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你所认为的“青衣”是怎样的呢?

 

作品名称:青衣·青云作品重量:39g作品尺寸:42×29×23mm作品材质:南红玛瑙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人往往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而在戏曲中,最能体现这一种情感的则是青衣。

青衣如梦,梦如青衣。看戏的人必然看过青衣,熟悉青衣,《汾河湾》中的柳迎春,《大登殿》中的王宝钏,《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白蛇传》里的白素贞,《铡美案》里的秦香莲,《文姬归汉》里的蔡文姬……

青衣不是天上的仙子,而是民间女子,她既是女子的形,也是女子的魂,不管是皇后民妇,胖瘦媸妍,骨子里都是青衣。在青衣的脸上,一嗔,一喜,一笑,一怒,一娇羞,一伤感,一爱恋,一幽怨,统统是凡尘女子的表情,有烟火气,有人情味儿。在人世苦涩悠长的漫漫岁月里,因为有了青衣的存在,才有了几分经营生活的心思。如果说男人心中是无限江山的豪情壮志,那么青衣心中则是点点滴滴过日子的智慧,“家有贤妻夫祸少”,青衣的贤惠与温良是普天下男子的定心丸,无论生计有多么艰辛,她们总是以女子那种柔韧的力量,让人觉得世间的岁月水远山长,意思无限,希冀无限。



《大登殿》里的王宝钏一出场,身上就带着十八载的寒窑之苦。王宝钏是京剧中的大青衣,由小姐到贫妇,再由民女到皇后,中间几多跌宕。做小姐时不嫌贫爱富,信守金诺,是闺中少女的知书达理;十八载守寒窑,矢志忠贞,这就是青衣的坚忍了。生活虽然贫薄,青衣依然不改其端重典雅,当薛平贵谎称带来家书时,她还是会为自己的衣衫褴褛掩面一羞,这里面有着女人的自我尊贵,也有着女人的无奈辛酸,是做女人的可怜可敬;然而受了大煎熬以后,还能够享得起大富贵,青衣就是有这样的从容气度。

曾看过东城区文化馆京剧社排演的一出《大登殿》,扮王宝钏的女演员年近六旬,身材矮小,眼睛高度近视,可一上了台,会给台下的观众这样一种感觉:她真的相信自己是母仪天下的王娘娘,她的雍容不是做出来的,是渗透出来的,她身为女人一辈子生活的甜酸苦辣,在那一瞬间,都给了她所扮演的人物。其实在生活里,她本来就是个青衣,青衣会让一个鼎镬生涯的平凡女人,觉出自己深藏的高贵。



真正的青衣来自于民间,她们通常是在傍晚时分,洗好了碗筷,奶过了孩子,烧好丈夫的洗脚水,灌好公婆的汤婆子,然后整一整衣衫,理一理鬓发,从容的走向稻田中央的戏台。穿上戏装,插好满头的珠饰,她们就完成了向理想中的自己的蜕变。现实中的青衣总是寒薄平淡的,可是此刻,青衣迎来了属于她的繁华,这种繁华,足可以使千百个清冷的朝朝暮暮蓦然生辉。

都说青衣苦。

青衣的苦,是出嫁离家的苦,是生儿育女的苦,是没米少柴的苦,是独守空房的苦,是奉婆养姑的苦,是红颜渐凋的苦……归根到底,是千百年来女子心底的苦楚。所以最怜惜青衣的,不是男人,而恰恰是女人自己。



男人看青衣,看的是风月,女人看青衣,能看清楚一辈子的悲伤。

所以爱看青衣的人都是有些年纪的人,因为她们和青衣有着共通的岁月。看青衣,是看自己。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认为青衣所展现的那种古典女性的美符合他们充满现代意识的驳杂的审美。青衣失去了欣赏他们的人群,但她们依旧执着的坚持和守护着这样的美。

青衣仍在舞台上挪动莲步,浅笑低颦,只不过带上了孤芳自赏的苦涩意味。她们的戏,一半儿演给台底下的观众看,一半儿演给自己看。



她们始终相信自己是美的:学艺之时,曾无数次对着练功房的镜子打量过自己的身影,一个云手,一个盘腕,一个转身,几步圆场,到水袖的轻颤,眼神的流转,指尖的兰花形状,面庞的百媚千娇,都是老师手把着手传授讲解,心里一遍遍想象过的。这样精致致攒出来的一个女人,她腼腆,淡秀,恬静,妩丽,她包含着中国传统女子所有的风情,她堪称人间尤物,怎么会不美呢?这是青衣自己永远想不明白的问题,越想似乎便和现实离的越远,渐渐的,舞台像是从历史的背景里浮升出来,台上的女子青衫鼓荡,水袖飘忽,亦真亦梦,浑不知“她”是从哪个朝代走来……

有人想要留住青衣,其实不必。人间所有的女人,经过岁月之后,都会成为青衣;所有的男人,数尽红尘以后,都会爱上青衣。青衣最后的归宿,就是这些了解到人世沧桑的人们的心里。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关注 儒玉轩玉雕艺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