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讲堂】李国鹏 《论语》微课(1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素材转载自:“养心堂”

经学讲堂·微课堂

主讲人:李国鹏

整理:启明灯 

《论语》微课(13)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今天开讲的《述而第七篇》讲的是圣人谦己惠人之词,还有一些容貌、行事之类。

原文:(1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翻译:孔子说:“ 富贵若可以合于道而求得,虽然如执鞭之贱职,我也可以去做。如果不可求得,还是遵从我的道。”

李校长说:大部分人都认为富贵是努力争取,甚至掠夺可以获得的,但从孔子的言论明显可以看出不是这样的,也有命运之说,富贵在天。

郑玄就说,“富贵不可求而得之,而是修德以得之”,是修来的。

《大学》也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才,有才此有用”,德行够了,周围人信任你,人脉就是财运,钱花到正当处,钱财不是争取得来的,他要遵循人性规律,安于义理,不能伤天害理,否则就算得到了,失去会更快,孔子比喻,“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执鞭之士就是仆人,我也可以做,他明白道理,不是求富贵,而是求自己安贫乐道,自然而然,用则行,合于道义就拿,不合道义就不拿,从吾所好。

原文:(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翻译: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研习三月来竟然不知肉味,感慨道:没料想音乐可以达到如此呀!

李校长说:孔子在齐国,听到舜时候的音乐《韶》,他在前面也曾称赞韶乐尽善尽美,听到后竟然三月不知肉味,他就感慨:乐可以美到如此地步。《史记》也记载了此事,“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也就是说,他学乐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浑然忘我,读这章,第一可以感受到孔子好学,孔子是大音乐家,其实也无所不能,射箭也是绝顶高手,不仅射箭好,射礼更好,驾驶水平也了得,常配宝剑,也可知武功超群,常带古琴,弦歌之音不绝,孔子以学为乐,达到忘我陶醉的境界。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这章可以再次感知孔子的好学,另一方面他听的《韶》乐,《诗经》中说,“放郑声,远佞人”,这里说“声”不说“乐”,是因为《礼记·乐记》中记载:“禽兽知声而不知音,众庶知音而不知乐”。普通声响是声,“声成文谓之音”,有一定旋律节奏是音,“德音之谓乐”,而“唯君子为能知乐”,“乐”能辅助人的心灵修养,能让人德行增长涵养的才叫“乐”,这不是现在流行乐能达到的,普通人是无法区别靡靡之音和德音雅乐的。大部分人只是听到好听,止于耳欲,不知音乐对人性人情的影响,雅乐可以化民成俗,如果中国社会无论乡村还是城市的公共场合都飘着德音雅乐,那么人出来也会文质彬彬、平和气象。正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提倡家里要经常播放德音雅乐,淡淡环绕,如果到处都是刺激性音乐,人就会颓废或者妄念很多,那样人心就会乱。

原文:(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着粗淡饭食,喝着白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睡觉,快乐就在其中,若不以道义而得到富贵,我视为天上飘过之云。

李校长说:“饭”不是现在的名词,而是吃的意思,朱子解释“疏食”就是粗食也,粗糙的饭菜,疏食也可读作疏食(sì),食(sì)也是解释成饭。饮冷水,没有枕头,就枕在曲起的胳膊肘上。圣人的心是浑然天理,即便很困顿,周游列国时穷途末路间,困于陈蔡,有时连饭也吃不开,但弹琴歌诗,很开心,夫子的快乐不在生活的物质,快乐是内心明道,生命的体悟,所以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章和前面颜渊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是一个意思,所以叫孔颜乐道,宋儒从周敦颐开始,包括二程,在传教时一般会出一个题:孔颜之乐,乐在何处?这是身为一个儒者,学儒家思想要思考的问题, 这就成了宋儒的入门,也是深刻的生命体悟和思考。特别是程颢写过:
秋日偶成
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原文:(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翻译:假如我早些年学习《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

李校长说:这一章很有名,但自汉朝以来有很多说法,比如“加我数年”很多学者读成“加(jiǎ)我数年”,是假如的意思。孔子说50学易经便可以没有大过错,有人就想,这是孔子四十多岁时说的么?有的人认为这是孔子70多岁时说的话,但这里又说50学易,不就自相矛盾了么。其实他们推论,比如刘宝楠就说:孔子是50前得《易》,但易道广大,不容易学,到晚年他重复原来的话:“假我数年,我于易则彬彬矣”。就说,给我一段时间,我会好好学习周易,便可以非常融通合一,无大过。

其实孔子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也没必要做纠缠,我们最主要是要从中吸取明白孔子的深意,对自己学养境界有所帮助,因为有的事情在历史上确实说不太清楚。

学习《周易》可以明白吉凶消长,进退存亡,就可以没有大的过失,这个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孔子在强调易道之广大无穷,告诉大家不可不学,也不容易学,要深入的学。《周易》这本书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远古、中古、近古,远古是伏羲画八卦,然后周文王做六十四卦,孔子又加了系辞、十翼,赋予哲理,三个大圣人才把这部《周易》完成,有《易传》,传说是孔子所做。这部书在儒家是五经之一,道家三玄之一,被称为群经之首,很重要。里面哲理深奥抽象,不易理解,所以孔子态度是不可不学,韦编三绝,会很长时间的研究。

原文:(1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翻译:孔子读《易》用的是雅言,在读《诗经》《尚书》,包括主持礼仪时,都用雅言。

李校长说:雅言相对来说,因为周代是陕西口音,他会以陕西人口音为当时的国音国语,就像现在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因为雅就是周朝西都的正音,大概和陕西方言是一致的,是当时的普通话。

读书系统也被称为我们读书人自古以来的重要传承,《尔雅》就是正音、解词意的,本来是一部字典,但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声音不对,书籍也就读不对。隋代的陆法言定了部《切韵》也很有名,到南宋山西平水人刘渊定了个平水韵,直到现在还有流传。其实中古音在闽、粤,也就是广东、福建、江浙都有保留,山西话也有很多保留。现在日本韩国如果平常读书说话我们听不懂,但如果他们读《论语》我们能听懂,因为我们自古以来读书有文法,从孔子开始,有文读系统通过老师口传心授,形成一个系统。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






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之美。



《周易》暗藏民族思维方式密码
幸 福 讲 堂
点亮心灯,智慧相传



《父亲的忠告》全集



《训儿俗说》
福田心耕


    关注 启明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