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春风美如斯,正是读书时:汪涵与书的情缘

 

从1998年湖南卫视《真情对对碰》,到《天天向上》,身为名人的汪涵,这些年可谓顺风顺水。都说电视人是最忙...



从1998年湖南卫视《真情对对碰》,到《天天向上》,身为名人的汪涵,这些年可谓顺风顺水。都说电视人是最忙碌的,汪涵曾经也经历过一天录七八场,一周跑几个城市的连轴转,甚至一度因身体健康问题传出隐退消息。但无论怎么忙碌,“每天早上,从九点半到十二点,都是我的读书时间。”,读书、写书、淘书,为人推荐书,除此之外,汪涵还一直有个做读书栏目的想法,这些年,汪涵可谓是与书有着不解之缘。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一哥汪涵”这些年与书的情缘。

尝到了写书的甜头,汪涵当然不会就此停笔,“我想要写一本关于语言的书,探讨方言和古汉语之间的联系。”很有语言天赋的他会说全国各地十几种方言,在节目中也会不时显摆一下,“方言是一种很美妙的词语,但是它不断受到冲击。现在很多孩子只会说普通话和英文了,我觉得很可惜,因为每种方言都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如果全国都说一样的话可能就没意思了。”汪涵把写作看得很严谨,“因为这本书有一定的学术性质,所以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去各地采集方言样本,再去研究每个词语和古汉语的联系,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汪涵谈读书:读书不用,你只是一张磁盘

“读书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每天,我会先挑选出自己最想读的三本书,然后洗手,点一根檀香,放一段古琴曲,泡一杯好茶,这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通常,他还会在一旁放上纸笔,每有心得,便随手记录下来。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个人微博也都是朋友在打理。但对于纸质的书本,他却有着独特的情结。

汪涵说,书本有种质量感,捧在手上非常的温暖;那种油墨和纸张混合在一起的特殊香味,沁人心脾,仿佛一下子就能把所有的文字、知识都吸入体内。

在他看来,读书其实跟吃饭一样,应是习以为常的事,读书还要大肆宣传,有点可笑,因为“从来没有人宣传谁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吃饭人”。

读书更要用书!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过程中,汪涵反复提到这一点,“读书不在于多寡,也不在于快慢,而在于读完之后有没有下定决心去用,这才是最关键的。如果一个人能践行读到的每本书中的一句话,那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如果能有一句话,由始至终贯彻自己的一生,甚至比读万卷书要强得多。”

让他深感遗憾的是,圣贤书里教诲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很多人都会背,但真正这样做的却不多。

“只读不用,懂得再多,也没有意义,你只不过是一张磁盘”,汪涵建议,以后可以将“读书月”办成“用书月”。

汪涵并不否认最初读书的功利心,“我是在当了主持人以后才开始读书的,因为舞台上的表现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读书可以解决知识匮乏的问题。所以最初读书其实是有虚荣心的,也是因为自己争强好胜。”但随着阅读习惯的养成,读书为他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幸福感,“湖南的电视节目能给人带来快乐,就像湘菜一样,从头到尾每道菜都很辣,吃完了大汗淋漓很畅快。但是它没有真正的肠胃蠕动和消化吸收,是一种不假思索的快乐。读书则完全不同,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文字经得起琢磨,它带来的是幸福。”走下银幕的汪涵从不看电视,而是把时间都放在读书上,“读书总比去网吧、歌厅要好一些吧。”

汪涵推荐的书:《西方哲学史》和《瓦尔登湖》

正像汪涵自己所说的“推荐书是最费力不讨好的一件事”,所以这些年,汪涵推荐的书并不是很多,经过搜索,只找到了他在接受华声在线记者采访时,推荐了三本书,以下是荐书堂整理的采访内容,想看原文的请看这里。

华声在线记者:您每月大概会读几本书?

汪涵:我的书大部分是翻来覆去地读,每个月会添置一些。不一定强制自己一口气读完一本,一年下来大概要读几十本。

华声在线记者:您现在正在读的一本书是?

汪涵:《西方文明史中的音乐》,另外还在看木心先生的书。

华声在线记者:对您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

汪涵:这几年来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马一浮先生的《泰和宜山会语》。

华声在线记者:如果请您推荐三本书,您会推荐哪三本?

汪涵:(笑)推荐书是最费力不讨好的一件事,当年施蛰存先生就是因为荐书被鲁迅先生批得一塌糊涂。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书的需求不同,年轻人可能喜欢杂志一些,我觉得《城市画报》办得不错,书的话,《西方哲学史》,晚上看看《瓦尔登湖》。

汪涵开书屋:怕知道的人太多了,反而失去了书屋应有的清静

经过搜索,荐书堂终于找到了汪涵开书屋的新闻( 这里),汪涵的“培荣书屋”开在24层,之所以为书屋取名“培荣”,汪涵说,“其实这是我父亲的名字。今年是他的本命年,就把这个书屋送给他吧。”。

没有敲锣打鼓,没有明星捧场,汪涵的“培荣书屋”静悄悄地开在了长沙市灯红酒绿的酒吧街上。既然要图清静,为什么又把书店开在闹市区呢?汪涵解释说,“我开书店也是被朋友撺掇的。因为我爱看书,也收藏了很多书,不少朋友会来我家看书、借书、聊书,久而久之,就有人建议我不妨开个书店,既能避免给家里人添麻烦,也能让朋友们多一个聚会的场地。开在市中心,也是为了聚会方便。”临江的这套房子是汪涵多年前买下的,今年他把房子重新装修,成了一家“隐居”在闹市的书屋。“虽然开在闹市,但好在它是在24层,我想,这个高度足以区隔一些不是真正爱书的人吧。”经常去香港淘书的汪涵很喜欢那里的“二楼书店”,“香港地价太高了,很多书店只能开在楼上,反倒是闹中取静了。”

说到汪涵开书店,记者不免把它想象得很小资,不是开满鲜花、洒满阳光的,就是那种兼具咖啡厅功能的书吧,但汪涵却说,“完全不是你想象的这样。它更像是个图书馆,除了两把椅子,就是我从各处淘来的书。”在这个200平方米的书屋里,装修是完全中式的,墙上挂着几幅字画,很多古旧家具也是汪涵自己淘来的。三间房子中有一间还挂着“古印研习所”的牌子,这也是汪涵的一大爱好,“我自己特别喜欢秦汉时期的铜印,也有一帮兴趣相投的朋友,经常把各自的收藏拿到一起相互观摩。我的掌柜老刘就是个高手,不光会刻图章,还会用竹子削书签,很别致。”

对于书屋的规划,汪涵还有很多设想,“我有很多藏书、签名本,希望以后可以做一些小型的主题展览或者读书会。梁文道还建议我可以利用这个书屋开开沙龙什么的。”在汪涵看来,开这个书屋的目的,更多还是为了结交爱书之人,盈利并不是他特别考虑的问题,“之前有两个辽宁鞍山的女孩,是学亚洲文化研究的,她们特地来长沙找我的书屋,好在沿江的楼超过24层的并不多,还真被她们找着了。她们每天都来看书,而不是奔着看我来的,这让我很开心。”

 天天向上推荐的书



汪涵推荐《工艺之道》 和《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工艺之道》非常非常棒,完全改变我们的生活,对生活重拾敬意,而且他真的是把太多的情怀,放在了我们平常没有关注的一些小小的点上。人要有器物的精神,器物之心。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正式出版。该套书出版周期长达五年,每一卷都是日本该历史时段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撰写。

 理想国创办人刘瑞林推荐《野火集》

众人堆里去读一本书的话,其实我心里是充满自豪的,认认真真地读完一本书以后,我觉得生命换了一种新的姿态。今天给大家推荐龙应台的《野火集》。野火就是启蒙,在我们这个时代,尤其需要这样的野火。

知名学者蒙曼推荐《红楼梦》

书不一定教你赚大钱,但书肯定可以教你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读书不是没有时间,是没有一颗爱阅读的心,所以人生随时可以开始阅读。不了解《红楼梦》就没有办法了解中国。中国人的基本生活态度是什么样子的,中国人的心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红楼梦》里弥漫着一种真正的属于中国的,文明的华贵的气派。

艺术家陈丹青《回忆录四部曲》

注:《回忆录四部曲》共4本,包括《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读书是让你自以为非。每一本书都告诉我,你有很多事情不知道。漫长的一生,如果你在和平年代,有了书你就不会无聊。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四部曲》,抗战发生以后,流亡学生不愿意接受日本人的教育,李先洲先生办了一个流亡中学,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我读了放不下来。我不知道今天的年轻人,有没有兴趣知道当时的80,90后多么艰难,同时过得多么充实,多么有意思。

天天向上众人分享的读书心得

路金波:读书是特别高贵,特别自然的一件事。

引用王小波的名言:除了拥有一个现实的此生之外,人们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蒋方舟:少读一本书,不可能增加你物质上更富足的可能性,但能够让你忘记现实的烦恼。

郁老师:书是我们一生中永远不离不弃的朋友。

汪涵:我觉得每一本书都是上天抛向人间最美的一片羽毛,我们要好好的珍惜每一本书,然后把它收藏起来,然后粘连在你的肩膀之上,成为伊卡洛斯飞越自己迷城最好的翅膀。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够飞越我们自己的每一座迷城。
文章转载来自荐书堂 
曾经,沏上一杯清茶,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看一本好书,这样的时光,你还记得吗?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个节日的初衷是呼吁更多人去读书。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娱乐活动的丰富和现代化通讯工具的发展,书本是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


    关注 青春的绽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