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面人汤”丨小面人,捏出大世界

 

沈阳面人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源自民间生活,融于民间生活,美化民间生活,是汉族农耕社会市井生活的缩影……...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一分钟故事


大家好,我是老鞠。

面人,俗称“江米人”,据说早在汉代迎神赛会上的傩舞,就有了面塑艺术的雏形,沿至清代已成为深受民间喜爱的玩偶。沈阳“面人汤”创始人汤子博,1882年生于河北通州,从小习练捏面人,越捏越好;后将技艺传授给幺弟汤有益,哥俩来到北京街头设摊卖艺。由于手法精湛,名声大噪,被誉为“面人汤”,与当时天津的“泥人张”齐名。解放后,汤有益来到沈阳创业,其子汤麟玉10岁开始师从伯父和父亲,18岁时也从北京来到沈阳,以捏面人为生,后扎根沈阳,成为“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麟玉在继承前辈面塑技艺精华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多手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捏制出红楼十二钗、贵妃醉酒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欢迎关注非遗说,明天见。
面人汤
沈阳面人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源自民间生活,融于民间生活,美化民间生活,是汉族农耕社会市井生活的缩影,对于研究中国市井文化、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
『沈阳面人汤简介』
沈阳面人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源自民间生活,融于民间生活,美化民间生活,是汉族农耕社会市井生活的缩影,对于研究中国市井文化、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民间雕塑艺术百年来,“面人汤”一直与“泥人张”齐名。
面人,俗称江米人,是一门独特的汉族民间艺术,从汉代起就有了雏形,演绎到清代才发展成深受民间喜爱的面塑艺术。

『历史溯源』
“面人”俗称江米人,据说早在汉代的迎神赛会上的傩舞,便有了面塑艺术的雏形。沿至清代已成为深受民间喜爱的玩偶。
19世纪初,北京出现了一位独放异彩的民间面塑艺人汤子博,他把面人从最初的签举式玩具,首创为案头陈设的艺术品,使传统的面塑艺术得以升华。

汤子博1882年生于河北通州,因为家住得离漕运码头不远,汤子博从小经常接触来通州谋生的南北艺人,当时山东曹州(今荷泽地区)来这里捏面人的很多。看的多了,汤子博便迷上了面人。他边看边学,很快就能自己上街捏面人卖了。汤麟玉老人是“面人汤”的第二代传人,十七八岁时从北京到沈阳以捏面人为生,后来扎根沈阳。
『制作工艺』


面人的创作过程简单而神奇,操作平台只是一张尺幅小桌,创作在双手中进行,左手掌心起着调色盘的作用,五个手指便是雕塑台,右手拿着牛角塑刀进行雕刻。

制作时主要用竹签,箔铁片子,剪子等之类的工具。
传统的“面人汤”捏人物是有一套传承方法的,捏一个简单人物为例,大概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捏人物的头部。捏头部有个口诀:“竖三停,横五眼”。“竖三停”是指捏制人物的面部长度。鼻子的长度谓停,一个鼻子称作一停,那么三停的长度,就是人脸的长度了。“横五眼”是指脸的宽度为五只眼睛的距离。

●第二步制作躯干。汤家面人制作的躯干口诀是:“行七坐五盘半”。这也是说的以头为单位,其精确度与古时画论并无二致。

●第三步就是安胳膊和手。手的做法比较复杂,先是将面捏揉出手部的拇指和一个没有手指的手套状,然后再用剪刀剪出每一个指形。



汤福祥在造型上十分的讲究,他注重写实的艺术风格,创造发挥了汤氏面塑技艺,使汤家几代传承人在实践中摸索而形成的面塑艺术继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艺术传承』
沈阳“面人汤”第二代传承人汤麟玉,1926年生于北京,10岁起学习面塑艺术,师从伯父汤子博和父亲汤有益。1953年,他来到沈阳,投奔来沈创业的父亲汤有益。


第一代面塑大师汤子博
汤麟玉在继承前辈面塑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注重赋予“面人就是面神”的灵性,以花鸟鱼虫、大型兽类、瓜果蔬菜、神仙佛像、戏曲人物、民间传说人物、现实生活人物为创作题材,创造了“揉、展、搓、拨、挑、捏”等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手法,捏制出无数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社会生活场景。


“面人汤”技艺的第三代传人——汤福祥,现在沈阳市皇姑区文化馆工作。尽管汤林玉老人已经辞世,但老人的儿子,也就是第三代传人汤福祥已经全面继承了家传面塑技艺。汤福祥说,自己小时候常看父亲捏面人,久而久之就对这门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本人在美术方面的天赋,继承了两代人的面塑精髓,还融入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尤其是在配料和储存工艺上闯出了一条新路。
汤福祥的面人以写实为主,在捕捉人物、动物情感的瞬间变化上堪称一绝。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神态迥异、独一无二,虽然有些作品相似或相近,但思想内涵和作者所融入的感情却有着巨大的差别。
汤福祥的面人以写实为主,在捕捉人物、动物情感的瞬间变化上堪称一绝。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神态迥异、独一无二,虽然有些作品相似或相近,但思想内涵和作者所融入的感情却有着巨大的差别。
这种至真至纯的风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同时也展示了汤福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

带你走进非遗的世界
搜索“非遗美学”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新浪微博:老鞠说非遗
微信号:非遗美学/hyhy0630
投稿及工作邮箱:sdhaoyanhaoyu@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内容!


    关注 非遗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