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拖延症、爱走神、没时间等借口,每天专注三小时?

 




本文整理自趁早创始人王潇的微信分享,本次微信分享由MOOC学院和趁早联合举办。



MOOC学院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王潇,大家都叫我潇洒姐。
今天晚上我们主要聊如何每天专注三小时的话题,其实主要是关于专注力、意志力和控制力的问题。
为什么会讲每天专注三小时这个主题呢?2012年,我在微博上开了这样的一个题目,其实是因为当时我想在家写第二本书,怕自己太寂寞坚持不下来,所以就在微博上开了这个话题。是为了我的读者在微博上陪伴着我一起来开始,一起来结束,其实是因为坚持太难了,是因为孤独和绝望,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所以做的话题,没想到到后来真的有很多人真的和我一起坚持,到现在有几十万人了。这个群体越来越大,也觉得这项活动也越来越有用,我可以算是#每天专注三小时#活动的既得利益者,我肯定不是专家。但在这个过程里,我还是有一些理念和技巧,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话题。

在这次分享之前,我也看到了一些大家提的问题,其实大家需要克服的问题和我一模一样,比如如何专注、如何划分时间、没时间怎么办、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在这之前,我觉得我是一个听天由命、随波逐流的管理时间方式。今天我看看我能坚持多久,如果天气好,心情好,茶好喝一点,我就能坚持久一点,如果今天心情不好,环境不好,我就好像坚持的差一点,就做不了什么。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多年,后来发现我需要解决的并不是这些问题,因为我不够了解自己,也不够掌控这些我要追求的事情。
这两年,有一件事让我不得不开始研究专注力的。我在此之前做过一些不同种类的工作,也换过几个行业。但是,直到2014年,因为一个契机,我才真正意识到专注力是可以训练、可以研究的。从2014年的6月到15年的8月,我做了十四个月的时尚COSMO的总监。在此之前,时尚集团总裁苏芒跟我聊天,劝我去做这个主编。我一开始是拒绝的,我说,我试了这么多的行业了,终于可以专注到一个行业里面去做自己的创业公司“趁早”,是不是应该去做减法呢?
我跟苏芒说我要做减法,苏芒说了几句话,让我特别震动。她说:你拥有什么,你配做减法么?你没有资格做减法。她还说: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做这些事,还要做减法,是对无能的人说的。我当时说:“您看啊苏总,如果我自己有一个公司,还要再管理COSMO这本杂志的话,真的会觉得时间是无法分开的。”苏芒说:“雷军管理11个公司,他累死了么?你王潇就只能管理一个team 么?你管理两个team 你就要累死了么?”


不得不说,她这几句话打动了我。因为我也在想,我可能低估了我自己,每次在面临这种选择,可进可退的时候,我通常不会选择进。于是我就答应了这个邀约,到COSMO工作,也就意味着我开始身兼两职,过了十四个月的生活。

其实,专注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时间管理,一个是精力管理,这是两件事,但我们会混淆。所以在面临这些必须专注的时段之前,我是会想一有时间先做这件事儿,有时间做那件儿事儿,但到最后什么都没做成。
进入COSMO之后是我人生最忙的时期。忙到什么程度呢?上午在趁早工作,开例会、看成本、看大家的工作进度;然后去COSMO要去开选题会、要去拍封面;同时我还有女儿,还要写作,还要健身……这些事情必须每天都要完成。
在最忙的一段时间里,我不得不进行专注管理。那是2015年的六月到八月,我要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现在看来简直过了一个不可能的人生。在那三个月中,创业公司要融资了,融资的过程要有BP,要和律师一起过融资协议;同时我去了纽约、芝加哥出差,还去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跑了个马拉松;公司在那段又搬家,要选址要装修;我的女儿问问当时三岁,在那段时间要给她挑选幼儿园,要面试;与此同时我还写了我的新书《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十万字,对,三个月写完;我的猫还生病了,后来猫死了。
直到这个时期我才真正意识到,如果我再不进行专注管理,不去研究这件事,不去研究自己,我基本上就没有办法去生活了,我会崩溃的。


现在看来,我顺利度过了这一段时间。公司正常融资了,COSMO的工作结束又顺利交接,公司搬家了,大家都工作的很愉快,问问考上幼儿园了,新书也写完了,猫虽然离开了我,但我的生活还在继续。
在那一段时间,我开始学习对重要紧急事件排序。大家都知道时间管理的方法,但这都是技巧,在掌握这些技巧之前,咱们还要学习很多很多的事情。一定一定要把自控、意志力的培养当做研究对象来对待,这样你才能真正地开始管理时间和精力。 
问题也就出现在这。因为我有很多弱点,也不是完人。比如说上课的时候,40分钟上课,从小学到中学,我在上课的时候常常上着上着就发现“我回来了”,每节课都会不定时地出现一两次这样的感觉。但当我写作的时候,我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或者想表达的程度控制自己的精力,一小时、两小时甚至三个小时都可能写进去,非常努力认真地写完。也就是说,在我接收输入和释放输出的时候,我的专注力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我就开始寻找一些大家写的东西,和科学研究的答案。
这个答案来自两个维度,一个维度就是这张图。

人的大脑是持续发育的。也就是说,我们小的时候专注力比较差,长大后可能会增强。但是这也不一定,因为有科学研究表明,专注力持续的能力跟遗传有关系。这一点非常可怕,在我们的专注力上,我们是生而不平等的,有的人可能生下来就能看一两个小时的书都觉得没问题,但有的人坚持二十分钟都很难。我可能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我不但要走神,还上课画小人,看课外书,和同学讲话,我甚至可能有多动症,这就是我的童年。
所以,当时我就下了一个决心:既然我知道了我的水平、天赋,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努力。这个努力是有目标的,就是刻意训练。从这一刻开始,我开始给自己规定方法,来疯狂地训练,训练自己在有限的生命时间,一天二十四小时或者醒着的时间里,把以上的这些事儿都高效地完成。当专注力有缺失的时候,我就不得不用很多种方法来保持专注。这叫做刻意训练,所以大家感觉到我们不太行的时候,要做的事情,在找方法的时候,必须有要下一个大大的决心。也就是我必须从无力到强壮,从无专注到有专注,做到持续。

好了,现在就说到我本人最喜欢研究的部分,也是我最擅长的部分。这之前都是术,术之前全都是道。如果我们不在“怎么办”之前解决“为什么办”的问题,不出发去之前解决去哪儿的问题,接下来几乎都是无效的。
所以,你为何要专注?你专注是为了干什么?你的目标在哪儿?你要达成哪些阶段,实现什么阶段性的目标?也就是说,你要干嘛?你有多想干?不想清楚这些事情的话,努力也是没用的。
既然咱们今天是分享,那就以我为例来分析这个问题。我是被逼无奈才开始决定专注力的,也就是说当时有一堆事情放在我面前,我不得不解决。但其实我也很清楚我要达到的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长远目标就比较大了,我一直想达成的是自由和尊严这大事儿,要掌握技能,要攀登社会阶梯,需要赚钱。当你为一个目标付出的时候,最重要的核心原因就是你多想要,对想要的程度你要有自己的判定。
我对自己是有十年计划的。为什么呢?如果大家看过《女人明白要趁早》这本书就知道这件事。在2001年到2004年,我在一个外企工作。有个同事和我差不多大,但是很少和我说话,后来她说她拿到了纽约大学的offer,我说好啊祝贺你。当时我们在吃饭,她在我对面。午饭时候我喜欢和同事夸夸其谈聊天,她看着我突然说:“王潇,你就这样没心没肺地活下去吧,你看看十年以后你什么样,我什么样?”这一句话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刺激,是我二十几年的决定性瞬间。从那一刻起我才知道,原来真的有人可以持续地为她的生命去做规划,然后去逐级达到的。但是,我当时做策划还挺高兴的,因为公关是我喜欢的工作,我沉浸在每一场活动间隙的开心里,没有想过未来。当时是2002年,我没有想过2012年,天哪,2012年那是一个在科幻小说里出现的日期。我没有想过我的未来是怎样,所以那个时候,她深深刺激了我。
我非常感谢这个同事,这使我理解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夏虫不可语冰。我就是那个夏虫,如果我想成为一个高瞻远瞩的人,一个有目标的人,那么以十年为例,我想去哪儿呢?所以这个过程中我是有一个十年之约的。
我比较有输赢心,喜欢赢。如果在这个过程里不想输的话,我就会想,我能达到什么?我能为我自己做什么?于是这个时间,在我的生命维度里有了第一个十年。这个十年我就会想学得更多,走得更远,成为更好的人,是她激励我的。于是十年被我拆分成一年,一年又被拆分到一个月,再分解到每一天,每一天就落到每一个小时。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会认为人生是无边无际的,未来很远很远,我能活好多好多年。但因为这件事,我意识不到人生是有限的,其实我只有十年来和她比赛,再接下来我可能只有每一年。每一次当我懒惰的时候,特别不想做事儿的时候,我就会想,她在干吗?我很怕十年后她出现在我面前,说:你看,十年前我说什么,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其实想象力丰富也挺好的,你可以在脑子里设定一个电视剧,你有一个主人公,一个假想敌。但我的这个假想敌,她真的存在在我的生命中,激励着我的每一个小时。

在这种假想敌的激励之下,我就开始认真地看待时间了,尤其是在工作之外的空余时间,这个时间对我来说就有了意义,因为我知道有一个人在努力。我会把空余时间分为消费时间和投资时间,这两件事情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去区分它们了。



由于想要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所以就必须去做投资。当时我只有年轻,时间是我唯一的机会成本,只有时间是可控的。我选择一小时做什么,未来就产出什么。秉承这种信念,在那个时代,我学了一些东西,也自我管理了一些东西。无论是学习一些、知识,还是锻炼、保持身材,还是穿衣搭配,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属于投资的内容的,我就会把它列到投资时间里,但当时的这些方向是有意识地树立的。我想说的是,只有我们有去的方向,才能到达。

找到方向其实是出发之前最难的,方向一旦找到,方向既定,就是速度的问题,用什么交通工具的问题。在这之前,你必须进行自我评估,以对自己有深刻的了解。


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上课的时候经常走神,这说明我不能很好地集中精力,对枯燥的容忍度也比较差。我必须先明确这一点,才能知道在什么基础上进行调整。如果我们一开始只能看5页的书,我们必须想办法把它提高到8页;如果我们持续30分钟的写作就觉得倦怠,就要想办法提高到1个小时。因为没办法,这是我们必下的决心。决心必须巨大,方向必须明确,我们才能朝那里走下去。
在做专注力训练的时候,需要达成几个共识:第一是下巨大的决心,第二是自己可能是天赋偏差的,有缺陷的,承认这一点。最后还要承认的一点是,无聊和枯燥才是事情的常态,是生活的真相。
无论是锻炼还是学习,往前走都有痛苦。你经常锻炼身体不疼么?不痛苦么?我说我锻炼身体当然痛苦,但是比起身材走形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跟去专注很像,专注当然很痛苦,但是较后面无知的痛苦、事情搞不定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就有了对比。认清真相,每次感觉好无聊好枯燥的时候,我会想,就是这样,没有别的方式。

谈到这我就释然了。我们大家绝大多数都是人,不是神。在都知道哪个好玩、哪个其次好玩、哪个不太好玩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够把自己的痛苦预支,去获得更大的幸福,这叫延迟满足。


有科学家研究过延迟满足的能力。这是一个儿童的跟踪实验,发生在新西兰,跟踪研究了一千多个小朋友。科学家发给小朋友一块糖,不同的小朋友做了不同的选择。有的小朋友一定要马上吃到糖,有的小朋友会忍耐得到更多的糖,这些小朋友长大后,就变成了我们。
这个跟踪实验的结果还是挺惊人的。实验证明,小时候具备延迟满足能力的小朋友,愿以更多的时间代价去延迟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的小朋友,在长大以后他的目标达成、世俗成就会高于其他的小朋友。也就是说,自控力、意志力和后面他所达到的成就高度相关。
我们就相当于实验中小朋友的儿童时期,因为五年以后、十年以后,是另一个我们。由此可以判定,未来我们所能得到的就取决于我们现在投入的专注力、自控力。能做到多少,未来就会收到多少,毫无疑问。


关于延迟满足的过程里的几种操作方法,我也有一些心得。大家的问题中有一些是我很想回答的,待会会回答,有的放矢地回答可能效果会更好。现在我觉得,专注力培养好了能够做成很多别的事情,因为稳定是一种能力。

情绪稳定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力。培养专注力有一个特别好的作用,就是能调节我们的情绪。情绪化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会让我们发不该发的脾气,冲动做决定。专注力可以帮我们规避这些问题。当你失恋的时候,赶快去做一件能够持续专注的事情,非常有效。我可以说,如果不具备操纵自己的能力、阻断干扰的能力和抑制冲动的能力的话,其他的都没用。也就是说,道理我都懂,如何不明知故犯,这才是今天我们要聊的最重要的话题。


我看到,大家遇到的各种问题我都遇到过,比如各种各样的干扰,还有就是诱惑太大、特别想出去玩的时候怎么办。我通常都是用三种方法。我来举例说明:
1视觉化目标法这个方法在考试时期比较有用。例如考托福、GRE,就贴国外大学照片、logo还有其他同学穿着校服的照片,想象着我在那儿,我必须追求它。把照片贴在正前方,很有效,但对有些人就没有用。因为我们先天的专注能力不一样,它对我的效用是前七天,第八天就不见了。但是有七天也是好的,我们都知道专注力的训练是有一个养成期的,视觉化能帮你做到这一点。
2敌人法你要有对标对象,知道你和谁竞争。我有个十年之约的同事,但是那个太漫长了,你要隐忍,要专心做大事儿。但是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小的对象,可以让你树立假想敌。其实这就像体育精神,更高更快更强。比如不想锻炼的时候,你就拿起手机去翻翻你现任的前女友、前任的现女友,然后你就会觉得我还是去锻炼吧,还是再进一步吧。第二个方法我觉得效果更好,如果自己的内力不足,去寻找外力的刺激一定是有效的。如果你看到别人都在前进,你自暴自弃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但这些可能还不足够,这样的话我会用第三种方法。
3上身法假设我不是我,我是谁呢?我是我想成为的那个人,是我的目标人物。我在新书里写过一段话:其实每个人都想出类拔萃。我们想成为极少数的人,那怎样成为极少数的人呢?如果我们坚持三年,说话像极少数的人,做事也像极少数的人,做选择也像极少数的人,那么我们其实就是极少数的人。我们可能要经过漫长的积累,才能做到这件事,所以我会在那些极少数的人里挑一个和我人生道路最相似的,作为我的榜样人格。
多年来,我挑选的榜样人格都是同一个人,她叫梁凤仪。她是香港商界的一个榜样女性,出版很多畅销书,她的书在当时香港以及东亚地区都非常有名,主要描写现代都市女性在追求意识独立和经济独立上的抗争,写了很多故事,还改编成了电视剧。与此同时她有一个创业公司,叫“勤+缘”,已经在香港上市。

梁凤仪(图片来自搜狐娱乐)

在我学习、写作、管理公司或者锻炼的时候,在我感觉很累,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我现在梁凤仪上身。咻的一下,我就会成为她。我会想,如果我就是梁凤仪,我现在会做什么。
据我说知,梁凤仪会在一个星期内写完10万字的书稿,而我需要三个月。一星期是我辈根本就仰望的写作量。但如果我连三千字都写不完,坐在椅子上玩手机的话,我怎么是梁凤仪呢?现在我是梁凤仪,我就一定能写完,我就不看手机,继续写作了。


其实第三个方法我觉得是有心理学依据的。第一个阻挠你的人,让你去懒去吃的人,是本我,代表了我们的天性,它持续存在;后面上身的我,它代表理想中的我,是超我。我们的人生就是本我和超我角力的过程,是懒惰的我、平凡的我和理想中的我角力的过程。谁赢的越多,谁的赢面更大,你慢慢就会被换血成为那个人,成为你理想中的人格。
所以第三个方法对我是最管用的,我就像变身一样,我变成那个人,像她一样容光焕发地开始工作。后来,变身这件事情会上瘾,时间长了你就会真的变成这个人。

这张PPT的图 ,是一个人坐在长椅上,如果我们没记错的话,应该有羽毛飘落。这个人就是我们心目中专注力最棒的人——阿甘,如果我们想训练专注力,他才是我们的偶像。

很多人会问我一个问题:你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我觉得这个问题出发点就有问题。如果你要真的想做成一件事,那么在最开始就不该提“平衡”两个字。我们字典里就不该有这两个字,因为如果你真的想做成什么事,应该追求的是另外两个字——极致。
一万小时原理大家都听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持续投入微小的改变,然后积累成巨大的改变,这是一切事情的原理。当然,需要在天赋上再做加工,在兴趣上做探求,但是这些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要像阿甘那样心无旁骛地去做真的很难,需要有方法,但我觉得最后还是应该落到今天的话题“每天专注三小时”上。你要给自己一定的形式感,要给自己规定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把每天要做事情分散在效率手册上。这是一个具体的方法,我们用手册的一个前提是,我们明知管不住自己,但我们要去管。
虽然今天我在这说了这么多,但是必须向大家承认,咱们大家的情况非常相似,都处在克服惰性的过程中。有的人尝试的方法多,有的人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法,但一定有最实用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一个一个地试,探索哪种方法对自己有效。要下决心,要把自己按在椅子上,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直至这件事成为人生中的习惯。就像我们不会忘记吃饭和睡觉,我们也不会忘记为自己的目标去持续努力。把它们放在同样的重量级上,就会变成生活的常态。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常态是不会觉得劳累,不会觉得抵触的。
所以,我们都是在新西兰接受延迟满足实验的小朋友,面对一块糖,是现在吃还是在努力等待之后再吃,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其实只有一种答案:我们必须要下决心,去做能够通过痛苦的等待去延迟吃糖的人,这样我们在未来才能有更多的产出,才能体验得更多,赚更多的钱,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尊严,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
这是一条直线的道路,只在于我们用什么速度去走。意志力决定命运,是我深信的一句话,也是我今天聊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整理:冷公子)

往期微信沙龙 跨部门沟通的5个原则营养师顾中一的精细化时间管理法5个游戏化技巧,给你的工作和生活“一键升级”情绪管理,最容易被忽略的职场能力

智商不是成功的关键,毅力才是!点击“阅读原文”,听听TED 讲者怎么说


    关注 MOOC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