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唯民俗和美食不可相负

 

二月二,唯民俗和美食不可相负...



龙抬头(二月二)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我们认识它,往往是从民俗和美食开始的。二月二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的确,二月二前后,春回大地,虫类也开始蠢蠢欲动,人们期望龙能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于是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中国,可能是龙图腾的影响,民俗尤为讲究,饮食上也受到更多影响,龙是二月二最受尊崇的神祗,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用面和糖搓成圆丸炒熟,谓之龙蛋;饼称龙鳞饼,面条谓之龙须面;米饭为龙眼;饺子为龙牙;馄饨为龙耳;煎饼为龙皮;黏糕为龙腰;食猪头为龙抬头。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个好彩头,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财等等。





如果有人在这天吃春饼,把这叫做“吃龙鳞”,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有韧性,内卷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菜肴,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鲜香爽口。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就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黄米糕油炸以后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你到了山东以后,那你就得吃“龙须面”。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当日,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皇帝胃口大开,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在南方,不同于北方的麦黍作物,米饭等稻谷类食物成为了“二月二”的主打,吃芥菜饭是浙江温州一带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上海人过“二月二”有一个习俗传承至今,就是吃“撑腰糕”,所谓的撑腰糕,其实就是新年余下的年糕,放在油锅里氽一下,说是在“二月二”这一天吃了这糕就可以把腰撑住,这一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寓意强健身体。这个民俗大抵是守农耕社会的影响,早春二月,恰是农忙伊始,农民们要开始为稻作生产作准备了,有些劳动强度很大,腰部最容易受伤,没有一个好身体,就无法胜任。再加上春天天气忽冷忽热,下地劳作被风一吹,容易得风邪生病,农民对健康的愿望就来得格外强烈,所以便有了吃撑腰糕的习惯。人们通过吃“撑腰糕”这个民俗,寄托了希望自己强健身体的美好愿望。只是现在要吃撑腰糕,要向同里一带去寻找舌尖上的味道了。



中国人是喜欢讲究吃的国度,凡是美食,总能说个故事出来,你在这个节日吃什么,也总能反映出你来自哪里,就像汤圆在元宵那天,北咸南甜,大年三十吃的饺子馄饨,都天然自带属性。美食不可辜负,民俗未可相忘,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并不只是味道,也有那段历史。



春自书得,福从善来,诸君有意,原创美文,多谢关注:


    关注 江南读书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