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人次的口述,还原一个民族负重前行的侧影

 

七十多年前,国难当头,硝烟弥漫的土地上,曾经的他们,在战火下,活着、爱着、憧憬着。七十多年后,有人已垂垂老矣...

七十多年前,国难当头,硝烟弥漫的土地上,

曾经的他们,在战火下,活着、爱着、憧憬着。

七十多年后,有人已垂垂老矣,有的早已逝去……



题字的是大家熟悉的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

为了和时间赛跑,抢救口述史,

他还成立了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专门从事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学术研究,以及传播、交流工作。



自2002年始,至2015年底,口述历史团队收集并整理涉及电影、外交、战争、知识分子、知青和民营企业六大领域,逾4000人次、近百万分钟的口述历史采访影像及大量相关视频、图文和实物资料,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口述历史影像库之一。

《述林》是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出品的国内首本口述历史类MOOK,致力捕捉大历史中普通人的独特记忆,用人物、故事、细节去勾勒口述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历史。内容选材主要取自现有的采访。

第一辑《述林1: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1931—1945中国往事》是团队成员走访了21位中国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及其家属,收录了二十一位老人对抗日战争的点滴回忆。



在书中,这些世纪老人回忆年轻时代遭遇这场战争时迁徙漂泊、辗转求学、敌后杀敌、远征缅甸、文艺抗敌,用故事和细节勾画出一幅普通民众的抗日战争史。



书中所收录的这些讲述、手记,用故事和细节,为我们提供了触摸那场战争的另一种路径。

个人的记忆,呈现的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





想起来真是玩命,可以说置生死于度外

口述:彭嘉衡

摘自《述林1》



1944 年11 月我(从美接受飞行训练)回国,到了昆明一看,人民生活那么贫苦,国家那么贫穷,日本飞机那么猖狂,感触很深。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培养你出去,要跟日本人拼一拼,要报这个仇。

以后从昆明又到国民党在重庆的空军总部,没有一个礼拜,就把我分到芷江的美国十四航空队。

到芷江下飞机一看,加油车加油,地勤人员挂炸弹,忙成一片的战争景象,一看就知道这是前线机场,跟日本打仗大家都很卖劲。我在芷江第一次报到,是十七中队,听他们讲,前几天队长林耀(林耀是我初级班时另外一个组的教员,是广东人)死了。来了没几天卢誉标分队长也死了。然后一起回来的陈置,元旦出去就没有回来。再过几天俞扬和给日本的高射炮打下去了,还有我的同班朱杰,也受了伤。那时候年轻,说实在的,都玩命了,不管了。

我跟马宗骏说好,讲不定你我哪天也回不来了。他哥哥在什么地方,二哥在哪里,三哥在哪里,地址都给我交代好了。我国内没有什么亲人,在南非买的好手表上飞机也舍不得戴走,最后放在枕头底下。我说如果回不来,就送给我女朋友。

有一次我追着一艘军舰,那军舰在长江上从东往西走,我就俯冲下去,对着他打,我们打的时候都是曳光弹,打出去你看得到。你也看得到底下冒火,他也对着我打。现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议啊,我想撞上去算了,同归于尽。快到了,哎呀,撞上去明天不就没有人来打了,还损失一架飞机。那不行,临到头上就再拉起来,回到机场一落地,看到飞机屁股底下二十几个弹孔。现在想起来真是玩命,可以说置生死于度外了,哪怕同归于尽都可以。

我还记得炸长沙北面的一座桥,前面八九架飞机没有炸中。我是新队员,最后一架,我飞得很低很低,快到的时候,才把炸弹投下去,也是中了好多弹,很危险的,但是炸中了!回去的时候,美国大队长问我怎么炸的,我就说快到的时候再投炸弹。当时还表扬我了,可能后来得到十字勋章跟这也有一点关系。

还有一次就是炸南京,我们大概出动十八架飞机。一般出去战斗机最少四架,有时八九架,二三十几架都有。那次就是去了三个中队,起飞前讲明了,今天要炸南京的大校场,日本飞机来了一批,我们去炸它。但是不能直接去,要贴着长江飞,超低空过去,到了南京再拉起来扫射他们。他们没有发现,结果那一次我们把日本人在地面上三四十架飞机全打了,我们一架飞机也没损失,炸完了,他们上来九架飞机,我们赶过去他们就走了。

还有一次,看到一架战斗机,是美国飞行员,摇摇晃晃落地。落地之后在跑道一半那停着了,螺旋桨还在转动。但是没有看见人出来,接着就烧起来了!等救护车去的时候,我也去看了,那个人烧焦了,跟猴子一样很小。估计是被打伤了,勉强飞回来,落地以后就不省人事了。我们眼见人牺牲,那时候也不会觉得可怕,怪了,也不害怕,就是难过。

我们出任务的话,都是互相交代。早上大家在一块刷牙洗脸,下午可能就回不来了。这个情况多了,心里难受。吃饭就寝几天难过的,后来看惯了,也不害怕,那时候怕死倒是没有。
《述林1》


张钧、 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定价:48.00元
全场包邮 75折扣价:36.48元
当日发货(16:00前订单)


    关注 上海书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