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商业定制的网综,也请别丢掉内容这个核

 

在商业客户逐渐占据主导的情况下,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对待综艺节目内容的这个核?...





今年综艺领域的招商有多难,相信每一位同行朋友都深有感触。

有很多节目方案依然处于PPT的状态,尽管团队反复打磨了很长时间,但始终迫于没有客户垂青,万万不敢也没办法开机录制。当然,也有很多节目因为早已确定的档期强行开机了,至于何时能有冠名,不得而知。就像《向往的生活》,6期过后才有冠名进入,已属万幸。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之下,无论是卫视综艺还是网络综艺,只要有客户愿意买单,这个项目(不算S级项目)基本上就可以上。至于收视和播放量这些数据,那都好办。

于是,就暴露出了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在商业客户逐渐占据主导的情况下,究竟该如何去对待综艺节目内容的这个核?可能有很多人会说,这个核我们当然不能丢啊,但事实上呢,现在的很多网综你都快分辨不出,到底是网综里植入了广告,还是广告里植入了综艺。

记得前不久,冷眼君在写腾讯视频《触不到的Ta》这个节目的时候就说过,这其实就是OPPO的一个商业定制综艺,相比于品牌的植入和露出,内容层面明显要弱了很多,大量网友在弹幕里表示“这个节目看不懂”。而原因就在于整个视频内容其实都是在为品牌服务,是商业导向,而非内容导向。其实,伤害到了内容本身,品牌的价值在这个视频内容里的传播意义也不会很大。

类似的例子最近是越来越多,这两天冷眼君看了新上线爱奇艺的《吃光全宇宙》的前两期之后,发现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是一档定位为美食探索户外真人秀,常驻嘉宾为曾宝仪、刘维、王青和陈瑶,并组成“宇宙逛吃团”。另外每一期都有一位飞行嘉宾,一期一个主题,由常驻嘉宾和飞行嘉宾一起完成各类美食任务。节目每周二和周四上线,实际是上下集。

先吐个小槽,冷眼君认为,不是万不得已,网综千万不要做成上下集,而且还隔了一天上线,碎片化的互联网内容,网友会很快忘记的。如果真的担心单个视频的时长太长,可以像《单身战争》那样,虽然也是剪成上下集,但是同时上线,还是要尽量保证让网友在单位时间内看完一个完整的故事比较好。

再看节目冠名商“携程旅行”,毫无疑问,这就是这档节目的“金主爸爸”了。看完前两期之后你会发现,这个节目其实就是为“携程旅行”定制的一档网综,处处是植入、一言不合就口播,且乐此不疲。

飞行嘉宾马东一出场,刘维就被马东“惹怒”,一句口播顺势而出:“让马老师说走就走!”



这还算好,紧接着,竟然集体演起了广告。



任务中,也是不忘将携程植入进比拼的任务中去。



最后在享用美食的时候,一个饭前祷告仪式也变成了植入。



总之,除了以上的这些口播和植入的细节之外,这个美食+旅行的节目形式,本身就是对携程旅行的最大品牌体现。

而至于内容本身,冷眼君只想说,节目全程都在“生拗”。主题在生拗、主题和嘉宾的关系在生拗、环节也在生拗。就连飞行嘉宾马东在最后也忍不住吐槽说:“这个梗你们怎么拗过来的?”



对,说到飞行嘉宾马东,冷眼君想说,第一期要是没有马东的强势助阵,还真是挺担心节目内容的。马东不仅承担了几乎所有的笑点,还各种花式口播,以及时刻将话题往单期主题上引,其功力不服不行。

那为什么马东会参与这档节目的第一期录制呢?看到这档节目的制作公司时冷眼君就全明白了,《吃光全宇宙》的制作公司是果时传媒,而这家公司的投资方就是米未传媒。





下面重点来说内容这个核。

前两期的主题为“没有高潮怎么办?”其实大概能理解,就像结尾马东总结的那样,美食即高潮,人若遇到美食,那就是一种难得的高潮。

可是,两期节目的过程“生拗”得也是很辛苦。

马东一出场,曾宝仪在交代完主题之后,节目就默认为马东是一位需要寻找高潮的嘉宾,究竟什么样的美食才能让马东达到味觉上的高潮呢?

节目到这里,其实都还算说得通。

接下来就莫名其妙的分了组,莫名其妙的将高潮分解为“人生高潮”和“美食高潮”。王青和陈瑶带着马东去体验海上滑翔伞、下海抓海参等项目(同一个场景的两件事被剪成了两段,分别放在上集和下集里,也是没懂),曾宝仪和刘维去寻找美食主题。

坦白讲,滑翔伞项目确实是一个能在单个环节内出效果,且能预判到效果好坏的游戏任务,可是所谓的人生高潮跟这个美食类的节目是什么关系呢?冷眼君总结为,可能这是一种通感的修辞手法吧。(拗得也是辛苦)



另外,说好的分组,刘维却突然成为了卧底,要去刺探王青和陈瑶这边的军情,为什么要有卧底呢?怎么突然就变成了三组呢?没懂。



接下来的分组美食寻找的结果就是,王青陈瑶组的泰国火锅、刘维的火焰鸡、以及曾宝仪的大龙虾。而在这个中间,用了较多的比重描述了ladyboy艾尔的故事,通过看他们的演出,借用他们的故事延伸高潮的另一重理解。好吧,生拗也得拗回本期主题,确实很拼。

反正前两期节目直到最后的饭桌聊天部分,才稍微感受到那么一点点节目的情绪,因为大家都暂时抛开了节目状态,用自身的故事去诠释,相对而言,这就舒服很多。但是这部分内容也是因为有马东带节奏而逐渐让大家进入状态的。

内容部分大概就说这么多吧,可能大家去看看节目就会有比较清晰的感受,也会更加明白冷眼君所说的那个内容的核,没有这个核,靠后期怎么弥补和生拗,都是很难有代入感的。

其实冷眼君也很清楚,现在能启动一个项目的确不容易,有客户赞助,那就是节目方案能够变成节目播出的唯一动力。

但也正因为最终呈现的是一档节目,所以还是要尽可能的让内容本身能够成立和具有持久的话题性,不然辛苦做出来的这档节目,大家不仅会因为广告植入而反感,也会让节目组备受打击。节目不好看,品牌植入和露出得再多,好像意义也不大吧。

当然,如果这个节目是典型的流量逻辑的话,那冷眼君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因为按照碎片化传播的规律,只要有基本的爆点和笑点保证,节目就是成立的。

比如前两期的飞行嘉宾是马东,因为有《奇葩说》做背书,马东在网综领域还是有一定的流量保证的。那马东做什么事有流量呢?马东花式口播有流量。于是就会发现,马东承担了很多口播的功能,同时各种语言类的包袱也是流量保证。那么好,只要做到这些就足够了,至于其他的内容逻辑是否合理,无所谓。冷眼君当然不希望这档节目是这样的初衷,相信节目组还是希望能做好一档节目的。

在昨天的一个分享会上,冷眼君对于当下的好节目提出了三个标准:

高制作水准

开创性

社会意义



第一个其实现在大多数的制作团队都已经做得很好了,而第二点就现在而言,基本上很难再做到了。只有第三点,还可以有很多突破口,而且是一个可以进行大量研发的突破口。冷眼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节目,能从社会意义的角度切入去进行节目创作。


    关注 冷眼看电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