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灯

 

创作,是要讲究艺术的。艺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在文学方面,唐人主张兴趣,即喜好的情绪;王国维主张境界...



创作,是要讲究艺术的。艺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在文学方面,唐人主张兴趣,即喜好的情绪;王国维主张境界,即事物识见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严沧浪和阮亭主张神韵,即精神韵致,风度韵味,如:他不过淡淡几笔却把这幅山水点染得很有神韵;袁枚主张性灵,指人的精神、性情、情感等。至于空灵,即灵活不可捉摸;蕴藉,即语言文字等含蓄而不显露……

总之,虽众说不一,但千变万变,万变不离其宗,一言以蔽之,她就是灵感,即:“在文学、科学、艺术、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中华现代汉语词典》09年6月第一版787面。)”当然,更主要的是要做“有心人”,即在平时所接触的事物或听到语言时,头脑中一旦出现“佳境”,必须狠抓“一闪念”。否则,就会失之交臂。

下面,我就想谈谈有关这方面的心得:

先讲古人的例子:“闭门索句陈无已,对客挥毫秦少游”。诗的前一句说的是:陈无已平时外出,一旦触景生情,心有灵犀,马上回家关上房门,排除外界一切干扰,一个人静下来将在外获得的“佳境”,立即创出名篇,然后再开门走出……从来不放弃任何一个“灵感”。故其作品从容和雅,语惊四座。

郭沫若在《论诗三札》中介绍过德国诗人歌德的一件事:“他每当诗兴到来时,急忙跑到书桌旁,将就横着的纸连摆正的时间都来不及,从头至尾写下去。”又,北宋诗僧惠洪问潘大年近日是否写诗,潘回答说:“秋来日日是诗思,昨日提笔得‘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忽然催租人至,令人意败,辄以此一句寄奉。”这说明灵感一到,既要“狠抓”,还不可被打断。清人徐增也说:“好诗须在一刹那上揽取,迟则失之。”都是说“时不可失,机不再来。”

相传,昔时有一对青年男女,彼此才貌双优,又年龄相若,既是诗友,又是恋人。但由于贫富悬殊,男方虽数次托媒说亲,无如女方父母均以非门当户对为推辞。尽管如此,这对恋人依旧是心心相印,坚贞不渝……一次,男方收到女方寄来一方手帕,他打开一看,只见在洁白的手帕上无诗、无联、无画,也未绣花,百思不得其解……晚上,他挑灯夜坐,冥思苦索,忽见手帕角下掉下一根绸纱,顿时,心灯一亮,马上走笔疾书一绝云 :

不写词联不写诗,一方手帕寄心知。
心知接到方方看,横也丝来竖也丝!


妙运谐音,巧寄思念,胜过千言万语。

有某青年才女,在学校里被赞为校花。一天放学后,同学们在江边边散步,边欣赏着芙蓉花。忽有人突然问才女:“你自己评评,你与芙蓉花孰美?”这个问题刁钻古怪,不好回答,大家不约而同地望着她。只见她嫣然一笑,吟诗一首曰:
芙蓉花发满江红,尽道芙蓉胜妾容。
昨日妾从堤上过,如何人不看芙蓉?


以问题回答问题,这种灵感,发自慧心。真天籁也!

从前,有一大军阀,自持权势,虽年过半百,犹娶一个年方二八的少女作为第六房小妾。半年后,他觉得此女不通文墨,无共同语言,远远不及五姨太。回到五姨太房间后,见五姨太冷若冰霜,不喜不怒,旁若无人。他无话找话,请五姨太吟诗,五姨太让他命题,他指着床下的便壶说:“就是它吧。”五姨太略加思索,即吟道:
阿奴好似君家妾,君又不与奴同歇。
急时扯奴上床来,兴尽又与奴分别!


一诗两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确是上乘珍品。

元代范德机指此类诗为“藏咏”,正是卓见。喻守珍曰:“凡作讽喻诗,总要将正意藏起来,专咏别的事情,使人自己去领会,所以最好一线到底,不露一丝马脚。”唐人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明人于谦《咏石灰》……均为“藏咏”,都是运用“瞒天过海”的手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由于古人在神悟方面开了智慧的先河,我虽不敏,为自课儿孙,却笨鸟先飞,开始邯郸学步,也尝到了一些甜头,现分述如下:

1990年孙儿小汗青三岁时,第一次同父母回家过春节,是日,正好立春,我放炮迎接,因诗曰:

“掌上明珠小汗青,年关首次到家门。阿爷鸣炮双重感,既接孙儿又接春!”未句抓住时令季节作为陪衬,似胜单纯迎接孙儿好。由此可知:联想亦生灵感。

因为孙儿是第一次来到山乡,一切感到新鲜,他牵着我的手沿着河岸,踏着水声,边走边聊,他忽然问道:“爷爷,这么多清水任它流去,多浪费,它的开关在哪里?我们去关上,好吗?”顿时,我脑海里灵光一闪,马上记住,回家写道:
手携三岁小孙玩,半踏溪声半话闲,
好是天真珍惜水,问爷何处是开关?


童趣天真,愈稚愈妙,叫我想破脑子也想不出来。嘻嘻!三岁毛孩,居然能点亮我的心灯!真是一大快事!乐何如之?

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我国少女陈若琳十米板单人跳水夺金时,观其高难动作,轻如飞燕,倒插深潭,水不开花浪不摇,举世瞩目,万邦叹服。有感于此,因诗曰:

“绰约丰姿十米台,云中仙子雪中梅。轻如银燕翻飞下,一朵芙蓉水底开!”

见事写事,不可坐失机宜。

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一幅漫画,题目是《盲人挑灯夜行》。其主题是讽刺盲人挑灯,装腔作势,自欺欺人。余反其意而用之,诗曰:
盲人手执夜行灯,自有行人伴夜行。
灯照他人人引路,一灯化作两灯明。


转换视角,别有新解,能得诗于漫画之外。

夏天,热风吹炽,大地如蒸。一条庞大的蚯蚓从洞中爬出,不一会被一只蚂蚁发现,它拼命咬着它,由于力量悬殊,小蚂蚁回去搬兵来后,双方大战,几经周折,小蚂蚁终于战胜了,乃写诗曰:
蚯身庞大蚁身微,以弱摧强岂是吹?
万众齐心团结紧,世间何事不能为?


小中可以见大,也出灵感。(载1998年《古典诗刊》102期)

盛夏,天气闷热,因内急上厕所,一时解不开束腰带结,汗如雨下,为此,曾写小诗一首:
长线一根纠紧结,松开以后线还长,
人生若解心头结,睡也安神饭也香。


说理诗最难写好,因为“理难说透,人难说服。”所以切忌空泛。虽鹦鹉学舌,不敢不勉。(载2002年《东坡赤壁诗词》4期)

有一次,因发风暴雨,相隔一条街,东街大雨倾盆,家家忙着插山芋;西街却烈日当头,只好望雨兴叹!忽有人说出一句农谚:“六月落雨分牛背脊!”我顿时灵感忽闪:马上想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这一大主题,立刻回家边跑边念:“六月落雨……”回家后,经过深思熟虑,写有一首小诗:
南流北调空前史,西气东输盖世功。
六月雨分牛背脊,回天人力胜天公!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还是做有心人好!其实,白叟黄童,村姑村妪,时时在在,都能为你点亮心灯。

一次,坐三轮进城,城边因车来车往,行走不便,忽一辆摩托车疾驰而过,将我们所坐的三轮挤出路外,几乎翻滚。我气不打一处来,即口号云:
他驱摩托我三轮,更有飞机不染尘。
回首一观应自乐,后边还有步行人!


诗的题目是《路》,暗示“在人生之路上,知足者常乐。”这本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写后,我还“敝帚自珍”呢!可见,平中出奇,自生灵感。

一次,在一家报纸上看到,某青年赴美国读博士,其父为子挑行旅。同学问是谁,他不敢言父,答曰:“他是挑伕!”读过这幅漫画后,久久不能平静,总想写点什么,与别人共勉……,后来看见孩子们玩射箭,我又心灯一亮,马上以《弓箭》为题写了二十八字:
箭似佳儿弓似父,弓催箭出万重山。
如今箭在青云上,弓在人间老更弯!


袁放曰:“求诗于书中,得诗于书外。”斯言是也。

生长在农村,对耕牛十分了解。一次,两条力牛,不知何故,发生冲突,彼此遥向示威,先是长鸣,接着又是刨土,又是磨角,最后都竖起尾巴,相向狂奔,猛顶猛撞,誓欲以死相拚……后来有人拿着火把烧,好容易才化解了这场殊死斗争。第二天,它们又一同在山上吃草,不念旧恶,相安无事。因拼二十字云:
懒唱惊人调,勤耕遍地金!
任劳无怨语,斗角不勾心!


未句意在言外,让人深思,也含“灵感”。

2008年9月25日七号“神舟”载人上天,并出舱成功,喜赋:
历史长河亿万年,“神舟”探月创新篇。
凤凰懒与鸡争食,只造和平不霸天!


第三句曾四易其稿,最后才定:因为这不仅能歌颂我中华民族科学发达迅速,更高度赞扬了我中华民族高尚气节!唐人贾岛曾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就说明多思多改,亦出神韵。

七年前,我与陈怀卿、陈作璋二位诗友在王振寰先生家偶聚。在闲聊中叙及年龄。我与王公均白发苍苍,我以为二位陈公最小,因他们头上均无白发。谁知一问,陈怀卿老人却比我大七岁,当即触景生情,口号一绝云。
行年七七正年轻,白发迟迟不敢生。
想是天公偏厚你,无情岁月也多情!


大家闻后,都谬蒙青睐,赞不绝口。看来,有时触景生情,也有天机自到。

当年日寇侵华,实行“三光”残忍。我中华民族对此的态度是“不忘仇、但不报仇,”该何等高尚,何等宽容……因此,以“钉子钉板面后”为题写曰:
锤敲钉钉血淋淋,刺骨锥心痛到根,
纵使钉儿能取出,光平板面永留痕!


立足宏观,自高境界

台北《古典诗刊•诗课》以《不寐》命题,余曾写云:
一别故园四百年,澳门今日喜归圆!
华人激动萄人怅,两样心情尽不眠。


前两句“山穷水复,也离题千里”;后两句抓住两样心情一比,旁见侧出,却别开生面。

我曾经写过一首七律,题目是《清风》诗曰:
时递幽香到案前,不趋权贵不嫌寒。
高贤两袖同高洁,水面三春共水欢。
重视苍生输爽快,轻摇翠竹报平安。
东君若使能相借,赠与公堂父母官。


前六句虽句句是写“风”,也没有“风”字出现,但细味起来完全是谜语,没有诗味。所以,后两句一经升华,则诗神出矣!(此诗载九江《匡庐诗词》四集,《东坡赤壁诗词》2002年1期,《宿松县吟苑》2002年3期,又《安徽炳烛诗书画》第4版2001年8月15日)

既求警句,也求警篇,着眼全局,自闪亮点。

梅月华的爱妻(40岁)名叫洪秀兰,为了为21岁患神经病的大女儿治病,她一面打工,一面卖血。去年六月忽因脑溢血突然死亡,全家五口,哀号举室,惨不可言。遵嘱,代其夫撰哀联曰:

啊!胡去匆匆?既无半句遗言,又无五更残梦!思卿怎肯忘怀,百寸柔肠千寸断;

哪!难离刻刻!上有八旬老母,下有三个哀儿!叫我如何结局,两人重担一人挑!

进入角色,感同身受,便是灵感。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因后登临,只好站着,虽双手扶着前面横档,但因年逾八旬,车晃头晕正不知如何是好,忽觉背后有人拉着衣角,我回头一看,发现一位十七八岁小姑娘,从首座上站起来让我坐。她却站在我的身边。当时,我很受感动,因为她不但让出了一份风格,更让出了一份文明!有感于些,因以《让座》为题口号云:
一车老少一车缘,次第登临有后先,
好是小姑亲让座,芙蓉开在白头边。


文章本天然,有时触景生情,也会产生“灵感”。

由此可知:灵感就是心灯,狠抓就是点亮,只要狠抓“一闪念”,就能点亮心灯

载于2010年第2期《华夏纵横》

更多内容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诗乡宿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