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机场等出租被网友指责炒作作秀,真相却是......

 

夜深了,坐标上海虹桥机场,72岁的任正非正独自拖着拉杆箱站在路边排队等待出租车。...



电商学堂,全国排名前三的电商大号
合作QQ:800098843


夜深了,坐标上海虹桥机场,72岁的任正非正独自拖着拉杆箱站在路边排队等待出租车。

综合自:毒蛇科技(ID:dushekeji  )  商业洞察(ID:biz-insight)

这张任正非在上海虹桥机场独自等待出租车的照片,刷爆了各个社交媒体。



然而,在这个营销广告烂大街的年代,公众人物每次出现都很容易被扣上炒作的帽子,不少网友的评论充满负能量。

@文全峰:一个年销售额近4000亿企业的领导人,他的时间应该用来排队等出租车吗?

@薛常文: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不好吗?为什么要花在排队等出租车这种事情上?

@仙迷轩粉:要么退休了,要么摆拍一下,时间效率很重要的。

@狗and带:任总不用滴滴专车?优步?排队多浪费时间啊,排这么久的队,几百万、乃至几千万上亿就没有了。

@网河唐机:呵呵→_→配合公司目前的信仰模式。。。

@银歪愁:楞是整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自己挤公交,演给谁看哪?想冲击奥斯卡也得弄个小学生级别的题材吧,别老是在幼儿园的智商圈子里打转啊!

其实,早在2012年就有网友爆料在机场摆渡车上偶遇任正非,拎一个旧皮箱,和蔼可亲,谦和有礼,但是脸色不大好,感觉有点消瘦。



为什么堂堂大佬,不走贵宾通道享受专车,还要“沦落”至机场等出租?真相是这样的:
“你们脑袋要对着客户,屁股要对着领导”,这是任正非反复不断对底下人说的话。他认为,大部分公司会腐败,就是因为员工把力气花在讨好主管,而非思考客户需求。

因此,他明文禁止上司接受下属招待,就连开车到机场接机都会被他痛骂一顿:“客户才是你的衣食父母,你应该把时间力气放在客户身上!”

把客户服务做到极致是华为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和文化,华为的另外两个文化是“以奋斗者为本,持续而艰苦地奋斗着。”

拼服务,“脑袋对着客户” 明文严禁讨好上司,机场接机也不行

邱恒说,一个领死薪水的员工,不可能主动去帮客户想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但华为的员工因为把自己当成老板,待得越久,领的股份与分红越多,所以大部分人不会为了追求一年两年的短期业绩目标而牺牲掉客户利益,而是会想尽办法服务好客户,让客户愿意长期与之合作,形成一种正向循环。

把客户服务做到透,就是华为的胜出关键。

“国际大厂比较容易耍大牌,不会愿意配合客户要求去量身订做产品,反正我给你什么就吃什么,美其名曰是教育市场,实际上是怕麻烦”,观察通讯产业达10年,权威研究机构顾能(Gartner)资深分析师杨敬宇说。

他指出,一般派四、五个工程师到客户端驻点就算是大手笔,华为却可以一口气送上一组12人的团队,与客户一起讨论、研发出最适合的产品。若产品出问题,即使地点远在非洲乞力马扎罗火山,华为也是一通电话立刻派工程师到现场,与客户一起解决问题,不像其他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多半用远端视频遥控。

能做到这程度,固然归因于中国有全世界最便宜的优质人力,但能让这群高知识工作者甘心乐意的为公司、客户卖命,除了配股分红的激励机制外,也与华为强烈的企业文化有关。

“你们脑袋要对着客户,屁股要对着领导”,这是任正非反复不断对底下人说的话。他认为,大部分公司会腐败,就是因为员工把力气花在讨好主管,而非思考客户需求。

因此,他明文禁止上司接受下属招待,就连开车到机场接机都会被他痛骂一顿:“客户才是你的衣食父母,你应该把时间力气放在客户身上!

拼海外,自愿者多到要筛选 无畏福岛核灾,一天抢通300基站

在华为总部,我们遇到的每一位员工,不论是任职超过10年的资深主管,或是刚加入不到7个月的菜鸟工程师,甚至只是负责接送的司机,都把“以客户为中心”挂在嘴边,像是已经植入了DNA中。

“口号人人会喊,但华为是真的落实,他的文化是活的,不是死的”,李瑞华观察: “判断一家公司成功与否,要看他的潜规则与显规则是否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华为不只一致,还相呼应,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华为的另外两个文化是“以奋斗者为本,持续而艰苦地奋斗着。”

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的恐怖威胁下,华为员工仍然展现了服务到底的精神,不仅没有因为危机而撤离,反而加派人手,在一天内就协助软银、E-mobile等客户,抢通了3百多个基站。自愿前往日本协助的员工,甚至多到需要经过身体与心理素质筛选,够强壮的人才能被派到现场。

软银LTE部门主管非常惊讶:“别家公司的人都跑掉了,你们为什么还在这里?”“只要客户还在,我们就一定在”,当时负责协助软体银行架设LTE基站的专案组长李兴回答的理所当然:“反正我们都亲身经历过汶川大地震。”

在华为,一通电话就飞到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等世界各个角落是常有的事,往往一去就是3个月半年,而且是在最落后的环境做最艰苦的事。员工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去,但“去,就是给你一个舞台,让你有机会学习、成长;年底绩效好,还可以多认股,多分红,为什么不去呢?”邱恒说。

事实上,“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外派到基层”,郭平说。

过去在讲究辈分的日本企业,往往等上七、八年还轮不到升迁,但在华为奋斗10年,已是一个统管4千名研发工程师的中阶主管。

这就是任正非的“少将连长”哲学。给予绩效优良、战功彪逼催如少将的职衔与权力。

“华为的领导班子,都是一路从基层打拼上来的,只要有战功,30岁当少将,管几十亿美金的合同,都是很常见的事,”《活下去,是最大的动力!》一书的作者田涛说。田涛是任正非的密友,也是华为的顾问,他分析“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这就是华为的企业精神。任正非虽然大量导入了IBM、GE、惠普等西方公司的管理制度,却对华尔街的金融体系非常不以为然。

在他眼中,搞金融的人光靠数字游戏就能赚进大笔财富,真正卷起袖子苦干的人却只能赚取微薄的工资,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所以他坚决不让华为上市,宁可选择把利润分享给员工。

任正非机场等出租正是华为精神的极致体现,也是“华为帝国”建立的根基。

除了机场等出租外,你不知道的任正非:
如果你不了解他苦难的昨天
你又怎敢妄评他朴素的今天
我 44 岁的时候,在经营中被骗了 200 万,被国企南油集团开除,曾求留任遭拒,还背负还清 200 万债务。妻子又和我离婚,我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创立华为公司





《 伟  大  的  背  后  都  是  苦  难 》

同样是在 1988 年,王石 37 岁,已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

当年意气风发的王石不会想到在深圳湾畔一个杂草丛生的地方:44 岁的任正非才刚刚搭起两间简易房准备创业,而且只筹集了21000元创业资金。

当时的华为公司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卧室。十几张床挨着墙排开,床不够,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


床垫文化:所有人吃住都在里面,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做累了就睡一会,醒来再接着干。这也是创业公司常见的景象,只不过后来再华为成了传统,被称为“床垫文化”。

华为在欧洲也会打地铺:直到华为漂洋出海与国外公司直接竞争的时候,华为的员工在欧洲也会打起地铺,外国小伙伴无不惊呆称赞。

网上很多可笑的年轻人还以为华为只是个做手机的。华为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服务着全世界 1/3 的人口,去年营业额近 4000 亿。
任 正 非  至今没有专门司机和专车
因为他不想让华为成为一个大车队


华为文化中有一点是:长期的艰苦奋斗。华为的文化如何落地?

华为人,架子大的,一般都不是大领导
任正非为何没有专车?任正非到现在还没有专门司机和专车,他说,我要有专车司机,董事长就得有,董事长有这帮公司高层EMT成员就有,EMT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官也就不平衡了,华为就变成车队了。(华 为 如 今 有 17 万 员 工)

任 正 非 竟 然 是 这 样 报 销 话 费,已 经 坚 持 了 8 年!任正非的手机通讯,月底要干一件事,把自己的手机通话记录打印出来,他的手机话单像卫生纸一样,很长,任正非带上老花镜,这个电话打给夫人的,不能报销,这个打给自己家里私事不能报销。有人说他作秀,但他已经划了 8 年了,对一个划了 8 年勾的人,你 说 他 做 秀 ,良 心 何 在?

华为的文化如何落地?高层以身作则!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一定要让员工知道管理者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这点上,以任正非为代表的高管,他确实在忠诚、信仰自己的文化,这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高层都在背叛自己的文化,下层怎么能够认同?
褪去华为大Boss的光环
他还是一个 72 岁的普通老人
请给他一次排队的机会、打车的机会
44 岁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已经丧失了斗志,处于消磨等死的人生阶段。而他在 44 岁的时候创立了华为,你们教他如何利用时间?真是天大的笑话!

28 年后的华为若还需要一个分秒必争的任正非,那就是任正非和华为的失败?

72 岁的任正非已经不负责具体业务,有 13 位内阁成员决定,华为现在的机制是缺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正常运转。如果华为运转到今天,还需要任老爷子分秒必争的话,那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让任老爷子能够继续发挥贡献,但又不依赖他来运转这个庞大的机器,才是目前华为的体制。

任正非是唯一一个未上市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创始人,他只占了华为 1.42% 的股份,剩下的 98% 的股份让由员工持有。任正非是很多员工的精神支柱,很多员工是真心佩服他,当初能将一个通信领域的技术难题分解到一个毕业生都可以上手的活。



任 正 非 时间是重要,但至于连个打个车就被指浪费时间么?要这么说,马 云 你也别浪费时间去打太极拳了,扎 克 伯 格 你也别浪费时间跑步了,王 石 你竟然还浪费那么多时间爬山。。。。。

我的父亲母亲(强烈推荐,附柳传志读后感)

任正非
【一】
上世纪末最后一天,我总算良心发现,在公务结束之后,买了一张从北京去昆明的机票,去看看妈妈。

买好机票后,我没有给她打电话,我知道一打电话她一下午都会忙碌,不管多晚到达,都会给我做一些我小时候喜欢吃的东西。直到飞机起飞,我才告诉她,让她不要告诉别人,不要车来接,我自己坐出租车回家,目的就是好好陪陪她。

前几年我每年也去看看妈妈,但一下飞机就给办事处接走了,说这个客户很重要,要拜见一下,那个客户很重要,要陪他们吃顿饭,忙来忙去,忙到上飞机时回家取行李,与父母匆匆告别。妈妈盼星星、盼月亮,盼唠唠家常,却一次又一次地落空。
【二】
一个普通的早上,妈妈从菜市场出来,提着两小包菜,被汽车撞成重伤。我身在伊朗,飞机要多次中转才能回来,在巴林转机要待6.5个小时,真是心如煎熬,又遇巴林雷雨,飞机延误两个小时,到曼谷时又晚了10分钟,没有及时赶上回昆明的飞机,直到深夜才赶到昆明。

回到昆明,就知道妈妈不行了,她的头部全部给撞坏了,当时的心跳、呼吸全是靠药物和机器维持,之所以在电话上不告诉我,是怕我在旅途中出事。我看见妈妈一声不响地安详地躺在病床上,不用操劳、烦心,好像她一生也没有这么休息过。

我真后悔没有在伊朗给妈妈打一个电话。因为以前不管我在国内、国外给她打电话时,她都唠叨:“你又出差了”,“非非你的身体还不如我好呢”,“非非你的皱纹比妈妈还多呢”,“非非你走路还不如我呢,你这么年纪轻轻就这么多病”,“非非,糖尿病参加宴会多了,坏得更快呢,你的心脏又不好”……

我想伊朗条件这么差,我一打电话,妈妈又唠叨,反正过不了几天就见面了,就没有打,而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如果我真打了,拖延她一两分钟出门,也许妈妈就躲过了这场灾难。这种悔恨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

我看了妈妈最后一眼,妈妈溘然去世。
【三】
1995年,我父亲在昆明街头的小摊上买了一瓶塑料包装的软饮料,喝后拉肚子,一直到全身衰竭去世。

父亲任摩逊,尽职尽责一生,可以说是一个乡村教育家。妈妈程远昭,是一个陪伴父亲在贫困山区与穷孩子厮混了一生的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园丁。

父亲穿着土改工作队的棉衣,随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同进入贵州少数民族山区去筹建一所民族中学。一头扎进去就是几十年,他培养的学生不少成为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有些还是中央院校的校级领导,而父亲还是那么位卑言微。
【四】
我与父母相处的青少年时代,印象最深的就是度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今天想来还历历在目。

我们兄妹七个,加上父母共九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毫无其他来源。本来生活就十分困难,儿女一天天在长大,衣服一天天在变短,而且都要读书,开支很大,每个学期每人要交2-3元的学费,到交费时,妈妈每次都发愁。我经常看到妈妈月底就到处向人借钱度饥荒,而且常常走了几家都未必借到。

直到高中毕业我没有穿过衬衣。有同学看到很热的天,我还穿着厚厚的外衣,就让我向妈妈要一件衬衣,我不敢,因为我知道做不到。我上大学时妈妈一次送我两件衬衣,我真想哭,因为,我有衬衣了,弟妹们就会更难了。我家当时是2-3人合用一条被盖,而且破旧的被单下面铺的是稻草。

上大学我要拿走一条被子,就更困难了,因为那时还实行布票、棉花票管制,最少的一年,每人只发0.5米布票。没有被单,妈妈捡了毕业学生丢弃的几床破被单缝缝补补,洗干净,这条被单就在重庆陪我度过了五年的大学生活。

我们家当时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如果不是这样,总会有一个、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高三快高考时,我有时在家复习功课,实在饿得受不了了,用米糠和菜合一下,烙着吃,被父亲碰上几次,他心疼了。其实那时我家穷得连一个可上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是用瓦缸装着,我也不敢去随便抓一把。

高考前三个月,妈妈经常在早上塞给我一个小小的玉米饼,要我安心复习功课,我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功劳巨大。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就进不了华为这样的公司,社会上多了一名养猪能手,或街边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这个小小的玉米饼,是从父母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们。

“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以后有能力要帮助弟妹。”背负着这种重托,我在当时的环境下,将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学习了逻辑、哲学。还自学了三门外语,当时已到可以阅读大学课本的程度,终因我不是语言天才,加之在军队服务时用不上,20多年荒废,完全忘光了。

我当年穿走父亲的皮鞋,没念及父亲那时是做苦工的,泥里水里,冰冷潮湿,他更需要鞋子。现在回忆起来,感觉自己太自私了。

回顾我自己已走过的历史,唯一有愧的是对不起父母,没条件时没有照顾他们,有条件时也没有照顾他们。

爸爸,妈妈,千声万声呼唤你们,千声万声唤不回。

逝者已经逝去,活着的还要前行。


图:1995春,任正非(左)陪父亲任摩逊游昆明


柳传志的读后感:要想富就要知道为何穷

作者: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





在手机上读着一篇任正非写的怀念他的父母亲的文章,而脑子里却想起了另一件事。那是2013年9月,我接到了一个邀请函。

那天我是真的有事,但出于对老任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尊重,我尽力挤开了别的事情,花了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赶到了会场。

老任的面子确实大,那天是贵州都匀一中的“校训研讨会”,真请来了不少领导和知名的企业家。他看见我来了显得非常高兴。我也高兴,那是因为在企业工作者里面,我们都是属于少有的“老家伙”序列里的人,相互都比较了解,然而又极少见面,所以紧紧的握手不愿松开。

原来都匀一中就是任正非的母校,他的父亲在此曾任过三年校长,他毕生从事教育工作,50多年来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现任学校领导介绍学校的历史,介绍老任的父亲任摩逊先生事迹的时候,我注意盯着任正非,我想这样的内容他应该听过无数遍了,他却依然听得那么专注,那么动情!

此刻我正在读他写的怀念他的父母的文章,我认真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深深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和他是同年生人,我们的出生背景有所不同,但是上一辈在政治上受到的磨难和考验几乎是相同的。

任正非谈到他的父亲在这考验的重压之下,依旧勤勤恳恳拼力地工作,为他自己后来在华为拼命地工作做出了表率,而父辈的榜样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的父亲也是我的榜样。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他能够像以前教导我的那样,用行动做出表率-做一个正直的人。正直,这是一个多么平常的词藻,然而在特殊的考验面前,这个词就超过了千钧的分量。

联想发展到今天的三十年中,经过的风险无其数,尤其在早期还有一定的政策风险,我自诩是个敢担当的人,而在联想结出胜利果实时,我也以为自己是个舍得让利的人,这对联想能发展到今天也许有一定的影响。和任正非一样,我们能以身作则地把企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追根溯源,是我们的父辈给我们打下了如何做人的基础。

当我读到任正非的母亲是因为意外车祸辞世的,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我能想象对他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撕心裂肺!

任正非讲到他在高三那年(也应该是我高三的那年吧,就是最困难的1961年),母亲经常早上塞给他一个小小的玉米饼,他说我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的功劳巨大,这个小小的玉米饼是从父母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们。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80后、90后的朋友是读不出玉米饼的感觉的,因为他们不懂什么叫饥饿。61年,我是北京25中的一名高三学生,我们中学生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所以享受着最高待遇,一个月32斤粮,半斤油,半斤肉。知道什么叫一个月半斤油吗?

那是在一锅熬白菜煮熟的时候,油瓶口顺着筷子点入几滴油,使锅里漂着油花,一个月下来,这半斤油就用完了。知道什么叫饿吗?那就是耗干净你身上的脂肪,然后再耗你的肌肉。有一天夜里,我饿的实在受不了,想起抽屉里有一盒中药是羚翘解毒丸,我就吃了两颗,几小时后药性发作,抽筋断肠,头痛欲裂。

经过饥饿的人才知道什么叫从父母弟妹的嘴里面抠出的玉米饼。任正非想念着母亲,我何尝不想念自己的母亲、不想起在那最艰难的岁月里,母亲对我的慈爱。我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我和老任一样也是老大,我会永远记住父母的恩德慈爱。我有兄弟姐妹四人,我们会永远相亲相爱。
我在想,读了老任的文章,是什么让我会拿起笔说了上边这段话,我想说给谁听呢?

说给老任?让他知道我是他的知音?说给我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好像是,但也不是。我明白,我最想说给那些年青、年少的,甚至是儿童,让他们长大了听。

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成为一个碎嘴唠叨的老头。而说这些话,我估计孩子们是不爱听的。

前些天,我看了一部叫“归来”的电影,写的是我亲眼看见过的年代,亲眼看见过的事情,电影演毕,潸然泪下。

问过几个年青人是否看过这部片子,都说没有。有一个对我说:人总是要向前看么,老说那些老话,凄凄惨惨有什么意思?!他们爱看光鲜亮丽、富有、任性的电影,那是他们的追求。

他们不爱看“归来”,不爱听我碎嘴唠叨,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对他们说,到底为了什么?

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就在不久以前还很苦,很凄惨,很窝囊。你要想今后过得富有光鲜亮丽,你就要知道过去为什么穷,为什么苦,为什么受人欺负。你就要懂得历史,你就要从中学到教训,我们已经是为数不多的见过那段历史的尾巴的人了,尽量还原真实的历史是我们的责任。不管你是哪国国籍,但你和你的子孙血管中流的是中国人的血,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我谈不上是高尚的人,更谈不上是纯粹的人。但我努力在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做一个懂廉耻、要自强的人。我希望几十年以后,今天年青、年少的人们能凭追求、凭团结、凭实力让中国富强,让自己过上光鲜亮丽富有的生活。



写作不易
记得分享

马云 都关注的电商大号

电商学堂   dianshangxuetang

马云都关注的电商大号,电商头条新闻、重大事件、每天为你报道!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关注 电商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