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希:有勇气不跨界,是与自己的和解 《创见·2017年拾集》VOL.04

 

对于人到中年而言,向外跨越边界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同时向内跨越边界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只要让自己越来越好的信念还在,仍然葆有对世界的好奇心,葆有不断学习新东西的习惯,跨不跨越边界,选择跨越怎样的边界都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路希简介
喜欢新鲜感的白羊座。人生前三十年一直秉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原则”,努力向前,乐此不疲。随着年龄渐长,周遭际遇变化,渐渐学会与自己和解,寻求内心的踏实与自在。
1


你与众不同的“跨越边界”的故事
Boundary-Spanning Experience:在过去1-2年的人生中,你经历过学业与事业,生活与家庭,人生志趣等方面比较大的“转变”吗?尤其是实现某一种外在形式上的“跨界”经历(比如,改换工作的行业,领域或城市,经历毕业、结婚、生子等人生重要阶段,有了新的习惯、爱好或获得新的成长、成就等等)。请与我们分享“你的跨界故事”(如,在这段“跨越边界”的经历中所遭遇到的人生不曾有过的挑战,困惑与纠结等等......当然也包括独特的欢愉,感触与收获) 
我是典型白羊座,人生的前三十年是个行动派,乐不可支地追求着我想要的东西:好成绩,好学历,好文凭,好城市,好工作。每年有个大进步,是我那时对自己的要求。凭着年轻时一股子不服输的冲劲,我如愿在大城市安家落户,当了一名高校老师。安稳日子过了不到两年,我开始有些焦虑不安。我担心书就一直这么教到退休,可我还没有真正看过这个世界。于是,我去考了公务员,想去见识更大的舞台。公务员当了没两年,我有机会考了个奖学金,去国外拿了第二个硕士学位。

从小听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家训,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不断挑战自我,树立新的目标是人生的常态。“跨越边界”、突破“舒适圈”这类词从来不在我的字典里,因为年轻,无所谓边界,心之所向才是边界。凡是自己想做的事,就定好计划脚踏实地,失败了没关系再来一次就是了,我有的是时间和精力。那时的我,从来不纠结、不困惑,卯足了劲儿地往前冲,一路上收获了如愿以偿的欢愉和满足。 

转眼间,我在体制内已经呆了十年有余。相较于很多海归同学,我算“落后分子”。学成回国后,抱着回报单位的良好愿望,我没有跳槽,留在原部门原岗位默默工作。期间,我也有过两次跳槽的机会,可是都因为新单位需要经常性加班或者出差,我最终放弃了。那时,刚生完小孩没两年,老公工作也经常去外地,孩子小需要人照顾,我做了简单的权衡和选择。随着公务员待遇越来越差,工作强度和风险越来越高,我所在单位也走了不少人,有处级,也有科级。仔细分析自己的情况,我还是选择以不变应万变。一来,本人生活安定,家庭总体收入尚可,没有那么急切地需要收入的增加。二来,发展空间的上升意味着需要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工作。看到身边的领导们忙得花白了头发,甚至住进了医院,我确定这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再有,就是我的工作已经很得心应手,部门工作氛围也算不错。我不需要花额外的精力去应付人际关系和额外的工作。一度我也很郁闷于自己的不思进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可是,跟前途和钱途相比,我现阶段更希望把更多精力和时间花在家庭和孩子身上,毕竟陪伴孩子长大是更加“缺我不可”和“时不我待”的事。想明白了上述问题,我也就不纠结是否需要继续“跨越边界”的事了。

❷The Boundaries in Life and Self:在你上述的跨界经历中,是否看到了社会中存在的边界(如行业、职场,地域、人群之间的阻隔等等),是否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边界(如生活中被你分割的不同领域,包括家庭、工作、社群,你扮演的不同角色),又是否看到了我们内心的边界(比如,很难改变的认知模式,思维习惯,对人、对事某些方面的处理和沟通方式等等)。请你分享一下让你感触较深的曾经或正在面对的这些边界(社会上的,自己生活中的,自己内心里的)?你是如何看待和跨越这些边界的?你的跨界经历对你打开内心边界有什么重要影响?你觉得自己在跨界过程中所打开的边界是什么?还有哪些你看见的自己内心的边界是期待未来能继续打开的?

年轻时是一个人寻找和拓宽自我边界的最佳时期。年轻就意味着你可以尽可能以自我为中心考虑未来,无需兼顾别的要素。年轻就意味着你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设计和追求自己的人生道路。所谓一切皆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甚至地位权力等更多外在的要素。这时再面临跨不跨界的问题时,就需要考虑更多的外在因素,权衡利弊,艰难取舍,因此也需要更多的勇气和对自我更清楚的认知。这是一个煎熬的过程,像剥洋葱那样一层层去掉自以为是的部分,最后剩下的就应该是自己最真实、最珍视的需求。当你的所有选择都基于真实的自我需要,纠结与困惑应该也会随之消失了吧。

对于人到中年而言,向外跨越边界的机会越来越少(比如职位的升迁,生活地域的转换等),但同时向内跨越边界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比如对自我需求的认知,对内心精神诉求的了解,对人生真谛的感悟等)。只要让自己越来越好的信念还在,仍然葆有对世界的好奇心,葆有不断学习新东西的习惯,跨不跨越边界,选择跨越怎样的边界都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总之,跨不跨界都需要勇气,都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态度!打开自己边界的过程就是对自我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只有活得越明白,才能活得越自在!
2
你对“打开边界" 的独特感悟
❸Learning from boundary- Spanning and Opening:在问题1分享的故事中,当时支撑你完成边界跨越最大的动力来自哪里? “跨界”的内在支持系统是如何构建的?这段“边界跨越”的旅程中,给你最大启发和帮助的人或事是什么?“跨界”的外在支持系统是如何构建的?你觉得这样的打开并跨越边界的经历有什么样的独特意义,会推荐其他人同样尝试吗?
在我的个人经历中,“跨界”的动力来自于对做更好的自己的要求。由于这是一个从小根植于我心的观念和一种由内而外的动力,“跨界”的过程也就自然而然,从不纠结。对于我而言,“不跨界”和保持现状是一种很难的选择,我需要仔细考虑自己现阶段最在乎的东西和最希望过的生活是什么,需要摈除周围人对我的影响,避免随大流,做出冲动的决定。随着自己人生阅历的增加,我更看重的是向内的“跨界”,拓宽自己精神世界的宽度和深度。
❹Open the boundaries in our heart:我们每个人所处的客观身心状态与生活境遇不尽相同,每个人的思维认知模式,行为习惯,情绪情感表达方式也各具特色,也就同时意味着每个人都存在“局限性”,都有自己内心的“边界”。有时候我们想守护自己价值观“底线”,有时候我们希望改掉一些坏习惯。这都需要看见或打开自己内心的边界。关于“打开我们内心的边界”这个话题,你最想与其他“创见者”分享的经验与感悟是?
我以为人类世界之所以千姿百态,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边界”。正如我反对把所有小孩子都培养成活泼开朗外向型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教育模式一样,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珍视自己的“边界”,守护好自己价值观的“底线”。

人除了个体性之外,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在我们跟他人相处时,应尽可能地尊重别人的“边界”和“底线”,尽量不要因为自己打扰或者伤害到他人。我们总会莫名地感觉到跟某些人很投缘,那是因为我们有类似的“边界”和“底线”。多跟同类人相处和交流会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和悦纳自己。知音可遇不可求,遇到就好好珍惜此生的缘分吧!

2017创见年会速递

继2015年《创见》第一届年会“ 少有人走的路”与《创见》2016年第二届年会” 直面人生与事业的不确定性” 之后,2017年第三届《创见》年会,我们依旧邀请了10位创见者们与大家分享和探讨本届年会的主题:打开我们内心的边界(Open the Boundary)。

边界是我们用来分类这个世界和定义自我的重要元素,因为有了边界,我们才得以区分事物之间的不同,区别我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同时,因为边界的存在,我们也可能变得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愿意走出自己内心边界围绕的“舒适圈”。打开内心边界,与更多人交流,经历与体验新鲜事物,与不同的世界及多元的观念融通,有助于我们始终保持内在的活力和生命力。各种“跨越边界”的经历也成为我们打开内心边界的宝贵经验。



如果您对这些创见者的故事/本人感兴趣,或者您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见解想要与我们分享和交流,欢迎点击蓝字了解年会招募或者扫描上方邀请函中的二维码填写提交年会报名表。

延伸阅读:

石头奶奶:有勇气扔掉那块石头吗?|《创见·2017年拾集》VOL.01

Real:跨出舒适圈,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创见·2017年拾集》VOL.02

芷草:在遇见"哈佛"与"真爱"后的由繁入简 |《创见·2017年拾集》VOL.03



编辑|点徵
图片|碔蚨、菡萏
校对|秋实
排版|秋实

-------------------------------------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关注 创见Csight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