记忆是体悟和创作的基础,但是过分强调简单的背诵,却未必能够体会到文字的精髓。我看到视频中的另一个挑战者,显然是困扰于背诵之中,而失去了体会文字的灵性。能够将诗词的含义咀嚼体会到心灵中去,感受到文字的妙处,为之欣喜而快乐、眉飞而色舞,这种愉快可以从那小女孩眼神的流盼中表现出来,我想这才近乎于读诗的真实妙处。

而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总是将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无限上纲上线,认为这样的一个孩童背书的游戏,就能上升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想这倒也大可不必。在我的中学时期,也曾饶有趣味地和同学们相互你一首、我一首地背诵诗词,也曾对天文地理、中外古今,你提问题、我来作答地相互比赛,因此感到无比的乐趣。但若说这种乐趣就能上升到复兴传统文化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程度,我总觉得是一种过高的期许和过度的包装。

传统文化也好、世界文明也好,都需要有所体会、才有所获得。食而不化的背诵主义者似乎得到了文字的皮毛,却可能远离于意味的实相。读书无非就是含咏体会、与往圣相交神往,一味地拔高学习的精神境界,以为这样是在传承伟大的历史传统和复兴文明的国家,对学生来说,未免陈义过高、不胜其累。

读书也好、教育也好,其实未必就需要有非常远大的理想。有趣就好,可以吗?

2017年2月8日


    关注 观云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