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和倾听才不是一回事

 

大家早上好,我们来共读《沟通的艺术》第七章,建议大家阅读248页到282页的内容,本章中的“链接”栏目是“让会议变得更有效”...



        点上方绿标听主播萱萱朗读音频
背景音乐:Frederic Chopin - 夜曲F小调

大家早上好,我们来共读《沟通的艺术》第七章,建议大家阅读248页到282页的内容,本章中的“链接”栏目是“让会议变得更有效”,看完这个案例,如果你想做些能让你团队会议效率提高的事,我建议你阅读另外一本沟通类书籍《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

我们一直在用倾听这个词,好像不必多做解释似的,事实上这个词的概念远超过一般人所想。我们对倾听的定义——至少在人际沟通的角度——是解读别人所说信息的过程。正如你在第六章所看到的,一句话的表达方式会影响它的意义。所以一个好的倾听者也会留意对方的副语言、面部表情和其他的非语言线索。因此,我们现在要先解释接收和回应对方信息的过程究竟包含了什么。

很多人以为听与倾听是同一回事,其实两者大不相同。听是声波传到耳膜引起振动后经听觉神经传送到大脑的过程;倾听是大脑将这些电化学脉冲重构为原始声音的再现,再赋予其意义的过程。除了疾病、外伤造成的失聪或使用耳塞之外,你几乎无法停止“听”,不管你想听还是不想听,你的耳朵都会接收所有的声波并将其传送到大脑。

而倾听就不是这种自动的过程,我们一直都在听,却不一定在倾听。有时候我们会自动地或无意识地“屏蔽掉”我们所厌恶的声音,例如邻居的割草声或街道上车声。我们也会因为主题不重要或对其没兴趣而停止倾听。比如,无聊的故事、电视广告和喋喋不休的抱怨就是我们听到却又屏蔽掉的常见例子。

当我们超越听而开始倾听的时候,我们会用两种很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信息,有时被称为双重加工理论。社会科学家用心不在焉和心无旁骛这两个术语来描述倾听的不同方式。心不在焉地倾听发生在我们对别人的信息以自动的或遵循常规的方式来回应时,通常不太专注和费神。用“假装”“草率”来形容心不在焉地倾听比用“沉思”“默想”更为恰当。



虽然心不在焉听起来似乎有点负面,但这种低层次的处理信息的方式其实具有一种潜在的价值,即它让我们能够自由地将心思聚集在需要我们小心注意的信息上。考虑到我们每天所要处理的信息量,要求全部时间做到细地、 沉思般地倾听是不切实际的。同样,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贡献给冗长的故事、无聊的闲谈或老生常谈的话题上也是很不实在的事情。对这种如轰炸一般的信息,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偷懒”。在这种情境下我们要放弃细分析,退回到某种模式——有时就是刻板印象(见《沟通的艺术》第三章)——来解读信息。

不过,对你很重要的信息你一般会心无旁骛地倾听,或是你很在乎的某人正说到他个人的重要话题时,你也会心无旁骛地倾听。当某人谈到你的钱时,你几乎会竖起耳朵来听;当你的好朋友告诉你他失恋的经过时,你也会变得聚精会神。在这些情境中,你会给予信息传送者完整、专一的关注。可有时候我们会以心不在焉的倾听来面对值得或应该要心无旁骛倾听的事情。

按照《沟通的艺术》的观点,在另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我们不只是静静地坐着而已。事实上,倾听的过程至少包含五个元素: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记忆。

就像前面已经讨论的,听是倾听的生理维度。当声波以一定的频率和响度撞击我们内耳时,我们就听到了。

专注是一个心理的过程,也是我们第三章所说知觉的选择过程的一部分。如果对每一个听到的信息都付出注意力的话,我们一定会疯掉,所以我们必须过滤掉一些信息,以便能够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上。我们的愿望、需求、欲望和兴趣等,都决定了我们选择的焦点。

理解发生在我们弄清楚一个信息的意思的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听到和专注于一个信息后,却还是没能理解它,甚至还有可能会误解信息的意义。真正的理解需要大脑加工和判断。

对一个信息做出回应,就是对说话者给予清楚的反馈。尽管倾听者并不总会用明显的方式回应说话者,但研究者建议我们应该多对说话者给予一些反馈。好的倾听者会使用非语言行为来表达他们的专心,例如保持目光的接触、给予适当的脸部表情——这一点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研究显示孩子会根据表情评估“好的”和“差的”倾听者。当然言语行为,包括回应对方的问题、交换意见与想法,也可以证明倾听的专心程度。

最后一个元素就是记忆。记忆是记住信息的一种能力。如果我们无法记住自己听到的信息,便会枉费我们对倾听所做的努力。研究指出大部分人对刚刚听完的信息只能记得50%的内容;八小时内这个数据会下降到35%;而两个月后平均只会剩下25%。总的来说,考虑到我们每天所处理的信息量,不论来自老师、朋友、广播、电视或其他的媒介,能够被我们的记忆所保留下来的信息仅仅是我们听到的一小部分。这样,你就可以了解有效地倾听是多么严峻的一件事了。

所以,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的当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重复。我们理解了倾听的过程,就可以根据他的特点来调整我们的知觉了。比如有些时候大脑习惯性屏蔽某些信息,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则需要我们充分调动这种感知能力。

这就是本章讲述的部分内容!下一节我们给大家分享一篇沟通和关系的演变的小文。
领读达人:图书推广人,长篇小说《凤凰不会飞》作者;公众号:玩学家创始人魔云兽和《藏在这世间的美好》作者;公众号:人生补习班创始人鼹鼠的土豆。

思维导图制作:并由 “人生补习班”资深书评人;公众号:每天想点事创始人漂泊小鱼与ONEDAY图书接力发起人;公众号:9说创始人林久久。

主播:宣宣,用我的声音温暖你  新浪微博:云舒渲_。


  1. 2016年已过去1/3了,你还没有加入有书共读计划?点击公众号菜单栏:立即报名,立即报名参加有书共读。
  2. 公众号回复:“成就卡”,查看你的共读成就。
  3. 公众号回复:“阅读”,获得《如何阅读一本书》拆书精华包合集。



↓点击阅读原文完成今日早读签到(为了新疆等祖国偏远地区和海外用户着想,早读、晚读签到时间各延长1小时,早读签到限定在7:00~14:00,晚读签到时间限定在17:00~01:00,有书还会再接再厉,做更人性化的签到体验。)


    关注 有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