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时,之前的业种、业识去哪了?

 

按语:包括佛教在内的印度各修行流派皆主张通过修行而“转识成智”。当成佛之时,阿赖耶识诸业种皆被转化和净化为佛...



按语:包括佛教在内的印度各修行流派皆主张通过修行而“转识成智”。当成佛之时,阿赖耶识诸业种皆被转化和净化为佛种,各染识也转化为智慧。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五识转化为“成所作智”;“意识”转化为“妙观察智”;“末那识”转化为“平等性智”;“阿赖耶识”转化为“大圆镜智”;由“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转化出或抽象出根本智慧——“法界体性智”。



1.消业的两种方式

对于阿赖耶识和它无始以来所藏各种子,有两种消除方式:

第一种是抵消和替代,做很多好事与善事,这样即可将无始以来所藏之恶业恶种抵消和替代。只需在做这些好事和善事之时,伴随一个动机——我做这些好事和善事是为了抵消此前的恶业恶种即可。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瑜伽的修行(禅定、与师心心相应等)达到消除、转化和超越这些业识(业力控制下的意识)和业种(善恶之种)。



2.成佛后,业种皆成为佛种

包括佛教在内的印度各修行流派皆主张通过修行而“转识成智”。当成佛之时,阿赖耶识诸业种皆被转化和净化为佛种,各染识也转化为智慧:前五识转化为“成所作智”,第六识转化为“妙观察智”,第七识转化为“平等性智”,第八识转化为“大圆镜智”。又从这四智中转化出或抽象出一种更为根本的智慧——法界体性智。如同前七识只不过是第八识的延伸和发用,由前七识转化而来的三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也是“大圆镜智”的延伸和发用。




    关注 中国好习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