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历史研究】灾难的礼物:1910-11年鼠疫对闯关东移民的财富影响

 

目前已有一系列的研究关注特定人生阶段对个体福利的后续影响,如探讨儿童时期营养健康,或者学生初次工作的长期人力资本影响。2016年李丹、李楠两位学者则以中国近代史上的东北移民和大鼠疫为背景,研究移民所面对的不同环境对低端劳动力的长期影响。...

本文为“量化历史研究”第 143 篇推送
山海关城门之“闯关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已有一系列的研究关注特定人生阶段对个体福利的后续影响,如探讨儿童时期营养健康,或者学生初次工作的长期人力资本影响。2016年复旦大学的李丹和上海财经大学的李楠两位学者在Exploration of Economic History上发表的“Moving to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Economic effects on migrants of the Manchuria Plague of 1910–11”文章,则以中国近代史上的东北移民和大鼠疫为背景,研究移民所面对的不同环境对低端劳动力的长期影响。作者发现相较那些在鼠疫爆发之前或之后、或者搬到非疫区的移民,在鼠疫影响期间移到疫区的移民积累了更多的物质财富。本文是第一篇系统研究东北大鼠疫之经济影响的文章,对于移民和劳动经济学研究也有贡献。

东北移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清朝入关之后,满族统治者对于祖居的东北地区长期实行封禁政策。直到面临俄国的侵略压力,清廷才于1887年开放柳条边,允许“闯关东”。俄国和日本在此修建和经营的中东和南满两条铁路干线进一步方便了移民流动。即使如此,去往东北的旅途仍然是艰难的选择,这不但意味着移民远离家乡,而且费用高昂。根据文中提供的数据,一人去东北的成本相当于北部普通家庭一个月的收入。

移民的增加也带来疾病的传播。1910年到1911年东北爆发的大鼠疫被认为造成了4.5万到6万人的死亡。疾病爆发的原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源于当地捕捉旱獭的移民。由于旱獭的皮毛类似于貂皮,很受市场欢迎,大量没有预防疾病措施的移民涌入草原寻找旱獭。他们在与旱獭的接触过程中感染了鼠疫,并随着1910年冬天的返乡大流,沿着铁路线传播病菌。之后,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和沈阳这些商业重镇也开始成为疾病传播的中心,一些病人从城市逃到农村,并带去鼠疫,引起各地不同程度的伤亡。

本文试图研究这样一场鼠疫在二十年之后对东北移民的经济影响。本文数据主要由移民数据和鼠疫数据两部分组成。其中,移民数据来自1930年代“满洲国”进行的农业调查。该项农业调查包括东北的41个村庄的家庭数据,信息包括各户拥有的土地、家庭规模、家长年龄、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移民到达时间、到达前的社会经济地位、到达前是否有亲戚在本地等。由于1920-1921年又有一次较小的鼠疫,所以本文去掉了1921年之后的移民数据,因此本文包括37村的667户移民。鼠疫数据来自日本学者统计的1910年各县鼠疫死亡人数。从图一中可以看出,鼠疫流行地区比非流行地区更加靠近铁路和城市。
图一  鼠疫分布图,深色代表疫区
图二  DID基准回归方程


首先,作者分别使用OLS和Tobit对家庭拥有土地量和家庭人均拥有土地量(代表财富)进行回归,核心解释变量为是否为疫区的二分变量和移民到达时间的交互项,这构成一个DID的估计策略(如图二所示)。结果显示,1912-1915年鼠疫影响期间的疫区移民在1930年代有着明显更多的土地量(如图三所示)。之后,作者以鼠疫严重程度代替基准回归中的二分变量。结果发现,鼠疫严重地区的鼠疫影响期间移民在20年后相较其他群体显著提升了物质财富。
图三  DID基准回归结果


接下来,作者讨论样本选择是否有偏,包括鼠疫时期的疫区移民是否不同于其他人,以及为什么他们移到疫区。作者比较疫区和非疫区不同时间段的移民社会经济特征,发现移到非疫区的移民甚至比疫区移民初始条件更好。通过回归模型发现,目的地远离铁路和城市、村庄古老,或者移民家庭规模庞大、初始条件更好将会减少向疫区的移民(如图四),这也说明移民可以通过交通便利程度而非个人因素予以解释。
图四  影响移民分布的因素


最后,本文讨论了鼠疫影响财富的机制。作者认为可能存在两种路径解释本文的发现。第一是鼠疫带来了死亡和无主空地,使得新来者可以便宜购得土地;第二是由于季节工避开疫区,新移民可以得到更高的初始工资。作者更加倾向于后者。由于鼠疫之后存在市场摩擦将使得早期的优势持续和扩大而非趋同,最终在鼠疫影响期间移到疫区的移民将较其他时段的移民拥有更多财富。



文章来源:Li D, Li N. Moving to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Economic Effects on Migrants of the Manchuria Plague of 1910-11[J].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2016.

原文链接: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是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量化历史研究所组织,由陈志武(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和管汉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及其团队负责。以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方式,向广大学界和业界朋友,定期推送有关七大洲五大洋的量化历史研究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本账户同时作为“量化历史讲习班”信息交流平台,向大家及时发送讲习班的最新信息和进展。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搜寻公众号:QuantitativeHistory,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关注订阅号的同时,我们也诚邀八方学人发送电邮建言献策。“量化历史研究”旨在凝聚一批对历史研究有激情、有热情的朋友,共同推动以量化的方法研究经济史,金融史、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各类历史题材,分享观点,共享资料。我们的邮箱:lianghualishi@sina.com。期待您的声音!

轮值主编:何石军          责任编辑:彭雪梅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


    关注 量化历史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