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买房钱不够怎么办?

 

找谁借?...



有小伙伴在后台问东叔:


古时候,买房钱不够怎么办?我最近在为毕业论文苦恼,抱东叔大腿,求科普

古人有几种方式弄到买房的钱,东叔单独开一篇推送来答疑解惑吧 :)


其实呢,如《圣经》所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我们今天的消费贷也好,首付贷也好,老祖宗们也许玩得比我们还溜……古代虽然没有“房贷”,但一样可以通过金融手段筹集房款,尤其在明清时期,贷款买房建房是百姓房款不足时的主要解决方式。

今天来看,古人买房大致有4种套路:

  1. 找当铺贷款;
  2. 找钱庄贷款;
  3. 找印局贷款;
  4. 自己组织“钱会”,购房者之间互相贷款。
“购房者之间互相贷款”听上去很高级的样子,别急,我们一个个道来:
当铺
当铺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抵押贷款形式,从两汉时期就开始存在了。贷款者拎着要抵押的东西到当铺去,然后按抵押物品估价的百分之七十或者更低的比率贷出钱来,并约好还款日期和利率(利息一般按月计算,即“月利率”,跟现在一样要算复利),待期限一到,再拿钱换物。
如果您喜欢看古装剧,对这个流程一定不会陌生,在21世纪的今天,当铺仍然存在,只是名字从“当铺”变成了“典当行”。现如今,典当的品种也更加丰富,除了过去的家具、金银首饰、古董字画之外,还发展了交通工具、家电产品、房地产以及有价证券等新型商品。

在过去,交易价格一般是当铺一方说了算,而今天的典当行是本着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公平交易,价格由交易双方依照市场行情平等协商(果然是时代在进步哇)。

钱庄
正式的钱庄到明朝才开始出现,钱庄的主营业务是存款、贷款和货币兑换,就跟今天的银行有点类似了。



钱庄的优点在于贷款时可以不用抵押物品,只要贷款方自身信用卓著,或者有实力雄厚并且信用良好的人为你做担保就行。(本质上跟今天的信用贷一样,看来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有个土豪朋友都是极好的)

那时候商户到钱庄存钱,常常是没有利息的,即使有,利率也远远低于钱庄放贷时的利率。很多钱庄吸收了储户的存款,再把这些资金贷给急需用钱的人,从中赚取一定的差价。而且钱庄跟现代银行一样,吸收存款按单利计息,向外贷款则按复利计息。

就拿清朝光绪年间来看,上海各大钱庄的贷款利率每月最低百分之七,活期贷款利率则高达每月百分之三十。东叔简单地计算了一下:假设您向钱庄申请了十万元的活期贷款,月利按百分之三十,那么一年之后,您就得还款二十三万,这么看,古代找钱庄贷款买房非常不划算。
印局


撇开钱庄,咱们再来看看印局。印局是一种专门为底层市民提供小额信用贷款的高利贷机构,贷款者只凭信用,无需抵押,即可贷到款,和现在的小额信贷机构相类似。

但是印局的业务非常单一,它只经营贷款,不经营存款,而且只经营那种分期等额还款类型的贷款,所以还款过程很繁琐,需要每天找印局还钱,直到连本带利还清为止。(每天都得去找人还钱,光是想想就要狗带了)

另外,由于印局不能吸入储金,其资金规模非常小,也就不可能提供大额和长期的贷款服务。从这个角度看,东叔觉得印局并不是古代购房者理想的借贷对象,但实在有资金缺口,倒是一个填补手段。
钱会
最后,我们讲讲之前听上去有点高级的“钱会”。

严格来讲,“钱会”不是一种金融机构,而是一种有创意的金融互助团体,参与者大多是彼此熟悉、有血缘关系或地缘关系的人,彼此之间互相贷款。其具体操作非常新奇,举个例子大家就能一目了然了。
假设某胡同居住着A、B、C、D四户人家,他们都想买一套新居,但是现有的钱都不够,怎么办呢?那么他们就可以组成一个“钱会”,通过互相帮助,让四户人家都买上新房(真是创举阿!)他们是这么干的:

第一年,B、C、D三家各掏一万给A,帮A买了新房;

第二年,A、C、D三家各掏一万给B,帮B买了新房;

第三年,A、B、D三家各掏一万给C,帮C买了新房;

第四年,A、B、C三家各掏一万给D,帮D买了新房。

这么一算,四户人家在四年之内分别都拿到了三万元的无息贷款,看起来非常划算。但是如果这期间发生通货膨胀或紧缩,又或者协调不好买房的先后顺序,那么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哦。


从古至今,房子都是百姓的一大苦恼,杜甫一句道真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居方能乐业,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贷款方式,都为实现我们的“安居乐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以上就是东叔了解的古人贷款买房的途径了。祝我们的这位读者小朋友顺利毕业!


    关注 东地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