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挫折,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如此脆弱?

 

坦然面对,让孩子学会“输得起”。...





4岁的莉莉早上出门前自己穿衣服,可是最后一个纽扣怎么都扣不好,试了几次还不成功,大哭起来,还生气地把衣服丢在地上。

5岁的浩浩在家里玩拼图游戏,最后一块怎么也拼不好,着急地大喊大叫,妈妈怎么劝都没有用,哭着说再也不要玩这个拼图了

好多父母向我们“诉苦”,说孩子不能面对挫折,遇到些困难就退却,听不得任何批评。甚至会发脾气,通过一些破坏行为“发泄”怨气。

(惨遭毒手的电脑)
是什么造成孩子如此脆弱呢?
父母方面:

家长的过度保护

很多家长自从孩子出生起就提供着无微不至地照顾,总是在孩子出现各种问题时,第一时间给予帮助。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自主性也在不断发展,而家长的保护“惯性”仍在,总会围绕在孩子身边,害怕他出现各种危险。这种过度保护倾向不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两岁,到了我们常说的“terrible two”(糟糕的两岁)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反抗,你会发现孩子最常挂在嘴边的词是“不”,这个时候他有更多的自主意愿,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事,但家长会出于保护的心理常常去干扰,觉得孩子自己吃饭吃不好、动作慢,干脆就亲自喂等等。



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的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1-3岁是孩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孩子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也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反抗期,他们开始了自主感,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家长应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拒绝“包办”

当你对孩子的事大包大揽的时候,其实是在剥夺孩子通过自主做事锻炼意志品质的机会,不要小看日常生活中小事,比如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对于肌肉、精细动作还没发展完善的孩子来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事,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孩子会体验到努力尝试可以克服困难、通过练习可以熟能生巧,克服困难会让孩子有成就感,而挑战成功则会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力量、有本领的。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才不会遇到困难就退缩。

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遇到困难,大哭大闹的时候,其实是在向我们传达信息:这件事太难了,我做不好,不知道如何应对,请帮帮我。而有太多父母并不能接收到这样的信号,反而在孩子最难过最无助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了他们很多评价甚至责备: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吗?哭有什么用?



可以理解爸爸妈妈们都有一颗恨铁不成钢的心,但让铁变成刚需要的是“炼”而不是“恨”。评价孩子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孩子惧怕困难的心理,下一次面对同样的情况,孩子仍然不知道怎么做,只记得这是个糟糕的时刻,我接下来会面对父母的责备,真想大哭一下,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啊,再也不想面对它了。


(宝宝不开心,宝宝有小情绪了)
孩子方面:

情绪自控能力

Denham认为,儿童情绪能力具有三种成分:情绪表达(表达积极情绪、减少消极情绪);情绪知识(分辨情绪以及引发情绪的原因);情绪调节(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一般来说,3-5岁孩子的情绪正在发展,尤其是应对自己的情绪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从情绪中平复下来。

常用的方法为:转移注意力,如通过深呼吸让自己的身体平静下来,暂停此项活动,或者进行另一项活动,让孩子的注意力从刚刚的环境中脱离出来;认知评估,家长帮助孩子重新评估一下问题情境,发生了什么?什么时候发生的?都有谁在场?结果如何?通过孩子的叙述再试着想办法解决问题。自我评价

儿童心理学家哈特认为,4-7岁孩子有膨胀的自我,因为他们倾向于在所有领域内积极地评价自己。这种积极的评价反应了想要被他人喜欢或擅长各种活动的愿望。另一方面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多来源于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因此对所有评价性的反馈非常敏感。在评价中,“趋利避害”的原则使得每个孩子都喜欢被表扬而不喜欢被批评,为了避免批评,他们会想尽办法回避可能遭受批评的机会,因此不愿意挑战任何感觉困难的事情。

孩子遇到困难,心理反应可能是这样的:这个太难了,我完成不了,我要搞砸了、做不好,肯定有人要说我、批评我。我不要做!!!表现出来的反应可能是大哭大闹的抗拒。
例如这样
这样
如何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
不再害怕结果,敢于挑战?
成长型思维让孩子不再惧怕困难

所谓的成长性思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各种问题、困难和挑战。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也就是更加坚毅

斯坦福大学Carol Dweck(卡洛杜威克)非常痴迷于对“失败”的研究。他跟Carol Diener一起做了一项研究:给小朋友出了不同难度的智力拼图,并记录了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话语。发现两种类型的小孩:

  1. 失败就表现出无助,开始责备自己型。其中一个说道:“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迷惑了。”另外一个孩子则为自己辩解道:“我的记性一直不好。”随着智力拼图难度的增加,他们就表现出不耐烦“现在一点也不好玩了。”有些孩子叫嚷道、发脾气。
  2. 愿意接受挑战型。当智力拼图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开始责难自己,也没有抱怨游戏变得不好玩,相反地,他们还会给自己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说:“差一点点我就能做出来了。”或者“我之前就成功做出来了,我还可以再成功一次。”


差异体现在哪里?思维模式。我们通常会认为“一个人的素质是一成不变的。你要么聪明,要么就不聪明。假如你失败了,那就说明你不聪明。”这也是为什么,当那些无助的孩子开始失败的时候,他们就无法接受现实了——因为失败刚好提醒了他们,他们弱爆了(自己是那么容易就困惑,自己的记性是如此不好)。在这种情况下,游戏当然也就变得不好玩了——谁会愿意被时时提醒自己是一个loser呢?这种认为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而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为了考察你能力所在的测试组成的想法,称为“固定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

而那些成功孩子的观念恰恰相反,他们会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而这个世界上也充满了那些帮助你去学习,去成长的有趣的挑战。Dweck将其称为“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成长型思维被公认为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研究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也就是更加坚毅(Grit)
我们如何借鉴美国的经验
从小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
从小运用正确的称赞技巧来塑造思维模式

正如Carol Dweck教授的实验所示,夸赞孩子是有技巧的,称赞孩子的天赋(你好棒啊!你好聪明啊!你真是天才啊!)对孩子有害无益,完全不利于孩子幼小的思维模式的健康成长。当我们表扬孩子在做事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长时间的专注、遇到困难不放弃,愿意再多尝试一次的时候,你也把孩子的关注点引导到了过程当中而不是结果,你更关注孩子做出的努力而不是天赋,关注可以改变的意志品质而不是不可改变的智力因素,这就是成长型思维的启蒙。

运用“yet”这个词改造孩子的思维模式

Carol Dweck教授在芝加哥的一所高中得到启示,在那所学校考试不及格的孩子得到的分数不是一个意味着失败的名词(比如不合格、F),而是“not yet”(尚未达到)。这两者的意味完全不同。如果你得到是”不合格“的评定,即意味着你被判断为失败者,你已没有进步的空间,你学习成长的大门被关上了;而“not yet”则意味着你已经行进在学习的轨道上,只是还没有到达终点而已。

所以,如果孩子说“我学不好数学”,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转换成:你只是尚未学好数学而已;如果孩子说“这个我做不了”,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转换成:你只是现在还做不了,但你已经开始在学着如何做了;如果孩子说“我试过了,但是不行”,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转换成:你只是这一次不行,继续努力,下一次你会做得更好。运用yet这个词,帮助孩子塑造这样的思维模式, 即:学习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而当前的挫折和失败只是学习曲线中会经历的正常过程而已。

美国很多学校都把下面两张图贴在最显眼的地方,这被称为是培养成长型思维里最经典的“九个改变”:





“我不明白→ 我遗漏了哪些信息?

我放弃了→ 我要用我学过的策略再尝试。

我犯错误了→ 错误让我成长。

这对我太难了→ 我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我做得够好了→ 我真的做到最好了吗?

我永远不会像她一样聪明→ 我会去询问她是怎么做的并也尝试一下。

我没办法做得更好了→ 我永远有进步的空间,我会一直尝试。

我不会说英语 → 我会用英语训练我的大脑。

我不擅长这个→ 我正在正确的轨道上。”

意在提醒孩子们,思维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在我们生命中的每时每刻,希望这么棒的思维方式不止被贴在墙上,也贴在每一位爸爸妈妈的心里,只有我们的思维改变了,才能传达给孩子,让我们一起转变思维,一起收获成长吧。
 
你可能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文章 | #科学育儿

“宝宝你真棒”这句话也可能是孩子的毒鸡汤

文章 | #科学育儿

熊孩子分分钟惹你恼火的拖延症,有对策了!!!

有任何关于孩子和自己的疑惑?就问HnR!

微信后台回复“我要咨询”,获取HnR官方咨询小助手的二维码进入专家咨询。有任何问题都尽管砸向我们的专家!

HnR还会定期开办免费公开课,资深心理咨询师讲课。回复“我要公开课”获取听课资格。

微信后台回复更多关键词进入更多妈咪测试:

多动症 |注意力不集中| 闲不下来 

孩子做什么都无法集中注意力,测一测是不是有可能患上了多动症?

产后抑郁 |心情低落 生娃后一直不开心,什么都不想干?快来测一测是不是产后抑郁了?

育儿知识| 育儿经验 |早期教育 

科学育儿很重要,测一测那些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阅读时间|选书| 阅读兴趣

每个孩子都能和书成为朋友,宝宝读书很重要,测一测你做对了吗?

母乳 |断奶 |喂养

你的母乳喂养方式正确吗,快来测一测吧!

自闭症 |不会交流 |社交困难|语言表达障碍|重复行为

孩子存在社交困难?不停地重复某个动作?测一测是不是存在自闭症倾向?

粘人| 依恋| 离不开

宝宝总是离不开我?宝宝跟我不亲昵?快来测一测你跟宝宝的依恋类型吧!

校园欺凌|欺凌|欺负

您的孩子或许正在遭受校园欺凌的伤害,还不赶快测试一下!

或进入公众号后点击下方工具栏“妈咪测试”,各种心理测试帮你排除多余的忧虑!

直接点击"阅读原文"搜索新升力的资料库观看更多相关视频



直接点击"阅读原文"搜索新升力的资料库


    关注 Hn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