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制度,就是逼人致良知

 

人类法律、制度的唯一目的或者说是终极使命,就是保护人的良知。行善有善报,行恶得恶报。制度应该是从人性出发,保护那些主动致良知的人,逼迫那些不肯致良知的人非致不可。...



【1】

中国古代盗墓猖獗时,能买得起铲子的人都去盗墓。但都是欢乐少悲伤多,简单而言,就是缘于人性。最初,盗墓者有两个。找到墓门后,一个先下去,把墓里的宝物放进包裹,上面的那个就用绳子把包裹提上去。

但经常发生这样的事,上面的拉绳人抛弃下面的同伙而去的事。

于是有人召开全体盗墓者大会,会议规定,以后盗墓,同伙之间必须是亲戚,最好是父子。可是,纵然是父子,也有儿子把老子抛弃在坟墓里的事发生。

懂人性的人最后规定:父子二人去盗墓,下去收拾财物的人必须是儿子。这规定出台后,就再也没有把人丢在坟墓里的事发生。

乍一看,这是优良的制度设定。但制度设定的背后,其实就是人性。儿子对父亲的爱远不如父亲对儿子的爱,人类所以能繁衍至今,就是因为这种上辈对晚辈的毫不保留的爱。

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父亲对儿子致良知。其实,制度的设计者就是让父亲向儿子致他本然的良知。

【2】

据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当时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从概率来就讲,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死掉。

美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降落伞合格率达到100%。

厂家负责人无可奈何地说,我们真是到极限了,合格率不可能100%。

美国军方负责人对他们说,肯定可以100%。这样吧,以后你们送来的降落伞,我从里面随即挑出几个,你们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

据说,奇迹出现了,从此,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100%。

你也可以说,这是良好的制度设定。但它背后,仍是人性。人是趋利避害的,与生俱来。你若想他凭良心做事,大道理的作用微乎其微。只要盯准其“趋利避害”的人性,设计一种方式,他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去凭良心做事。

【3】

1519年,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朱宸濠当初和中央政府的许多太监勾结,他被平定后,很多太监担心自己的前途,于是怂恿皇帝朱厚照南下,并要朱厚照下圣旨,要他们去取朱宸濠。

两个太监披星戴月,跑去王阳明处,要他交出朱宸濠。王阳明对他们说,朱宸濠我是死活都不交的,他虽然被擒,但党羽仍在民间,交给你们,我不放心。

太监大闹起来,王阳明安抚他们,先吃饭,吃了饭再说。

于是,他们被请到竹楼上,他们一上去,王阳明就命人撤了梯子。无论两个太监在楼上如何喊叫,王阳明充耳不闻。

喊叫的累了,两个太监坐在饭桌前歇息。饭桌上没有饭菜,只有一些文件。百无聊赖之下,他们打开文件,才看了一页,就魂不附体。

这些文件都是信件,是他们当初写给朱宸濠的,里面自然有阿谀谄媚,甚至有大逆不道的言辞。

当他们魂飞魄散差不多时,王阳明走上来,对两人说,二位还要不要朱宸濠了?

两个太监面面相觑,王阳明叫来人说道,把这些文件都烧了吧,没有什么用啦。

最后,太监没有要朱宸濠,反而对王阳明感激不尽。

王阳明对太监,使用的就是逼他去致良知。良知,能分是非、善恶、利害。两个太监面对一大堆信件,自然知道什么是利什么是害。知道了这个,自然就肯致良知了:不要朱宸濠了,只要老命。

这是制度设定的正念:如果你不主动致良知,那我就逼着你去致。

人类法律、制度的唯一目的或者说是终极使命,就是保护人的良知。行善有善报,行恶得恶报。制度应该是从人性出发,保护那些主动致良知的人,逼迫那些不肯致良知的人非致不可。


    关注 衡水益祥食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