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架子”的论说——胡俭雷

 

现在社会上对一些人练的拳称为“花架子”。历史上武林界是对谋些人练拳只注重表面而不注重内在功法练拳的一种称谓。“架子”,是拳的套路俗称。“花”,是美,是漂亮的意思。但是,如果两个词语连起来“花架子”,就被人们称做贬意词语了。下面分两个方面论述...

点击上方“开合太极”订阅更多精彩

福刚按:

本文作者胡俭雷先生,男,生于1957年2月5日。1974年和1981年先后拜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先生的弟子胡俭珍(胡席圃)、女儿孙剑云为师,学习孙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及器械等,是孙氏内家拳的第三代嫡系传人。现任国际孙禄堂武学联合会副主席、河北省沙河市孙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等职务,多年来矢志推广孙氏内家武学、弘扬国术纯正智慧,武学理论修养深厚。

编者日前在上海游学期间,承蒙胡先生多方关照,那油菜面条的香气连同先生操拳的身姿恐怕要终生难忘喽!

  现在社会上对一些人练的拳称为“花架子”。历史上武林界是对谋些人练拳只注重表面而不注重内在功法练拳的一种称谓。“架子”,是拳的套路俗称。“花”,是美,是漂亮的意思。但是,如果两个词语连起来“花架子”,就被人们称做贬意词语了。下面分两个方面论述。

一是拳架与拳的内涵脱节分离,就象肉体与灵魂游离一样。拳架打的漂亮,打的美并无过错,但要看其外在形式是否与内涵形成完整的统一体,象目前仍在传播的所谓的国家简化太极拳,它形式上很美,因为它加进了体操、舞蹈艺术的元素,的确在观赏性上很惹人眼,对于不懂武术的人很有诱惑力,再加上一些国家强行推广的因素,所以,简化太极拳风蘼世界,我听过好几位非常有影响的“权威”人士说过“简化太极拳的功劳是让世界更多的人认识了太极拳”。的确简化太极拳为中国太极拳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但是,它的负面作用也害了很多人,一是它拳架只注重了外表形式的美而忽视或放弃了太极拳的内在要求,结果造成越练、越下功夫关节越疼,以致将关节修复或换成人工关节。还有的专练所谓的“国家简化套路太极拳”的“大师”精气神很差,身体健康也很糟。因为它偏离了“中和”,违背了人体科学和自然科学。说简化太极拳推动了中国太极拳的传播,反过来说,如果当时只让中国的太极拳大师遵照“易理”或太极拳的理论编创太极拳套路加上国家的强行推广这个套路肯定效果更好、普及的更快。现在很多传统武术大师碍于面子,怕影响“团结”或怕影响评头衔、名气什么的不敢公开直面表达,当年孙剑云恩师给我详细讲述过简体太极拳的诞生过程,当时是太极拳和体操、舞蹈专家一起合编简化太极拳,把“易经、阴阳、八卦、丹道修为、天人合人等词语和内容都说成糟粕。现在,无论在职或大权在握的人如何粉饰简化太极拳都掩饰不住它的负作用。因为,这么多年我四处奔走教拳所到之处遇上深受其害的人很多,他们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实践出真知,实事胜于雄辨,所以我对简化太极拳称作“地沟油太极拳”,吃少(练少)了无所谓,吃多了就有害。体操、舞蹈很多时候气是上提的,要的是张扬,奔放,而太极拳要的是气沉丹田,含蓄、内敛,两者是截然相反的。还有一个负面作用就是误导了许多人,认为练太极拳腿起的或踢的越高,腿下蹲越低越有功夫,致使许多人一昧的追求极致的下岔和腿脚的高度,甚至裁判也把此项做为评分条件。这种误导贻害了中国乃致世界几十年和很多人。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继续把身体做为试验品而遭受其害。做为我们几十年从事传统武术的人不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敢于面对现实把中国的太极拳扭入正规道上。这是拳架编的有问题,责任不在练习者。

二是给人随意扣“花架子”帽子。现在,有一些人动不动就说人家是“花架子”。 这也有两种情景,一,的确有些人只注重表面的形式,不去探究架子的深处和内涵。二,有些人为自己练不好架子(不肯下功夫),为自己的懒惰而找借口,找托辞,一心想“取巧”。正确的拳架,漂亮的拳架来自于要领、规矩的依托,就拿孙氏拳来说,孙禄堂先生在前几代大师们的基础上将拳架锤炼、重构使其最佳化,在他的著作中强调练拳时“差之毫厘,则谬之千里”,怎么能说外形动作差点不要紧或无所谓呢?说这话的人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外形动作不标准、但注重内在的,内功练的好。试问这些人:你为什么要让动作差点呢?你的内功又是什么呢?你连一个初步的外形都学不象或学不好你又怎能练好内功呢?其实这些人也想把式子动作练的好一些,就是他不肯认真、刻苦的按照规矩练,这些人还口口声声说要明拳理,拳理是什么?拳理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怎样练拳的理,一部分是外形与要领规矩正确时产生的功效拳理(譬如丹道、经脉、内流量即内劲等)。可以说,只要是真正宗师千捶百炼定型的拳,只要做到拳架动作标准化,使其达到极致加上苦练才能使其功效达到极致,才能长功夫。你的外形动作差说明你要领、规矩没做到家,各项规矩没有兼顾或顾此失彼或整体不协调,你想动作漂亮、规范但就是不能。所以,你的内劲、内功纯属胡扯。还有的人爱说一句“不能傻练,要明理”。这句话没错,但决不是从网上或书上这抄一句,那摘一句的,什么气呀,意呀,上丹田呀,下丹田呀等,就拿孙氏拳讲真正的练拳时的拳理就是:身体各部怎么运动,动、定时各部的角度、尺寸、肢体到达的时间(身体各部的相互配合、呼应),再者是“三害九要”的执行,“顺中有逆,逆中用顺”八字总纲的贯穿整个动作和式子。这就是孙氏拳的练习时的拳理,只有这一条一条的努力做到家了,加之一定的数量就能使身体各部协调,这样也才能悟出内在的拳理。所以说,拳理不是看或听了一些理论明白的而是规矩加数量在你的身体反映到脑子及骨子里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体悟”,这才是明理。就象当年有些人问我恩师孙剑云孙氏拳的秘诀是什么?回答:“规矩,时间,求中和”。所以说,不要被一些书上的一些玄奥的词汇、句子给弄懵了,孙禄堂先生在他的武学录中引用了一句孔子的一话:“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有些太极拳理论家们为显示自己有学问,这摘一句,那抄一词。举一个生孩子的例子。只要正常的一对男女是很简单的事,只要做好怀孕前后及产前产后的工作就可以了,难到还需要研究精子和卵子是怎么生成吗?还需要研究细胞的分裂与组合吗?那是生命科学家的事。练拳的人只要按老师的辅导,遵照拳的外形要求和规矩、要领就可,随着练拳的时间增加也就是量上去了自然会体悟出,什么“懂劲”“内劲”都不是看书得来的,是规矩加练而体悟出来的。斯大林说:“有的时候数量也是质量”,也就是哲学上讲的“从量变到质变”。

任何一种肢体运动形式的项目都有形体的标准要求,这个外形标准的要求都要有规矩和要领依托才能实现功效的最大化。武术项目更是如此,譬如,形意拳的劈拳,大致的说就是一个上钻拳,一个下翻劈掌,就这么简单,两个动作就是一个三体式的左右交替变换。但在现实中(包括网上些视频)打的千奇百怪。大部分原因是没有在最基础的“三体式”上下功夫。我曾经遇到两个学生,都学过形意拳,让我给指点一下。一个说是跟他爸爸学的形意拳,我问他为什么不让你爸给你指点,他说他爸老让他站三体式桩,他不愿意站,所以就不跟他爸学了。一听这我心里就明白了,然后他打给我看,果然形意拳的味道一点也没有,就连样子也差十万八千,我给他讲,三体式是形意拳的骨架,人没有骨架怎能站起来?三体式是楼房的圈梁柱,没有它高楼承不起来,形意拳就是移动的三体式,不会站桩,站不好桩等于没学形意拳。还有一位远道来的学生说,在他们公园跟一位老师学形意拳,老师根本就不教站桩(老师可能也不会)。结果,拳打的更是一滩糊涂。我现在就拿平日里教劈拳的要求为例谈劈拳外形与规矩。从三体式起,左掌顺左腿自然下落同时向内裹并攥拳,拳心向上落在左小腹处,右掌在左手下落的同时一起向内裹并攥拳(转一小圈)拳心向上,上提在右肋处。左拳接着顺着往上经肚脐上提至心口处往距下巴一个拳头的距离,呈45度角向斜上方钻出去,拳头要高不过眉,低不过口,拳心向上停住(这叫做拳从口出),要注意的是,左拳从小腹处往上提钻时左小臂要轻贴着左肋,切莫勾拳。当左拳从心口往上钻时左脚同时向前呈45度角垫半步,内裆要撑开,这时,左胳膊肘和左膝上下垂直,眼睛看左拳中指,从侧面看左小臂与右腿是呈平行即45度。这是外形规矩要求。内在要领是要做到“起钻”,“起如钢锉,起如挑担,起如摘籽,起要横,起是横之始,钻是横之终,起横不见横”等,就是头领着劲随着左拳往上钻时右腿蹬地把左拳蹬出去的感觉或者说象欲纵身摘树上的果子似的。左拳上钻的时候有点往外旋,当过了嘴之后要把拳头放顺,就是“起是横之始,钻是落之终”。但外形上不能有明显的外旋样子,只是在左拳向上钻的时候身子和拳有外旋的横劲,这就是“起横不见横”。接下来是劈:右拳拳心朝上从右肋处经心口与正在外裹拉回的左拳上方相遇,两拳距心口前上方二至三个拳距离时,左拳拳心朝下右拳拳心朝上,右拳中指的跟与左拳食指跟似挨非挨时翻拳变成掌向前推出去(要有往下按劈的劲意),大拇指横平,指尖重合与心口,食指尖与肩平,眼看食指尖,左拳同时拉回到大指跟在肚脐处停住。当右拳从右肋处往上时右脚一起(将脚踝骨与左脚踝似挨非挨)迈向前并落下,一定要与右拳同时到达,整个身形呈右三体式。这是外形要求,内在要领规矩要做到“迈步如槐虫,劈似斧,落要顺”,往前迈步时用前脚指扒地,后脚极力蹬地,用腰胯将右手掌象鞭子一样甩过去,也称“鞭秆劲”。这一“钻”一“劈”过程中要做到手脚齐起齐落,劈过去的拳可以有声音,但不能刻意跺脚,要自然产生的声音,要与手脚落下同步。在初期明劲阶段还要求有落脚的声音。打过去的拳,推劈出去的掌要顺溜,全身不可有一处呆滞、僵劲,表情当然也不能呲牙趔嘴,如果表情有呆象肯定身上有不畅通的地方,所以劲就不能从身上发出的力全部送达手上。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按“三害,九要”做,要做到“头,起而钻,头,落而缩,起为钻,落为翻,就是势子往上往前起时头领着劲,脚极力蹬地往上钻,往前推往下劈为落翻,头要和下巴要往回收缩。整个动作要贯穿孙氏拳的总纲:“逆中有顺,顺中用逆”八字方针。拳和掌越往前走,肩内根和头越往回缩,拳越往上钻胯根越内缩,前手越往前走后手越往回拉,才能做到抻筋拔骨,力达四稍。这一起钻,一落翻劲意象翻浪,左右交替打劈拳象驱动的火车曲掍轴,但身体还要极力的蹋腰,提缩着劲,保持身体运动的平稳,后脚跟步时不要让人看到脚底,“起钻”是开,裆要内开,身子也有向外开的感觉;“落翻”,打出去的拳,推劈过去的掌是合,两膝微微内扣,身上要有合的感觉。关于呼吸,如果外形做正确了,要领规矩做到了,自然钻是吸,劈时呼,如果刻意讲这样呼吸有爱钻牛角尖的人过意注重呼吸而忽视了其它要领甚至导致身体出现毛病。当然,不同的基础几层次要不同的训练,如是初学者还要在脚踝骨相遇时似停非停一下,为的是练习提缩劲,有点欲放故缩的意思。目前,我还没发现有人把一个劈拳写的这么细,如果您这一条一句认真做了并每日保持一定的数量苦练功夫一定会上去的,您就会“体悟”出什么是形意拳,什么是内家拳,再去学其他式子就很容易了。

上面我只例举上一形意拳的劈拳,其他拳都是如此,认真,认真再认真,规矩,规矩再规矩。所以说,只要是原创拳没有弊病,把“架子”练到“极致”功夫会自然上身。
























刚哥出品|必是精品

公众号请搜索:开合太极

或长按上图二维码关注


    关注 开合太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