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电影化”非华谊兄弟业绩下滑主因,收复河山还需摆脱大咖依赖症

 

3月27日,华谊兄弟公布2016年度财报。报告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营收35.03亿元,净利8.08亿元,...



3月27日,华谊兄弟公布2016年度财报。报告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营收35.03亿元,净利8.0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21%,而这也是华谊兄弟上市8年来首次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除此之外,华谊兄弟预计今年一季度亏损6300万至6800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2.62亿元。

对于财报成绩明显下滑的原因,业界都很清楚。去年华谊兄弟主投的多部电影票房都不达预期,2016年华谊兄弟在影视娱乐版块的收入仅为25.62亿元,同比减少9.56%,不及老对手光线传媒的一半。

很多人认为华谊兄弟自提出“去电影化”概念后,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在影视板块业绩下滑是由于花费精力布局其他业务,比如它想要做实景娱乐,将诸如《非诚勿扰》、《太极》等电影IP开发打造成主题公园;布局游戏业务等。这些业务确实分散了华谊兄弟的一部分精力,但带来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熊哥认为,作为一个立足于文娱行业的影视公司,需要全产业链的支持,华谊的这种布局是没有问题的,也是整个行业趋势所向。其它业务占比增加只是影视板块下滑的客观原因,并且对其影响并不大。

那么,华谊兄弟究竟为什么在内容上的优势越来越小呢?熊哥从华谊兄弟对于财报给出的官方解释中也看出了一丝端倪。

去年电影《摇滚藏獒》、《罗曼蒂克消亡史》、《我不是潘金莲》等都没能为华谊带来营收,甚至有些产生了严重的亏损。但华谊方面对他们2017年影视业务依然持乐观预期,而这种自信主要来源于2017年华谊即将上映的几部大片儿:冯小刚导演的《芳华》、徐克导演的《狄仁杰3》、管虎导演的《八佰》……

依旧是“大师当道”。中国影坛几位响当当的导演都在其中了。而华谊兄弟恰恰是因为过度依赖像冯小刚、徐克、管虎等这样的个人IP,才没有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中占据优势,反而被对手反超。

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曾在早前的采访中表示,“华谊电影最核心的还是人”。所以早年间的华谊兄弟的确是凭借很多知名导演及明星构建了一个“影视帝国”。

冯小刚与华谊的关系很多人都略知一二。自1999年电影《没完没了》开始,冯小刚就开始了与华谊的“深度绑定”。而从签约导演到公司股东,十几年间冯小刚也为华谊贡献了诸如《大腕儿》、《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但很多人不知道,冯小刚在拍完《天下无贼》之后,与华谊合约到期,曾短暂“出走”华谊,而一年之后又重回华谊的经历。

去年华谊兄弟携手冯小刚推出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之时导演冯小刚因排片问题与王思聪撕得不可开交。影片在一路炒作之后,以4.84亿票房收官,未完成5亿元保底。不过在双方骂战中却意外牵出了冯小刚旗下东阳美拉与华谊兄弟的对赌协议。具体情节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熊哥在此就不在做过多赘述了。简单地理解就是冯小刚成立了一家空壳公司然后迅速被华谊以10.5亿收购,并签订每年不低于1亿净利润的对赌协议

而这份对赌协议的意义何在呢?从对赌金额来看,1亿这样的净利润放在2015年这样的电影大年中并不算高。以冯小刚的个人IP效应,即使一年只有一部作品上映,也基本能填上1亿的坑。2015年底冯小刚的《老炮儿》获得9亿票房,而像这种剧情片成本并不会太高,1亿的净利润是完全没有压力的。而即便东阳美拉此后5年的利润都是零,那么5年需要补偿的现金业绩总和是6.75亿元。而冯小刚今年已经拿到了10.5亿元,明显是无风险收益。显而易见,华谊是想通过收购行为拉拢冯小刚,以此深度绑定冯小刚这个大IP,以防冯小刚的“第二次出走”。

除了冯小刚,华谊兄弟与成龙、徐克等几位华语市场最具号召力和专业实力的成熟导演都有着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也符合华谊兄弟一贯秉承的“以人为本”的概念。

但随着大众的观影理念不断进步,观众对于电影内容本身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去年一年的影市可以看出,个人IP失灵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去年,张艺谋的《长城》、王家卫的《摆渡人》、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就“前赴后继”地证实了这一点。
《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失利对于华谊兄弟来说也算是“切肤之痛”了吧。即使有冯小刚这样的极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加上与万达骂战的炒作,依然没有“烧热”11月的电影票房。而华谊对于2017年电影盈利的重任依然押在冯小刚、徐克、管虎的身上,在没有看到作品本身时,熊哥不敢妄言电影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但熊哥想说的是,华谊在坚持了这么多年“以人为本”之后,也应该考虑到,现在的观众大多数都是为内容买账的。

 

转自:娱乐飞弹熊(ITzaocha)

作者:熊大
爆文回顾
/  互 联 网 老 兵  /

➤  互联网老兵“迅雷”

➤  得名“爱彼迎”后的Airbnb,如何反围剿?
➤  马云买下大麦网后,“永乐们”还有机会吗?
➤  滴滴们开始的最后冲刺——网约车春天众生相
➤ 315国品曾涉嫌欺诈消费者,国品没看只有广告费吗?
/  互 联 网 新 势 力  /

➤  这么low,就别说自己是共享单车创业者

➤  新一轮调控政策后,前“独角兽”爱屋吉屋能起死回生吗?

➤  好好的迷你KTV,干嘛非蹚“共享”这滩浑水

➤  对话轻芒创始人王俊煜:工具与内容创业者的大野心

➤  改变潮水的方向,摩拜推红包计划鼓励用户骑行搬运

商务合作请联系QQ:800062661、800051170
投稿邮箱:news@sootoo.com


    关注 速途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