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翠绿 腾冲人几百年玉文化情结

 

那一抹翠绿 腾冲人几百年玉文化情结

在腾冲无分男女老少,倾城爱玉。腾冲人识玉、寻玉、琢玉、...





那一抹翠绿 腾冲人几百年玉文化情结

在腾冲无分男女老少,倾城爱玉。腾冲人识玉、寻玉、琢玉、售玉,代代相传前仆后继,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完整的翡翠文化。在这里每一件玉石工艺品、每一个古老的宅院、每一幢斑驳的建筑、每一座回廊亭榭,甚至每一个古老的记忆和传说,无不散发出翡翠的艳丽。



史上素有“玉出腾越”之说。《腾越州志》记载,“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内外,三宣、六慰皆受命于朝,而腾越且兼戛鸠、蛮莫、猛拱、猛养而有之,蛮莫所产,曰白玉、翠玉、黑玉……猛密所产,宝石、宝沙、碧霞玺。

腾冲翡翠加工业始于明代中期,早期由于翡翠尚不为世人所熟知。腾冲的精加工作坊甚少;主要是将翡翠毛料,分解后发往永昌、大理等地雕琢,在云南就地销售。清前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腾越商风日盛。翡翠的产出、销售、加工规模、碾琢技艺,有了很大的进展。加工作坊中各道工艺已有明确分工,艺人已能处理好形神关系,把美术和玉雕巧妙地融合起来。



嘉庆年间腾越厅同知伊里布雕成翡翠鹦鹉的那个玉匠,为了一件作品3年乃成。玉中之王的翡翠震撼了工匠,决定了其构想、意境、技艺的精妙绝伦,第一流的玉种,陶冶了第一流的工艺大师,创造出第一流的技艺。就是那位游遍中国,见多识广的徐霞客,一时也不能理解工匠何以“纯翠者为杯子,白者为砚池”的构思,那种一反几千年“白璧无瑕”以白为美的传统,扭转乾坤而将绿推向至高无上殿堂的,正是翡翠的开拓者。



清朝中后期及民国初年,收藏翡翠之风渐炽;翡翠饰品已成为广大市庶百姓聘礼、装饰、馈赠、把玩鉴赏的主要对象,市场供不应求,腾越翡翠玉雕业空前兴盛。据腾冲县志载:“民国初年,从事玉雕的作坊有100多家,工匠3000多人”。

腾冲几百年的玉雕历史,不乏大家之作和稀世珍品,这些作品除少量藏于民间外;皆因腾冲近代战乱频繁,大多数未能保存下来。不过,在充满传奇的腾越玉石商海沉浮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商界名人和翡翠名玉,还有许多关于玉的传说。名人中,最著名的有清末的毛应德、张宝廷、张兰廷、寸如东、尹文达,民国初年的李昌德、王绍岳、李本仁等;名玉中,有蜚声中外的五大玉中瑰宝:绮罗玉、段家玉、正坤玉、官四玉、寸家玉。



腾冲玉雕反潮流的独创,征服了前人,震慑了后人,说服了今人。近年来,腾冲精美的玉雕作品纷纷进入香港、北京、杭州参加拍卖,那个翡翠狮章、寿翁、福在眼前和福寿牌玉佩、长寿壶,不但质地清纯、湿润、色泽亮丽,且雕工巧妙,刀法流畅,还有那对情侣佩和白菜,其拍卖价均超过原构价的几倍、十几倍,而在雕琢文化上的贡献,则是无法以恒金喻的,它们牵动着一批批的开拓者,不断向翡翠的金字塔攀登。





“禾”你说

数百年的玉雕史

数百年的进步

这是因为腾冲人

几百年来和翡翠

解不开斩不断的情结

绿色之城  腾起之城

END


    关注 纳禾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