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精英沙龙|刘秉忠读书故事:二斤猪油的回报

 

作者简介:刘秉忠,内蒙古河套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开始创作,先后在《读者·乡土人文版》《草原》《百花园》《内蒙古日报》《阿拉善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著有小说散文集《河套故事》。...



作者简介:刘秉忠,内蒙古河套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开始创作,先后在《读者·乡土人文版》《草原》《百花园》《内蒙古日报》《阿拉善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著有小说散文集《河套故事》。
刘秉忠读书故事
二斤猪油的回报
文/刘秉忠


我十来岁的时候,队里来了几个天津知青。刚来时,由于环境新鲜,一个个欢天喜地,没过几天就露出了灰相,比如不服水土拉肚子、蚊子叮起红疙瘩等很小的事,对他们来说就像天塌了或者少了一半那样的悲哀,哭得呼爹喊娘不成体统。

哭了几天情绪才稳定下来,但日子却一天比一天艰难。家里带来的零食吃光了,队里的补贴也少了,米呀面呀还能对付,猪油副食等就比较缺欠。有一天,一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叫刘保华的知青要我从家里给他们偷猪油,条件是让我看书,吹口琴等。对一个生在穷乡僻壤的我,经不住如此巨大的精神诱惑,便干起这吃里扒外的勾当,隔几天用塑料纸包一块给他们送去,前后大概偷了二、三斤。

那段时间,我每天和他们搅在一起,白天给队里放马,晚上就听他们唱京剧、吹口琴,看那些大厚书,如《林海雪原》、《青春之歌》、《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有的繁体字、有的简化字,囫囵吞枣、似懂非懂的看了二十几本,以至于几年后我插班上了初中时(以前只上过小学四年),语文老师对我的“丰富知识”(其实尽是皮毛)表示十分惊诧。

关于偷油之事,那几位知青居然在回城前几天向我的母亲告了密,他们当着我的面说:“婶子,对不起,我们实在太馋了!”

母亲说,这事我已知道了,你们也出门在外够可怜的。母亲谁也没有责备,临走时还叫他们几个吃了顿饭。

几年后的一个冬天,我到乌海去卖我们家自留地产的葵花子时,在火车站遇到了当了铁路工人的刘保华。他用双手捂着我冻红的耳朵,两眼盯着我看了老半天。他领着我到那烧着暖气的职工宿舍住了一晚,第二天又领我到食堂吃了一顿饭,炒了好几个菜……从那以后,我就再没有见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但心里常忆起那些事来,忆起那段纯真的友情。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临河集贸市场的猪油价格是12元一市斤,而我的同事新近购买的一套20本《世界文学名著》标价是999元,于是我非常庸俗地认为我此生做了一笔赚钱的生意,用2斤猪油换取了宝贵的文学知识。靠着这些知识,我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农民“混”成了一个小编辑。

我想,早知有这样的回报,当初要是多偷几斤,现在可能“混”得更猛一些……

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内蒙古精英俱乐部


    关注 内蒙古精英沙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