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儒商——周家历史
凤翔周家,有史载于明初,初居县城文昌里,明中叶经商发迹,其后科甲数十人,周家遂成为西府名门望族。周家经商致富后,大力扩建购置良田千亩,在城东桃园里修建十余亩周家花园(现为周家门前村),在城西陈村建大型养马场(现为料地村)...
作 者:周 磊
图 片:来自网络
来 源:【时光捡漏】——一个不善于追热点,博眼球,只想静静地讲普通人的柴米油盐的琐碎家常、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偶尔发发牢骚,偶尔转述别人故事的公众号!
投 稿:13772706338@139.com

凤翔儒商——周家历史
文 | 周 磊
在凤翔县城有座明末清初四合院建筑周家大院,为明清两代西府儒商周家住宅。《凤翔县志》记载,以商致富的县籍商户主要有县城的周家、邓家,王堡村的张三仲家,刘淡村的马长泰家。周家门前周鼎家历史最久,发迹于明代,资本雄厚,商号分设于汉中、广元、成都等地。清咸丰年间,凤翔形成陕西最大的糖庄。周鼎家开设的长春益、长春丰专营糖业生意,在关中居垄断地位。每年四川糖商发货至凤翔,均下榻于周家商号,然后批销西安及关中地区,远销甘肃、宁夏、青海等地。清同治至光绪年间,周、邓两家合资开设敬太当(“当铺巷”由此而得名)。
凤翔周家,有史载于明初,初居县城文昌里,明中叶经商发迹,其后科甲数十人,周家遂成为西府名门望族。周家经商致富后,大力扩建周家大院,占地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并购置良田千亩,在城东桃园里修建十余亩周家花园(现为周家门前村),在城西陈村建大型养马场(现为料地村),其后周家便分为三支,大东家居于县城周家大院管理周家生意。乾隆六十年(1794)年周姓族人合族共立“周氏先茔”石碑,以示同根同祖。同治回乱间,周家生意遭遇冲击,于清末逐渐衰落,民国期间因军阀勒索而破产。
《明史》列传二十二中记载,洪武二年(1369年)凤翔知府周焕与指挥使金兴旺婴城固守十五日击退元将何宗哲率兵来犯,周焕为明朝开国凤翔知府,周氏一族便始居于凤翔县城文昌里。周礼,永乐六年(1408年)举人,入督察院任御史。周全,正统十二年(1447年)举人,任教谕。



周家在明清代贡生、秀才等低级功名者达数十位,其中正德年间有周继先。周易中进士出任叙州知府后,周家多人科甲入仕,万历年间先后有周诗、周西、周镐、周会、周连昌、周文彬等,天启年间周瑾取得贡生功名,另有周凤鸣曾任凤翔县训导。清初例贡周溥,监生周世宪,乾隆年间岁贡周祚永,介宾周文豹,耆宾周福寿。

周宗濂,号东生,清朝议大夫,先后出任宝鸡、凤翔代理知县,云南石屏州知州。宗钊有三子,周鼎(字铭九)、周铎(字振轩)、周彝(字秉初)。周宗钊、周鼎、周铎、周彝等父子兄弟从清代咸丰、同治到光绪、宣统五十多年时间里,不间断的资助刻印儒学书籍和乡贤著作。
周鼎,字铭九,创立正谊书院,清光绪朝实录记载:“以捐修书院,予陕西凤翔县通判周鼎为其父母建坊”。鼎乐善好施,冬施棉衣荒施粥。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关中遭灾,鼎带头捐银五千两,小麦数白石,次年,官济已停,鼎又捐银三千两。


【作者简介】
周 磊 | 凤翔周家门前人,
85后,在成都上班,喜欢研究历史,关心家乡发展!
【精华推荐】
被移栽的皂荚树
水桃花
忆起儿时交粮难
闲话凤翔西乡人
一座山与两代人的缘
东湖,凤翔人的秘密花园
离乡四十载,忆起渭北旱塬上的一湖碧水
蓝天绿水,桃红李白,走进活色生香的春天
吟诵着苏子诗词,漫步在春天的东湖畔
迎接久违的“水桃花”
这个春天,一不小心就撞上了“桃花运”
二月二,忆起儿时爆米花!
行走在梅香芬芳的东湖光影里
想起妈妈做的一碗“玉米糁子”
想起紫荆高中的杏仁油茶
纳鞋底的母亲
一碗粘搅团,一缕思乡情
这一场雪,多少人为你痴,为你狂?
我姓辛,隶属于这个独一无二的村!
《舌尖上的凤翔》
一纸奖状,翻开庞家务的一段辉煌历史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END·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感谢您抽出 


秒来阅读此文



秒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
关注 辛克RUNN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