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史今读】清廉爱民的章时鸾

 

章时鸾,字孟泉,今安徽省青阳县酉华镇金峰村天峰山人。生于1511年,卒于1580年,明嘉靖十三年(...





    章时鸾,字孟泉,今安徽省青阳县酉华镇金峰村天峰山人。生于1511年,卒于1580年,明嘉靖十三年(1535年)应天乡试中举人,初授山东邹县知县,后累官至河南按察司副使。章时鸾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访理道而无间圣愚,勤政事而不分昼夜”,重农桑、植条束,平冤狱、扼豪强,筑河堤、办学堂,修孟庙、造桥梁,深得百姓爱戴。


初任邹县

1562年,章时鸾初到邹县任职,只带一个家人和八百两银子。到了邹县以后,才发现因洪水泛滥,百姓外出逃荒,十室九空,田地荒芜,盗匪四起,一片荒凉凄惨景象。他夜不能寐,当即写了一封信,第二天安排家人日夜兼程赶回老家天峰山。家里接到报信,几天时间就筹备了耕牛二百三十八头,粮食三百五十担,种子五十担,白银三千两,送往山东邹县。

但这一来一去,用了两个月时间。这两个月里,章时鸾度日如年,走访调查、安抚百姓、周济灾民,随身所带八百两银子,不久便花光了。等家人到来时,他已吃尽苦头,骨瘦如柴。收到家中筹备的物资后,章时鸾一边开展救灾重建,一边吩咐家人继续找亲朋借贷赈灾。后来,章氏家族陆陆续续购买耕牛一千余头,稻谷八千余担送到邹县。章时鸾从外地召回逃难的灾民二千四百余户,组织民众开垦荒地七百九十余顷。他还教人们植桑种枣,并把南方家乡养蚕抽丝的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邹县人民。


章氏族谱记载的《创建邹县知县孟泉章公祠堂碑记》(明•许守恩)
章时鸾主政邹县时,尊儒重教,重新修整了孟庙,令其“焕然改观”,创建孟庙第二道大门“亚圣庙石坊”,并题写坊名,石坊造型雄伟,雕工精细(载于《圣学传薪谱》)。他还讨伐趁火打劫的盐商,严厉惩治野蛮横豪,平民冤,为民做主,造福一方,坊间流有“峄山除害”等轶事。


章时鸾创建的孟庙第二道大门“亚圣庙石坊”

治水筑城修桥



离开邹县,章时鸾本来是去衢州府任同知,可兖州发生了水灾,光州河溃决,朝廷便临时调他去治理。章时鸾治理好了水患,得到了工部尚书朱衡的赏识,便向朝廷推荐他改任兖州同知。大运河的治理上,朱衡也采纳了章时鸾建议,在济宁开挖南阳新河,从南阳至留城,长140里,既治理了河水泛滥之害,又使得运道更加径捷。
 

章时鸾修筑的保定古城墙
因功绩显著,不久章时鸾升任为保定知府。他主政保定知府时,为增强保定防御能力,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了将原保定土城改建成形制宏伟、功能齐全、既能防御又能进攻的砖质军事城墙。这项工程浩大,财力短缺。偏在此时,洪峰爆发。沟通南北交通要道的天水桥倒塌,南北交通中断,“百姓或涉水而过,或绕道而行,生活极为不便”。 章时鸾不忍百姓跋涉之险,毅然决定城桥并举。但又考虑到维修城墙已投人大量财力,章时鸾不愿意再向上级部门要钱,更不忍向下摊派,于是决定自己带头捐出俸银。在他影响带动下,当地的士绅大家纷纷捐款,很快便凑齐修桥的资金。

保定现存的天水桥即是1572年章时鸾所修之桥。“诚一方之钜丽,为百年之伟观也。”这是明代文人孙慎在《重修天水桥记》中的感喟与祝愿,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竟一语成偈,天水桥在保定府河屹立至今。据史料记载,在四个多世纪的光阴里,天水桥经历二十五次特大洪峰的冲击,依然完好无损。


章时鸾修建的保定天水桥

政去人声后



章时鸾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后专理河堤,在督筑黄河南堤时,不避风雨,经年在舟船中巡察河堤,患上了风湿病,只好退职还乡。在家里待了四年后,又被朝廷诏去治理河堤。终因病情发作,不久就去世了。

常言道“政去人声后,民意闲谈中”。早年,章时鸾离开邹县,百姓念念不忘他的恩典,为他在孟庙旁建造了生祠,立了碑,由时任邹县知县许守恩亲自撰写碑文,记载章时鸾在邹县所建功德。后来,章时鸾从保定调走后,保定百姓也感恩其筑城修桥的功德,在天水桥畔修建了一座章公祠。在《章氏家乘》中,记载有一篇《送孟泉章公之任督修漕河应台序》:“凡有关于民生治道而可以报圣天子知遇之隆者,罔不殚厥心焉,既厥力焉。至于城垣之修成,累年末就之工桥梁之建,底两月亟成之。政固公之朝夕不懈于权视之劳,而子来之民,实出于感应之诚。”足见当时百姓、官员对章时鸾评价。

章时鸾的才能还体现在公正断案中。明代朱国祯《涌幢小品》中有一篇《雪冤解狱》,详细记录了章时鸾平反冤案的经过。据载,御史栾尚岳家中的小妾和仆人私通被人发现,怕受到惩罚,便收买了一个屠夫,乘着夜色把栾尚岳夫妻都杀死了,又偷偷把血洒在和栾有怨仇的赵某家门口和经过的道路上,诬陷赵某。赵某因此被抓入大牢,判处死刑。复审时,太守章时鸾起了疑心,私下询问仆人最亲厚之人。得知是屠夫后,就把屠夫的母亲抓来审问,使得真相大白。最后,仆人、小妾和屠夫均认罪伏法,而“御史之冤得雪,赵氏之狱得解”。


《青阳县志》(光绪辛卯版)记载的章时鸾事迹

为官德先行



章时鸾为政清廉,据《邹城历史人物》记载,其从政13年间,只有一名随从跟随,从不带妻儿入官衙。升迁时,随身所带只有两箱旧衣服,行李萧然。章时鸾爱民如子,他的诗文中怜民、恤民之心,常跃然纸上。在他编著的《名贤言行录》(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有记录)中,他叹道:“命官者,优养多日,事关万民生死亡存,兴衰疾苦,要在名节,去从进退,决在自我。不重名节,枉法非为,大饱私欲者终成粪土,世所不齿。”

“纸赎由来只纳金,谁肯积谷念苍生。春时罚赎秋时偿,又省贫民一半银。”这是他写的一首题为《纸赎》的诗。纸赎就是打官事的诉讼费,本来应该收银两的,但他让贫民百姓交谷物冲抵,而且可以延迟到秋收后再交。因为春天青黄不接,粮食少粮价高,秋后粮食收获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这样就给贫民百姓节省了不少。

还有一首《见民受刑感》的诗,他写道:“吾民同胞一体系,居官何必苦淫刑。商沥已逝近千载,汉史犹存酷吏名。执法常存钦恤心,更怜死者不重生。虞臣皆帝罕无后,只为当年浪用刑。”民众受刑,都让他感叹不已,不忍见之,可见他时时处处为民分忧,替民着想的拳拳之心。


    关注 国资廉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