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中国佛教》:第二章 三国佛教

 

------第二章 三国佛教------

佛教在东汉以来是被看作黄老道术的一种,曹魏是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而农民起义军又信奉道教,所以曹魏早期,佛教受到了限制,洛阳的佛事活动也由此一度消沉。但到了魏国中期,这种禁令便松驰下来。魏少帝嘉平(249~254)以后,昙柯迦罗、康僧铠、昙谛僧人又先后来到洛阳,从事译经和传教活动。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97918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一节 戒律初行闻佛音——曹魏佛教戒律始传------

佛教在东汉以来是被看作黄老道术的一种,而曹魏是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农民起义军又信奉道教,所以曹魏早期佛教受到了限制,洛阳的佛事活动也因此一度消沉。但到了魏国中期,这种禁令便松弛下来。魏少帝嘉平(249~254)以后,昙柯迦罗、康僧铠、昙谛等僧人又先后来到洛阳,从事译经和传教活动。

最早来到魏国的外国僧人是昙柯迦罗。据《高僧传》卷一载,他本是中印度人,自幼聪颖过人,博览诗书。25岁接触佛典后,深悟因果,乃出家修行,并于魏嘉平年间来到洛阳。当时洛阳的僧侣不按戒律生活,不仅斋戒和忏悔之法按中国祠庙里的宗教仪式进行,而且僧侣是不受戒的,只有剃发这一点与俗人不同。因此,昙柯迦罗翻译了大众部戒律的节选本《僧祗戒心》,更请梵僧立羯磨法。从昙树迦罗以后,中国便有了出家受戒的制度。县柯迦罗所译的《僧祗戒心》在中土早已佚失,但他首创的受戒度僧制度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昙柯迦罗因此被奉为律宗初祖。

安息国沙门昙谛,也擅长律学,魏正元年间(254~256)来到洛阳,翻译了《昙无德羯磨》一卷,即昙无德部的叫分律的受戒礼节。

康居沙门康僧铠也于魏嘉平末年(253)来到洛阳,译出有关在家居士学出家之戒的《郁伽长者所问经》一卷、《无量寿经》二卷等。这部《郁伽长者经》是后汉灵帝时代安玄和严佛调合译的《法镜经》的异译,西晋竺法护译作《郁伽罗越问菩萨行经》。被视为龟兹国出身的帛延则于甘露年间(256~259)来到洛阳,译出《首楞严经》、《须赖经》、《除灾患经》三部四卷。西行求法魏正始(240~249)以后,玄学盛行,谈玄说虚也激起了人们对佛教般若学的兴趣,人们倾心于对般若空义的探究,井促成了中国内地僧人西行求法的开始。朱士行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西行求法的汉僧,同时,他又被认为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依律受戒成为比丘的汉人。因此,他在中国佛教史上被誉为“中国第一僧”。

朱士行是曹魏时代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少年出家,时当嘉平年中(249~253)昙柯迦罗传米《僧祗戒心》,并创行羯磨受戒。他依法成为比丘,与在他以前的仅以离俗为僧有所区别。从这一点上,后人将他作为汉土真正沙门的第一人。他出家后,“便以大法为己任”,常于洛阳讲《小品》(即支谶所译的《道行般若经》)。由于支谶的译本“译人口传,或不领辄抄撮而过,故意义首尾,颇有格碍”,其中的意义往往解说不通,朱士行“每叹此经,火乘之要,而译理不尽”,闻西城有更完备的大品《般若》,朱士行乃“誓志捐身,远迎《大品》”。甘露五年(260),他从长安西行出关,渡过沙漠,辗转到了大乘经典集中的于阗。在那里,他果然得到《放光般若》的梵本,凡90章,60余万字(2万余颂)。西晋太康三年(282),朱士行遣弟子弗如植等10人将经送回洛阳,他自己80岁时卒于于闻。抄回的经本于西晋元康元年(291)由竺叔兰、无罗叉等在陈留仓垣(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水南寺译出,即为《放光般若经》二十卷(此与竺法护二F西晋太康七年即公元286年译出的《光赞般若经》十卷为同本异译)。《放光般若经》的译出,对西晋般若学的兴盛影响很大。译本风行京华,凡有心讲习般若学的,皆奉之为圭臬。中山的支和尚(名字不详)使人到仓垣断绢誊写,取回中山之时,中山王和僧众俱备幢幡,出城40里迎接,盛况空前。当时佛教学者如帛法柞、支孝龙、竺法蕴、康僧渊、竺法汰、于法开等,都借着《放光般若经》来弘扬般若学说。从此以后,讲习般若成为一代风气。梵呗的创始梵呗为一种以短偈形式赞唱佛、菩萨之颂歌,可有乐器伴奏。在印度,“凡歌咏法言,皆称为呗”。在中国,“咏经则称啭读,歌赞则号为梵呗”。啭读和梵呗有区别。大概前者指念经的讽诵调,比较单调;后者指歌赞的唱腔,旋律性强。

印度的音乐从乐器以及旋律节调方面都与中国不同,印度文字是多音,中国文字是单音。这就是说,在佛教内用印度乐谱歌唱汉文歌辞,是不调和的。而佛教逐渐流行之后,必然要求创造一利适当的乐谱来歌唱佛曲,梵呗便应运而生。

曹操第三子陈思王曹植是中国佛教最早的梵呗创始者,他当年在鱼山(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北8里)游历时,闻流水之音而有感,于是根据汉康孟详所译《瑞应本起经》,写成《太子颂》、《睒颂》的梵呗。后世称之为鱼山梵呗。现在这两部梵呗都不传,从其名称来看,《太子颂》是叙述释迦降生后的故事,《睒颂》是叙述跌子菩萨的故事。曹植的这种梵呗被东吴支谦和康僧会继承下来,据说支谦传承“梵呗三契”,康僧会创作了“泥洹梵呗”。这种歌咏佛德或佛法的法曲,对佛教的弘扬无疑会起到推动作用。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97918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人文社科小说 《细说中国佛教》

作者:刘鹏
现有字数:13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0月2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细说中国佛教”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97918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