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杜说】国企改革方法论

 

国企改革,看来是体制问题,其实我认为是管理方法论问题,或者说是机制问题。...

讲课时,总有企业领导问我国企改革的事情。比如混合所有制,比如市场化资源配置,比如员工激励机制等等。

国企改革,看来是体制问题,其实我认为是管理方法论问题,或者说是机制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主任傅成玉在政协大会上,提出了国企改革的真知灼见,看出来做了不少调研和思考。

根据我的调研,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我认为国企改革是建立权责“两个”机制,解决“两不”问题。

第一

建立权力机制,解决改革主体不在位问题
目前的改革主体在政府部门,比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化改革,改革原则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积极作用,这原则等于没说。政府一积极,改革主体就上移,导致了“上面想改,但那是改别人所以很难改胡乱改,企业想改,但权责安全不到位不能改不敢改”的局面,形成了“政府在忙,企业在盼,少数人在干,多数人在看,少数企业在试,多数企业在等”的现象。

这是改革的权力机制问题。

这个权力机制应该设计成贴近市场的企业具有决定权,政府具有建议权。

也就是把改革原则变成“企业具有决定权,政府具有建议权”。政府是改革的咨询和服务主体,企业是改革的决策和实行主体,就可能做到各在其位。

第二

建立责任机制,解决改革失败不免责问题
傅成玉先生讲了好多顺口溜,反映了国企改革的风险和责任机制存在问题。

比如“干得好的没认可,干得不好有考核;有了争议没保护,出了问题要追责;干得多的毛病多,不干事的最快活。”在这种外部环境下,国企内部形成了“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提意见的”这种不正常现象。说实在的,有的国企领导有“既不干,也不走”的问题。

但我想,这种现象的存在,不能把棍子打在国企身上,不能打在政府身上,从管理角度看,还是个责任机制问题。

要建立一个“企业要敢改,上面要担责”的机制。

试点企业改革失败,也是成功——证明这条路走不通,也是经验。上面也要认可这种改革的精神:改革冲锋号一吹就上去了:结果有两种:失败了是英雄!成功了是将军!

政府领导要保证担起的责任是什么?不是改革失败了丢官跳楼,而是:

或者给失败的英雄颁奖,或者给成功的将军授衔。



版权声明:本文为知本咨询-BEST管理沙盘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名称,请大家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谢谢大家!


了解更多/联系我们

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BEST管理沙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