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联手不安分的王珮瑜让京剧圈粉无数

 

朗读者 纯享版:王珮瑜-《念奴娇·赤壁怀古》...



朗读者 纯享版:王珮瑜-《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京剧界,她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票友们常叫她“瑜老板”。她15岁就获得了梅葆玖的赞许,20岁前,将各类京剧大赛大奖悉数拿下,25岁成为了上海京剧院一团的副团长。头顶余(叔岩)派第四代传人、“梨园小冬皇”、“当今坤生(女老生)第一人”等多重光环。光环的背后是她对京剧的那份热爱和坚持,让她传播京剧20余年。

朗读者 完整版:王珮瑜
与孟小冬的不解之缘


王珮瑜说她是听孟小冬才领略了老生的美的。从老旦改学老生的时候,刚开始并没有体会到老生的美,直到有一次老师给了她《十八张半》和孟小冬《搜孤救孤》的磁带,虽然磁带的效果很差,但她一听到孟小冬的声音,如天籁般,从此爱上了老生。

为电影《梅兰芳》配唱
电影《梅兰芳》里,有一出孟小冬和梅兰芳合作的一折《游龙戏凤》的桥段,其中孟小冬的幕后配唱就是王珮瑜。得源于梅葆玖先生的推荐。是梅葆玖先生向剧组推荐,说她是当今最能够代表孟小冬先生的。几天后在北京的录音棚王珮瑜再次遇到先生,先生一边咬着苹果一边高兴地对她说“真没想到咱爷俩还能有这样的合作机会”!录音非常顺利,先生虽然年过七旬,却还能发出银铃一般美妙的声音,令人震撼。这段幕后的声音,有幸被电影记录下来,也成了一段永恒的美好回忆。
等我长大了,京剧观众在哪里?
为什么对传播者这个身份这么在意?



王珮瑜:其实这个念头从我进戏校起就有了。1993年、1994年刚进戏校时,我们校长的想法是学习和实践两不耽误,所以我们基本上每周在逸夫舞台都有演出,十块二十块的票价,经常跟观众接触。那时候的老观众非常非常多,台上都是十几岁的小孩,看到台下全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就会想,以后等我们长大了成年了,老人没了,那京剧的观众在哪里呢?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所以从那时起就开始行动了? 

王珮瑜:真正有明确的意识要到1997、1998年,就是京剧一定要培养属于自己的观众,那时候我们会去光明中学、二军大,初中高中大学都去,和同龄人分享京剧。当时讲的东西也不成体系,但当年的学子,现在都是35岁年龄层的人了,他们有的已经成为所在单位或者群体中有影响力的人,这些当年积累的朋友,开始在各行各业为京剧“吆喝”,影响身边的人,多好!从我自己来说,传播的方法也越来越系统化。从“瞎说”到分享艺术观,再到后来连说带唱分享表演再到系统授课,这一路走来,也不是特别顺畅。

自闭症男孩因戏治愈
传播京剧从17岁开始到现在,王珮瑜说用最简单的话来形容就是——用所有人都能听懂的方式去传播京剧。京剧传播本就可深可浅,要将趣味、故事、技巧、艺术融合在一起,让大家迅速接受。

王珮瑜这些年办了很多的京剧普及讲座,包括后来的清音会,已经影响了很多人,有观众真的因为听了她的讲座走进剧场。这些年在传播京剧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让她印象特别深刻的人。有一个自闭症小男孩,当时妈妈带着他来听戏,他有点自闭不愿意说话,就是喜欢京剧,王珮瑜还把他单独请上台来。后来办起清音会,这个孩子到后台来了,还是妈妈陪着,虽然仍旧瘦瘦弱弱的样子,但是看的出来状况比较稳定,他对王珮瑜说说,王老师你还记得我吗?十几年前公开课我们见过,这些年我还是喜欢京剧,有戏就看,特别喜欢。

王珮瑜说做讲座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去学戏,更多是希望大家知道听戏跟看电影、听演唱会一样,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现在还可以通过演出治愈一些人,可以温暖别人,最重要的是也温暖了自己,这对于王珮瑜来讲,是最幸福的事。

董卿在现场也学起了京剧的韵白

王珮瑜-《瑜乐京剧课》


王珮瑜朗读的是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她要把这首词送给她尊敬的京剧前辈孟小冬。苏轼的词向来大气磅礴,而这首《赤壁怀古》更是气魄极大,笔力非凡,她说这首词表达了她对孟小冬先生带给她的感觉。《赤壁怀古》是千古绝唱,而孟小冬是她心中的传奇。



PS:王珮瑜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喜欢京剧,另一种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京剧如此,越剧也一样。如果有更多的像王珮瑜这样的矢志不渝的传播者,何愁戏曲没有未来。
— END —
来源: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视频图片来源:CCTV朗读者
部f分文字来源新华网
整理编辑:东方瑜
☞ 官方QQ群:208896494
☞ 投稿邮箱:iyueju@126.com
☞ 合作咨询:0571-58121705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关注 越剧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