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我能够有今天所谓这样的一种状态,跟阅读有非常大的关系

 

读更多更好的书,更快乐的读书。...





不是“机智帝”、不是“救场王”,在荧幕前“摸爬滚打”19年后,“常青树”汪涵希望能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标签,还是读书。

日前,在掌阅6.0版本的发布会现场,汪涵也坦言是读书成就了现在的他——“每个人通过读书可以获得太多太多的东西了,我之所以能够有今天所谓这样的一种状态,跟阅读是有非常非常大的关系。

古韵童年忆苏州




熟悉汪涵的人,经常会被他身上儒雅的气质所吸引。屏幕后的他更喜欢一袭粗麻长衫,手持自己题字的折扇,或是穿行于长沙的巷弄与手艺人“切磋”一下木工心得,或是在家练习书法和篆刻,颇具“古人之风”。

据汪涵自己所说,他骨子里的这股“古韵”与童年时的生活密不可分。“我是生在苏州,我5岁的时候才来到湖南,我从小跟我的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然后小的时候,我的祖父祖母带着我去吃头汤面,也就是那个面馆,早上我祖父就会带着我去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是这个样子,然后特别顺理成章就跟着几个老伙伴,就去苏州园林拎着鸟笼在那里晃,喝茶聊天,生活节奏都非常慢,他们也玩核桃什么的。”



▲有味
30多年后,汪涵把这段童年回忆写在了他的《有味》一书里。在《油布伞》中,汪涵写道“如果我现在还能撑起油布伞在雨中前行,一定会有慷慨的雨滴湿润我的眼眶,滑过我的脸颊,落在掌心的那一小滴水,一定还是以前的形状。但就算我握住了雨水,也握不住那种忧伤。顺着掌纹,我还能不能看到逝去的太奶奶在伞下不舍的回眸,看见我的苏州?”
江湖岁月稠


在很多场合,汪涵都喜欢这样介绍自己“我父亲是江苏人,母亲是湖南人,所以我是个‘江湖人’。”也正如同江湖上流传的那些“传说”一样,汪涵的主持江湖之路走得也是一波三折。怀抱着成为一名主持人的梦想,1996年,汪涵从湖南电视播音专科学校毕业,在湖南经视成为了一名剧务。每天往演播厅扛椅子。当时他和同为剧务的李维嘉(没错,就是湖南卫视的李维嘉)扛椅子的时候说:“今天我扛的椅子,有可能会是毛宁坐的。”维嘉说:“那我这个椅子还有可能是林依轮坐的呢。”那个时候现场有256个观众,每个观众来看节目的时候都发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里面有50多件礼品:卤蛋粉、电灯泡、水龙头、面条、酱油……他们每天就往塑料袋里放礼品,辛苦但快乐。

之后汪涵成为了现场导演,再后来,一次机缘巧合,汪涵试着主持了台里一档新节目《真情》,因为优异的表现被领导认可,自此开始了主持生涯。



▲《天天向上》
在主持经历中,汪涵用他读书人的品性在娱乐节目主持人里树立了一个文化标杆。主持圈子里时常流传着他的一些“急智段子”,例如有一期的《天天向上》里,请来了一名太极高手,可以一招将人推出很远,欧弟开玩笑说,我是台湾的,你能把我推回去吗?这时候汪涵几乎是在没有任何停顿与过度的情况下回了一句,“台湾我们从来不推,都是拉的”;再例如《我是歌手》节目中,遭遇歌手的退赛风波时,汪涵的临危不惧、令国人叹为观止的7分钟救场。汪涵用自己独特的文人式主持风格,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作为主持人,修炼内功的最好方式是读书与内省。

在汪涵看来,做主持人更多的是了解人,了解他的三观,宇宙观是什么,世界观是什么,人生观是什么。所以他大量阅读所谓哲学类的书籍,从最开始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到西方的哲学史等。他也会大量读诗集,因为主持人不会给他很多机会大片段讲很多东西,都是非常简短的语言,诗的语言都是精美、简短的,在这种情况下训练人在短的时间之内用最精准的语言,优美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汪涵说主持人的工作为他的阅读注入了很强的动力,“因为舞台上的表现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读书可以解决知识匮乏的问题。所以最初读书其实是有虚荣心的,也是因为自己争强好胜。”但随着阅读习惯的养成,读书为他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幸福感,“湖南的电视节目能给人带来快乐,就像湘菜一样,从头到尾每道菜都很辣,吃完了大汗淋漓很畅快。但是它没有真正的肠胃蠕动和消化吸收,是一种不假思索的快乐。读书则完全不同,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文字经得起琢磨,它带来的是幸福。
传递书香  滋养人生


无论是幼年、青年还是中年,读书始终在汪涵生命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十几岁开始休学,因为我身体特别不好,就是休了两年学,那两年我觉得特别快乐的时光,因为那个时候不需要应付考试,要去背元素周期表和数理化,还有历史什么朝代那个表,那个时候我看的最多的是中医,背各种穴位,特别希望自己练一个仙丹,然后身体就好了,我也看经络,各种其门盾甲,就想了解自己为什么走到了今天,然后每天看大量的书,背各种的方子和穴位,然后到了二十多岁看了文史哲这些,然后到了三十岁,遇到我的老师,他当时九十多岁了,他告诉我先读四书五经,然后再读佛经的东西统摄一下,然后再接触哲学诸如此类的,老先生会给我一个脉络,把我以前读的那些很杂的东西统计一下,还有一些吃喝玩乐的东西。”在掌阅6.0发布会上,汪涵用几句话概括了他前四十余年与书的不解之缘。

被书“滋养”半生,汪涵也希望将书香传递给更多的人。
2011年6月,他在长沙灯红酒绿的酒吧街上开了个“培荣书屋”,占地200平米。为营造一个纯粹的读书环境,书屋一次最多接待15个客人,满员就会拒客,因为空间只有这么大。说是书屋,其实更像一个图书馆,里面全是他收藏或特意购买的书,不卖书,来看书全免费。“培荣”是汪涵父亲的名字,取其父亲之名,一是表达对父亲的敬重,二是他送给父亲本命年的礼物。
2015年,汪涵接下了国内移动阅读知名企业掌阅的代言。谈到这份工作,汪涵笑称是以书结缘,“这个品牌直接关乎两个字就是‘读书’,而我特别希望年轻人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读到更好的书。掌阅会让很多人读书变得很方便,我希望更多人因为读书变的优秀,而更喜欢读书。

在发布会现场,汪涵也谈到了自己未来的两个计划,一是写一本教年轻人怎么去写信的书,让年轻人重拾语言和信笺的美妙;二是写一本有关方言的书,他把方言当作活化石,认为是区别文化的重要标示。他不敢想象方言消失,大家全都操普通话的情形。他投资整理、记录地方方言,希望尽己之力,让方言能够有系统的留存下去。
寄语青年人:读更多更好的书,更快乐的读书


在汪涵看来,读书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每天,我会先挑选出自己最想读的三本书,然后洗手,点一根檀香,放一段古琴曲,泡一杯好茶,这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让他深感遗憾的是,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读书的热情还未达到他理想的程度。

“我们跟英国人的阅读水平几乎将近有八到十倍的差距,所以从年轻人开始我们只要拿起掌阅,只要开始阅读,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差距变的越来越小。这种变得越来越小的差距,一是可以成为年轻人人生的筹码,二是成为整个民族真正意义上立足于世界民族的骄傲的资本,我们每个年轻人都希望自己骄傲起来,只要你做,只要你开始阅读,你就能够骄傲起来。”汪涵充满期待地说。

汪涵同时也表示希望将来跟掌阅有更多更好的合作,希望帮助更多的人通过更便利的方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和最喜欢的书,在书籍的海洋当中去自由自在的遨游。

关注掌阅iReader订阅号
每天都有精彩内容


    关注 掌阅读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