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家乡菜,那是乡愁的味道!

 

在海宁,无缸肉,不成席。...









海宁缸肉 | 缸肉是一道流传于浙江省海宁市及周边地区的著名乡土菜肴,实质为焖缸酥肉。在海宁一地,有着“无缸肉,不成席”的说法。缸肉色同琥珀,入口则消,含浆膏润,不油不腻。北宋熙宁八年,苏东坡至海宁盐官,在尝到缸肉后大为惊喜,并对佐料作了调整,就此诞生了后世著名的东坡肉。

净洗铛,

少着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苏东坡《猪肉颂》

▷  乾隆酒楼里的缸肉传人

应该说,作为一个吃货,对于此次的拍摄之旅,心里是满怀期待的。想当初,为了一道美食,驱车一小时,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在这个冬日里飘雨的清晨,奔赴海宁盐官的途中,目光略过缸肉的图片,看着那一份晶莹,咽下一口口水。



海宁盐官,随着金庸大大的《书剑恩仇录》而广为人知,陈阁老和乾隆的故事也传遍天下。而作为一个能把火腿豆腐吃出“二十四桥明月夜”这般意境的海宁人,金庸却未曾在作品里刻画家乡的美食。或许对他而言,这道菜承载了太重的乡愁,而无从下笔!

就在盐官古镇上,陈阁老宅邸的不远处,有一家乾隆酒楼,老板王飞龙,正扛着半扇猪肉,走进了店门。



▷  千年传承,用缸烧肉

每一个海宁人,骨子里都有缸肉的情节,而王飞龙也不例外,他坚持使用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土方法来烧制缸肉。海宁缸肉,用的是陶缸煮肉。对于陶缸煮肉的好处,王飞龙也是不明所以,他只是固执按照千百年来的传承,原先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

其实,陶缸是由不易传热的陶土材料制的,最大特点是传热慢而均匀,非常适合炖肉。在同等时间里,陶缸比普通锅类煮出来的肉更酥烂,更入味。



在“吃”这件事上,我们总是固执地追寻着旧时的味道。在舌尖上的记忆,与怀旧无关,关乎一种温暖而稳定的感觉。在这个求变求新、目不暇接的年代,“不变”反而成了一种稀有的品质。



“要选用优质五花肉,用稻草捆扎,这个带有草木香……放入陶缸里煮,加入黄酒、红枣、枸杞、葱,煮到八成熟,再焖,焖熟焖透。”说起缸肉制作,王飞龙如数家珍,停不下来:“我们都是土法烧制,用土灶,烧柴禾,都是原生态,纯天然。”




在海宁人眼里,一块好的缸肉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酥而烂。在肉出锅后,用筷子在其上一按,要能出油。用筷子可轻易掀起一角琥珀色的肉皮。肉皮不能腻口,追求入口即化。瘦肉要酥烂而不塞牙。达到这些要求,才是缸肉中的佳品。



▷  要赚钱,更要传承。

抛开吃货的哀怨,采访继续。对于代表着海宁饮食文化的缸肉如何传承弘扬的问题,王飞龙并不讳言:“我开店的首要目的就是赚钱,对于缸肉产品的开发也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利润。”



确实,在传统手艺日渐式微的今天,没有买卖,谈何传承。但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对于手艺的开发创新及宣传弘扬也能反过来有力促进产品的销售。“后来我把缸肉用真空包装,做成旅游产品,游客在这里吃得着,也能带了走。”



▷  这块肉的背后,有多少海宁人的乡愁。

在真空包装产品推出后,王飞龙酒楼里缸肉的销量持续上涨。每当过节的时候,很多人买了去走亲访友,或是寄给外地的亲人。每当身在异乡的游子,每逢佳节却不能团圆,这时能吃到一块来自家乡的缸肉,想必也是莫大的欣慰。



记得以前在外地待的久了,着了魔一般,疯狂的想吃梅干菜烧肉,家里寄过来两斤,立马下厨,吃到第一口,眼眶差点湿了。

其实,每个人的肠胃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那份熟悉的味道。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那份最初的味道却总能将它唤醒。

所以,如果乡愁看得见,对我而言,是一道梅干菜烧肉,而对于海宁人而言,就是这碗缸肉。



▷  大快朵颐

这个还需要说么!一分钟不到,一盆缸肉就剩下残渣飘香了!



▷ 聊一聊 | 你家乡有什么特色美食?



“黏”在心头的温暖年味


这个锻刀狂人,对“双立人”不屑一顾


    关注 GUYU谷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海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