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为什么这些成功的中国企业都不上市?

 

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上了资本化的道路,加上政府不断出台扶持企业政策,也让更多的中小...



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上了资本化的道路,加上政府不断出台扶持企业政策,也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对上市充满了向往。“上市”成为了大多数公司心目中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在国内,尽管A股市场今年一直低迷,但是目前IPO排队企业仍然接近700家。受大环境的影响,中国演艺设备行业的不少企业也走向了资本化的道路,又或者正处于筹划上市的状态。

当我们的行业同仁都在纷纷憧憬上市的时候,有一些企业却不跟随大流,对上市不感兴趣,有些甚至表示誓死也不让企业走上市这条“星光大道”,这是为什么呢?希望我们今天关注的话题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吧!
下面就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不上市的10家大公司


华为

任正非:猪养得太肥了 对华为不是好事



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这3家号称中国互联网三巨头,这两年去纳斯达克上市、随主席出国访问、参加各种大会,可谓出尽风头,但是其实这3家公司都是受外国资本控制的。而华为不仅是一家百分之百的中国民营企业,还是一家没有上市圈钱的公司,全球已经有超过20亿人每天使用华为的设备通信,即使在4G技术领先的欧洲,华为也有过半的市占率,并已成为全球通信产业龙头。

从营收上看,华为2882亿,腾讯789亿,阿里708亿,百度490.5亿;华为超过BAT的总和800亿;在纳税方面,华为纳税337亿,阿里纳税109亿,百度22亿,腾讯70多亿,华为超过BAT的总和130亿。然而这样一家一家公司却没有上市。

任正非是唯一一个未上市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创始人,他只占了华为1.42%的股份,剩下的98%的股份让由员工持有。任正非是很多员工的精神支柱,很多员工是真心佩服他,当初能将一个通信领域的技术难题分解到一个毕业生都可以上手的活。

“猪养得太肥了,连哼哼声都没了。科技企业是靠人才推动的,公司过早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衰退,这对华为不是好事……员工年纪轻轻太有钱了,会变得懒惰,对他们个人的成长也不会有利。”这是任正非的一句名言。

对于华为为何不上市,任正非在《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中给出了答案:不是技术,亦不是资本,唯有客户才是华为走向持续成功的根本。华为要培育亲客户的文化,而非亲资本的文化。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女、该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曾表示:“个人认为,如果华为上市对华为的开放透明肯定是好的,但是华为上市存在天然障碍,中国相关法规规定上市公司最多只能有200个股东,但是华为超过6万员工持股。关于上不上市,近期还没有进入到我们的议程中。”接着,她补充道凭借330亿美元的信贷额度(其中77%来自外资银行),华为不需要筹集更多资金。



顺丰

王卫:办企业的根本目的不是赚钱

最近一件事情却让王卫高调了一把,前几日,一则顺丰快递员遭京牌轿车车主打耳光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视频内容是,一位顺丰快递员因与轿车车主发生轻微剐蹭被打6 个耳光!并在快递员向其 道歉后,车主称“说对不起就完事了”仍然继续打了快递员两个耳光。

针对视频曝光的内容,顺丰集团总裁王卫朋友圈发文称,“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

为何王卫能如此尊重一线快递员工?

我想是因为他就是从做快递员开始,一点一点做出的顺丰!

在顺丰速运刚刚成立的时候,王想·卫拿着跟父亲借的10万元钱开展起来自己的业务。那时的公司只有一个小小的店面,承接的主要工作就是替企业运送信件。

每天,王卫就和员工们一起,早出晚归,扛着背包拉着箱子穿梭在街上运货。

别人70元一件,他40元一件,靠着价格差吸引了大批顾客,把顺丰做大了起来。

如今,顺丰的估值达到了1000亿,而王卫身价也有小300亿 。但曾经背包扛箱子、走街串巷送货的经历,王卫不曾忘记。

对于顺丰有没有上市融资的打算,王卫这样回答: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回到宗教信仰上来,我认为,做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我是想做成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实现我的价值和理想。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做企业应该踏踏实实的,真正想做好企业,不一定要上市,要做基业长青的企业,就要有远大的远景,要为未来进行大胆的投入、大量的投入。成为上市公司后,你的每一笔投入,都要向股民交代,说服他们这笔投入时有利可图的,是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利润的,要有业绩出来,这个我恐怕做不到,我真的没有办法保证对未来的战略性投入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更不能保证我不会失败,这也违背了我做企业的精神。”

“所以,作为企业的老板,你一定要知道你为了什么而上市。否则,就会陷入佛语说的“背心关法,为法所困”,可以说,顺丰在短期内不可能上市,未来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圈钱而上市。”



娃哈哈

宗庆后:娃哈哈不缺钱,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有的人怕被评上首富,评上就被盯牢,接着可能就坐牢去了。我的钱没偷没抢,是一分一厘赚出来的,我不怕,评上评不上我都心安理得。”2012年,再次身披“首富”光环的宗庆后显得淡定自若,在他看来所谓的“首富”不过只是虚名一个,什么也带不来,什么也带不走。

由于出身不好,从1963年到1978年,宗庆后先在农场打工,后来又到茶厂种茶、割稻、喂猪,33岁才回到家乡杭州,顶替母亲进纸箱厂做供销员,跑遍了穷乡僻壤。他直到42岁才开始创业,从蹬三轮卖冰棍干起。那时谁也不会想到,20多年后这位中年男人会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首富。

有媒体记者问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目前有没有海外并购的计划,是否准备上市?

宗庆后回答道:娃哈哈不缺钱,目前还没有上市的计划。宗庆后认为,上市融资要对股民有个交代,要给股东比较好的回报才行。而上市会稀释股份,员工回报将变少。

宗庆后同时也坦诚,娃哈哈目前为止还没有海外并购的打算。在谈到海外并购时,宗庆后表示,他不赞成“抄底”的说法,他认为应该是积极稳妥的走出去并购。而海外并购首先要挖掘人才和技术。但目前我国企业要走出去还是有障碍,需要因地制宜,需要驻外使馆等部门的帮助。



小米

雷军:小米五年内不上市

2014年雷军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分论坛上信誓旦旦地表示“小米在未来五年内没有上市计划”,而在14年年底进行的第五轮融资中,小米凭借450亿美元的估值融得11亿美元,这一估值已经达到世界顶尖科技公司的级别,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时应是进行IPO的黄金期,但小米的相关负责人却再次出面辟谣称“我们压根儿就没打算上市”。

在雷军的运筹帷幄下,小米已经将触角伸向了多个领域,包括地图、影视、智能家居、互联网金融、移动安全、新媒体、电商、手游等,有着天使投资人背景的雷军到处跑马圈地,更是雄心勃勃地表示计划在未来的五年时间中投资100家公司来复制小米模式,一副打造小米帝国的架势。

 如雷军所言——小米并不缺钱,那么小米还真没有上市的必要,这样不仅能够让自己继续潜心布局小米生态,同时也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专利问题和竞争对手的挑战。



老干妈

陶华碧:坚决不上市 那是骗人家的钱

宅男“女神”、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仅仅出售辣酱的这家公司年产值达33.7亿、纳税4.3亿,令人惊叹。作为一个草根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她不识字、没有任何财务知识、不知现代企业为何物。

除了用最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亲情管理维系着一个数千人的庞大企业,陶华碧更令人赞叹的一点,是她与所有政府官员,始终保持着不是很远却相当明显的距离。陶华碧给自己筑起了一道永久的保护瑟踏实经营,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控股,不上市。

之前曾有一些政府领导建议陶华碧,可以帮助“老干妈”公司借壳上市,融资扩大公司规模。陶华碧一口否决,她回答:“什么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我对这些是懵的,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

“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所以一有政府人员跟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免谈!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



立白集团

董事长陈凯旋:立白不缺知名度

从一名工地上的建筑工到中国富豪榜上的常客,陈凯旋用近20年时间打造了声名显赫的大日化帝国,如今的立白集团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50亿,年向国家上缴税收超10亿元。陈凯旋的逐梦过程,正是“中国梦”的生动注解。

“上市的目的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提高知名度,二是融资。”立白集团副总裁、首席新闻发言人许晓东曾坦言:“而这两点我们暂时都不需要。我们现在天天打广告,也算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了;至于资金,我们是业内第一家款到发货、打破行业三角债的企业,所以资金很顺畅。”

“我还要继续拼搏,永远创业。我每天6点半起床,工作10多个小时,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工作,就连走路时头脑还在想事情。做企业压力非常大,必须全力以赴。要么不做,要做就要聚精会神,否则企业就会出事。”陈凯旋曾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

在陈凯旋看来,如果只为自己,钱已经花不完。但企业做大了就要为公,为员工,为客户,为消费者,为国家和民族。要把立白打造成国际公司,把立白产品卖到全世界,让外国人以买立白产品为时尚,实现“健康幸福每一家”的梦想。



滴滴出行

程维:不该赚钱的时候赚钱是灾难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滴滴已将融资目标提高到15亿美元以上,以融资交易计算,资本市场对滴滴的估值远超200亿美元。

滴滴快的CEO程维表示,烧钱是整个O2O行业发展趋势,通过资本支持可以迅速抓住行业机会,但滴滴希望自己是技术驱动服务的公司,规模更大,服务越好。随着技术的深度积累,前端服务控制能力将是滴滴核心竞争力。

“现在公司才成立第三年,很多大公司刚开始都没有赚钱,现在还不是赚钱的时候,团队有危机感,现在是滴滴不断孕育布局业务的阶段,专车和业务都还在成长中。” 程维认为,现在行业竞争更激烈,不该赚钱的时候赚钱是灾难。



李锦记

李惠民:发展不一定靠上市

有着“亚洲第一食品品牌”的百年老字号李锦记集团的蚝油在美国已经占到了88%的市场份额,在日本的占有率排在第二位。在欧洲、东南亚,甚至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一些岛国,都有李锦记的蚝油、酱油等产品在销售,其200余种产品遍布世界80多个国家,而其独资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正在新时期里续写着这个百年老店新的历史。

“李锦记”纵横江湖已达100多年,有“李锦记”时,远还未有香港联交所,但为什么至今业绩优良的“李锦记”尚未迈出上市的步伐呢?李惠民听到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后,笑答:“怎么无论哪里的记者,每次提问都会问这个问题?我们一直觉得上市是应该出于有资金的需求,才会作出这个决定。从我们李锦记的发展情况来看,资金上现阶段还没有融资的需要,那我为什么要上市?”

日本百岁企业两万多家——不上市是长寿秘诀之一

据日本东京商工调查数据库的资料,日本创业100年以上的企业有2万7441家,占全体企业数的1.6%。此外,据说创业100年以上的老店铺有5-10万家。日本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老字号企业多数众多的国家。创业300年到400年的企业有582家,500年以上的有158家。 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企业是飞鸟时代(中国隋唐时期)创立的金刚组公司,这家专业从事寺院建筑的企业已有1438年历史。寿命超过1000年的企业有7家。日本企业的平均年龄是35.6岁,日本企业的社长的任职平均年数是28年,都算是比较长的。日本创业100年以上的老企业,96%是从业人员不到10人的小企业。

日本的很多长寿企业是非上市公司。很多长寿企业虽采用株式会社的制度,但是并没有通过上市来调剂资金。上市对企业的长期生存来说或许带来不利因素。如果通过上市而得到资金,容易进行浪费投资和轻易扩张业务。不上市的话,就能够慎重地运用资金,多考虑后果,对待自己的资金总会很谨慎的。这种企业家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近日,一篇名为《为什么专业灯光音响企业上市难》的文章受到了行业人士的关注。结合这次关注的话题,小编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我认为企业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上市,要准确地判断上市是否真的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除了上市,获得资本的支持,企业更应该注重“修炼内功“,不断发展技术、创新产品、培育品牌以及人才队伍。打好扎实的基础,企业上市也不过是自然而然的事罢了。

编辑整理:WORLD SHOW

参考:头条号 / 黄文炜日本印象

金融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WORLDSHOW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